ZAKER陕西 2024-07-15
价格超低,市民排队尝鲜,萝卜快跑真的有那么香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7 月 11 日,百度旗下 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在武汉 " 街头罢工 " 引发交通拥堵,又一次将无人驾驶推向舆论风口浪尖。

" 一公里不到一块钱 " 超低价,全程无人驾驶等原因,让不少武汉市民排队尝鲜,同时也引发了网约车和出租车司机的担忧:萝卜快跑会不会抢了人类司机的饭碗?

多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Robotaxi 取代司机,至少从现在来看只是一个噱头。无论是技术成熟度还是成本控制,Robotaxi 能 " 独当一面 " 至少还有数年之久。

成本怎么算?

先来算一笔成本账。

目前,武汉萝卜快跑的主流车型是百度旗下 Apollo(阿波罗)第五代车,一辆车的成本为 48 万元,按照网约车 8 年强制报废期计算,单辆车的每日折旧成本约为 160 元,加上安全员人力成本、电费、洗车等运营费用,萝卜快跑每日成本超过 370 元。

而当前的价格约为 5 公里 5 元(补贴后),如果按照网约车司机每天最高 20 单计算,单车每天的收入不超过 100 元。也就是说,即便不考虑前期研发和车辆保险等费用,武汉目前的计价模式远远无法覆盖运营成本。

" 现在提‘无人驾驶取代人’的说法还早,Robotaxi 的主流定价原则并非成本定价,而是参考市场同类定价。"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内多数城市 Robotaxi 的价格参考出租车和网约车的车费,根据高峰低谷期动态调整,同样三四公里,闲时仅需 5 元左右,高峰期可能涨到十几元,差不多是网约车的 8 折," 但这个价格肯定是不赚钱的。"

根据百度官方披露信息,搭载百度 Apollo 第六代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的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售价仅为 20.46 万元,预计 2024 年将实现武汉全程覆盖,并计划投入 1000 辆第六代量产无人车运营。也有研报认为,萝卜快跑的服务成本未来也降至每公里 0.2 元,将在今年底达到盈亏平衡。

但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算法具有迷惑性,服务成本并未包含整车、技术、安全员等 " 大头 ",仅算上电费洗车费等运营费用。特别是在未形成规模的时候,Robotaxi 目前的定价只能 " 用补贴换市场 " 的做法。

▲武汉市民乘坐萝卜快跑。

事实的确如此。萝卜快跑在武汉如此低价,主要靠百度补贴,而优惠前价格与市场定价差距不大。

不过,业内对 Robotaxi 的商业未来表示乐观。" 无人车量越大,边际成本越低。比如每辆车都要配备七八台激光雷达,几年前一台激光雷达进口价格高达 10 万美元,现在价格也降到 200 — 300 美元,国产替代甚至能低至 1000 元左右。" 该人士预测,L4 级别的 Robotaxi 商业化还需要四五年。

小马智行副总裁张宁也侧面印证了这一说法:"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中,当 Robotaxi 的投放量超过 1000 台时,运营才会达到盈亏平衡点,越过这个点,每增加一台车辆,成本会更低,毛利率会更高,进入正向的不断自我造血的阶段。"

上路安全吗?

萝卜快跑在武汉被称为 " 苕萝卜 "(傻萝卜),主要是由于车辆在通行效率和碰撞事故方面引发争议。

不久前,萝卜快跑在街头与行人相撞的事故也上了新闻,百度方面回应,事故由于行人闯红灯所致。而社交媒体上也曝光了萝卜快报与其他车辆的剐蹭图片,不少网友对其安全性提出质疑。

Robotaxi 上路真的安全吗?

某无人驾驶技术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据已掌握的数据,国内 Robotaxi 的出险率约为司机的 1/14,而 Robotaxi 的实际运营表现显示,在特定场景下超越了人类表现 ,,特别是在数据处理和精确度方面。" 我们开车纯靠目测感知,而 Robotaxi 的传感器可实现厘米级的数据化。" 他认为,在窄距通行等场景下,Robotaxi 比人类表现更好。

然而,Robotaxi 上路还是会出现不少技术漏洞。比如武汉市民留言板上,有超 300 条留言涉及萝卜快跑,不少投诉称其在绿灯状态下停滞不前、红灯时冲入路口中央、转弯时卡顿不动等情况,并引发交通拥堵现象,对市民出行造成了影响。

赛可智能首席技术官于乾坤认为,这一情况主要是无人驾驶的保守驾驶行为导致,受限于对安全的极端考虑,车辆系统对交通法规的理解较为刻板,无法像人类司机具备变通处理的能力。因此," 开得慢 " 也成了萝卜快跑备受诟病的问题。

" 比如前方有人过斑马线时,司机会依照实际情况来判断减速与否,但无人驾驶不管斑马线上是否有人都会减速。毫无变通的驾驶习惯,难免会在早高峰上影响交通。" 于乾坤表示,目前,智能驾驶技术与人类驾驶技术仍有 2 至 3 年的差距。

记者了解到,由于政策因素和安全考虑,萝卜快跑等 Robotaxi 在国内均要求配备远程安全员,根据不同地区要求,每位安全员负责 1 — 3 辆无人车,可在特定情况下接管车辆。

对上海有何影响?

早在 2022 年,萝卜快跑在上海正式落地商业化测试。这一时间点与武汉几乎同步。

2022 年 9 月,上海嘉定启动了 " 无人之境 " 自动驾驶示范体验区,萝卜快跑在区域内开展了 L4 级无人驾驶测试。2023 年 3 月 22 日,百度 Apollo 获批上海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测试通知书。一个月后,百度智行获得上海市首批智能网联出租示范运营通知书,正式在嘉定区启动智能网联出租示范运营。

除了萝卜快跑,其他品牌的 Robotaxi 也在上海陆续开启商业化试点。2023 年 5 月 30 日,小马智行与上海锦江出租达成合作,由小马智行提供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锦江出租组织日常运营管理,双方在嘉定区 1076 公里开放测试道路范围内推出准商业化 Robotaxi 服务。

▲小马智行与上海锦江出租合作在嘉定试点运营。

不过,记者也了解到,上海的 Robotaxi 与武汉的模式稍有差别。

目前嘉定区的无人驾驶仍采用 " 主驾有人 " 模式,虽然 Robotaxi 实现了全程无人驾驶,但安全员仍需要坐在主驾位置,随时接手车辆控制权。而武汉在 2022 年发布的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政策,也就是 " 三个允许 " ——允许车内无安全员、开上社会道路、开展商业化服务,实现跨区通行、跨江通行、机场高速通行等多个自动驾驶应用场景。

目前,上海、北京、武汉、重庆、深圳、广州等全国多城开展 L4 级车内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 的商业化试点也在各地暗暗较劲。

如今,武汉下了一步 " 先手棋 ",是否意味着在无人驾驶领域占得先机?

据业内人士表示,仅仅从运营层面来看,武汉大面积试点对产业链的影响很小,Robotaxi 的产业链条很长,无论是车企、零部件厂商还是技术公司都是其中一环。如果没有汽车制造和技术研发中心等核心环节入驻,单座城市的商业化试点,暂时无法对自动驾驶产业链有直接的迁移效果。

但是如果从长远来看,每座城市对自动驾驶的政策开放度,则将对产业聚集造成影响。" 打个比方,一家自动驾驶企业想扩大市场,在现有的北上广深四个研发中心外寻找第五城,那么当地政府对自动驾驶的友好程度,显然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该人士表示。

来源 / 上观 - 新闻

相关标签

网约车 百度 萝卜快跑 武汉 无人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