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4-07-22
教育部认定!无锡两地入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教育部发布通知

认定 56 个县(市、区)为

2023 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我市滨湖区、新吴区上榜

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起走进滨湖区和新吴区

看看两地推进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的生动实践

滨湖区

近年来,滨湖区以 " 在美丽湖畔 做美好教育 " 为愿景追求,聚力建设教育强区,获评 "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 和 " 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 江苏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 "。

一、高位引领明方向,坚定不移优先发展教育

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 " 十四五 " 规划,努力推动义务教育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健全统筹协调、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二是突出前瞻谋划规划。研究制定《滨湖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年)》《滨湖区高质量实施集团化办学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三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一校一案 " 改善提升薄弱学校,推动实现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充分发挥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作用,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监测结果始终保持省市前列。

二、统筹资源抓保障,科学优化教育设施建设

始终秉持 "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 理念,紧紧抓住 " 教育投入 " 这一支撑,不断提升教育 " 硬实力 "。一是加大经费投入。严格落实教育经费 " 两个只增不减 " 要求,严格落实 " 两免一补 " 政策。推动经费向薄弱学校、" 新优质学校 " 培育等重点领域和核心环节倾斜。二是高标布局建设。深化新一轮教育设施布局规划调整,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三是配强教育装备。不断提升教育装备 " 配、管、研、用 " 水平。2020 年以来,建成省智慧校园示范校 1 所、智慧校园 26 所,全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省 I 类标准达标率 100%,成功创成 " 江苏省基础教育装备示范区 "。

三、突出人才强支撑,夯实优质均衡发展基础

紧盯新进教师和成熟教师 " 两类重点对象 ",抓实招引和培育 " 两个关键环节 ",聚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是拓宽渠道 " 引 "。制定实施区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育办法,加大薄弱地区教师资源招引保障力度。二是多措并举 " 育 "。分层分类实施职初教师启航工程、骨干教师续航工程、卓越教师领航工程,构建青衿工作坊、希望之星班、名师工作室、名特教师后备班等教师培育平台。三是科学合理 " 用 "。实施 " 区管校用 " 教师管理机制,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

四、紧抓重点提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全链条 " 提升教学品质。一是坚持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深入实施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积极构建 " 阳光德育 " 体系,突出抓好思政教育阵地建设,不断深化体育、艺术、科技教育 "211 工程 " 内涵,建成全市首批区级中小学校外劳动教育基地 6 个。二是系统提升教育质量水平。开展四轮 " 校本提升战略 ",推动课堂教学方式转型变革,深入推进 " 学校教育改革发展项目 " 建设。三是营造快乐成长良好环境。全面落实义务教育 " 双减 " 政策。建立全市首个区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 " 润心 " 行动工作专班。

五、丰富资源促合作,努力打造区域教育品牌

积极引进高端教育资源、先进教育理念,推动学校之间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外引 " 方面,近年来,先后与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牵手合作共建,成功开办南师大滨湖实验学校蠡湖分校,南师大滨湖实验学校九龙湾分校、华东师大附属无锡滨湖学校等将于秋学期开办。" 内育 " 方面,推动集团化办学扩面提质,建立 5 大教育集团;实施 " 名校 + 新校 " 策略,推动新建学校与优质品牌学校协同发展。与中国教育报刊社大数据研究院合作建设 "K12 教育高质量品牌联盟 "。

新吴区

保障机制完善。成立区委书记、区长为 " 双组长 " 的教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区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街道各司其职的领导体制,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党建品牌亮化。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围绕政治引航、支部筑垒、品牌赋能、助力引领四大行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共赢的党建联盟新格局。

教育生态清正。强化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全力打造 " 清风校园 ",营造风清气正的教师育人环境;深化综合改革,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改革文件 40 余份;全面落实义务教育 " 以区为主 " 管理体制,系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资源布局优化。科学编制教育事业发展 " 十三五 "" 十四五 " 规划,先后两轮出台 " 无锡市新吴区基础教育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按照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精品定位、文化构建、优质打造,累计推进新建改扩建中小学 30 所,增加学位 4 万余个,充分缓解区域百姓 " 上学难 " 矛盾。

办学条件升级。推动 23 所学校建设地下停车接送系统。为师生创设良好就学环境,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空调安装和照明灯改造全覆盖。

数字教育赋能。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实现智慧教室、录播教室等现代教学设施设备全覆盖,市级 " 智慧校园 " 全覆盖。启动新吴区教育大数据中心,打造 " 平台+教育+服务 " 模式,实现教育管理精准决策和科学治理。

人才引育力度持续加大。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先后出台《新吴区教育人才 "3551 计划 " 实施办法》《" 飞凤人才计划 " 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育实施办法》等,累计引育正高级教师 16 人、省特级教师 21 人。强化名师示范引领效应,累计成立市、区名师工作室 33 个。建立健全培养体系,分级分类实施新教师 "3+2" 特培计划、青年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骨干教师素养提升计划、特级教师 " 一对一 " 跟踪培养计划等。

教师队伍活力有效激发。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统筹考虑、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在全市率先实现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

教师资源配置更加均衡。深化 " 区管校聘 " 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实施全员竞聘上岗,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常态机制,实现了从 " 学校人 " 向 " 系统人 " 的转变。

新建校高起点办好。引进市内外 " 八大教育品牌 ",实现 " 高起点引领,高标准办学 ",力争让新建校在最短时间内成为 " 叫得响 "" 社会认可度高 " 的老百姓 " 家门口的好学校 ",成功打造新吴教育 " 六大核心圈 "。

本土校集团化提升。打造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根据 " 打好引进牌,擦亮本土牌,培植新品牌 " 的集团化办学思路,构建 " 名校带弱校、老校带新校 " 的一体化发展格局。调整组建 20 个教育集团,强化 " 教学共研、课程共建、师资共育、项目共创、质量共进 " 的发展路径,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内涵建设项目化推进。连续两年开展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 " 学术月 " 和中小学 " 学科育人全域展评 " 活动,在区级层面搭建教研交流平台;深入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5+N" 高品质创享行动,提升内涵发展水平。

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以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试验项目《区域课程教学变革的新吴实践》为引领," 全学校、全学段、全学科 " 推进课程改革;研究实施《新吴区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筑牢学校育人主阵地。

五育并举彰显特色。实施 " 向阳守护 " 行动,实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全链条跟踪;深化体艺 "211" 建设,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完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打造中小学社会实践、劳动实践 " 行走课堂 " 研学基地 35 个。

" 双减 " 工作有效落实。创新开展课后服务,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遴选 78 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开设素养类社团近 2000 个,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攻坚行动,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保持 100%。

来源: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

相关标签

义务教育 教育部 教育公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