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应用至今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与手术、化疗一起构成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在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中,约 70% 的人在不同阶段需要放射治疗。因此放射治疗在治疗恶性肿瘤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常规的放射治疗方案一般是每天 1 次,每周 5 次,共需照射 20~35 次左右。
放射治疗为什么是连续照射 5 天,然后暂停两天,是为了让从事放射治疗的工作人员得到休息吗?当然不是," 做五休二 " 有着其他更深层次的科学依据理论,是为了让肿瘤患者得到疗效更好、更加安全的放射治疗。
选择性杀灭对射线敏感的细胞周期内的肿瘤细胞
离体培养的细胞实验表明,处于不同增值周期时相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是不同的。一般,细胞在 M(有丝分裂)期最具有放射敏感期,而处在 " 静止期 " 的细胞最不敏感。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相同,都具有细胞周期,因此每次放疗时,在受到照射后,肿瘤组织会选择性地首先杀伤处在敏感期的细胞,而那些不敏感的细胞依然存活。做五休二的优势在于,分次放疗的间歇期里,会有部分原本对放疗不敏感的肿瘤细胞进入放射敏感期,从而被杀伤。如此反复进行后,就可以达到缩小、消除肿瘤的目的。这个原理即是放射生物学中的细胞周期再分布原理。
选择性的杀灭肿瘤细胞团中含氧量高的肿瘤细胞
肿瘤细胞对电离辐射的反应还依赖于氧气。氧含量低的肿瘤细胞比氧合良好的细胞对辐射敏感度要低。研究表明,直径小于 1mm 的肿瘤是氧合充分的,超过这个大小即会出现乏氧。每次照射肿瘤后,肿瘤内大多数对放射敏感的富氧细胞将被杀死,剩下的那些活细胞将是乏氧的,给予一定时间,肿瘤中的部分乏氧细胞又会逐渐转变为氧含量高的富氧细胞,而被下次照射杀死,这个过程称之为乏氧细胞的再氧合。乏氧细胞的再氧合对临床放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个过程重复多次,经过多次分次照射,肿瘤细胞将被全部杀灭,达到治愈的目的。
因此,放五休二与上述所说的原理类似,也可以让更多的肿瘤细胞转变为高辐射敏感细胞,最终实现提高放疗效果的目标。
保护正常组织细胞
" 放五休二 " 分次照射在考虑到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使正常细胞有时间进行修复,减轻了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放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将放射性射线集中到在病变范围,消灭肿瘤细胞,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伤害。放射治疗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放射线破坏癌细胞的 DNA,从而使其失去增殖能力,达到缩小、消除肿瘤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肿瘤组织周围的正常细胞也会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而分次放疗,就会给予正常组织细胞就修复的时间,从而减轻放疗对正常组织的副作用。
通常情况下,正常组织细胞受到放射线损伤后的修复能力是快于肿瘤细胞的。也就是说,在进行一次放疗后,虽然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都受到了损害,但在相同的时间内,正常组织细胞的修复速度要快于肿瘤细胞,反复多次以后,肿瘤细胞遭受的损伤会逐渐累积,直至最后被杀灭,而正常细胞因为自身修复速度快,这样就达到了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尽可能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的目的。
当然,目前来说,放射治疗已经不仅仅是放疗周期的选择。其他包括放疗剂量的计算、靶区的大小、范围关系、亚靶区的选择等均关系到肿瘤患者的局控、生存和生活质量,甚至还可通过多种影像学技术精确确定癌症原发灶靶区范围,做到小而不漏!随着精确放疗的开展,整体误差甚至能做到不会超过 5 毫米,损伤都是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而且随着 5G 技术的应用,甚至可以为基层医院提供远程勾画和远程计划,真正实现 " 互联网 + 放疗 " 模式,让基层患者享受高水平放疗。随着精准放疗时代的推进,放疗可以不断做到高精度、高疗效、低损伤,也将会逐渐改变患者谈放疗色变的看法。
来源 黔南州中医医院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