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收款 411 元 "" 收款 59 元 "…… 暑假期间,北京一家 " 谷子店 " 里支付到账的收款提示音不断响起,一群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中学生到收银台前熟练地掏出手机结账,然后撕开包装。转眼间,该店一盒某动漫的盲抽 " 吧唧 "(二次元术语,即徽章,音译自 badge)就售空了。
" 谷子 " 是英语 goods 的音译,涵盖种类广泛,包括 " 吧唧 "、钥匙扣、挂件、卡片、拍立得、玩偶等制品,可以广义地理解为漫画、动漫、游戏等版权作品衍生出的周边产品。
近期," 初高中生买谷子 " 的话题屡登热榜。那么,为何青少年热衷 " 买谷子 "?该如何正确看待这种文化现象?
探访:学生消费上千元 " 买谷子 "
近日,记者来到北京一家以 " 谷子店 " 为特色的商场,该商场地下二层小店鳞次栉比,售卖各种热门 IP 的周边。记者看到,该楼层的人络绎不绝,在熙熙攘攘的年轻人中,有不少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学生。
▲正在买 " 谷子 " 的学生
" 现在中学生可比我们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强多了。" 李兰是一名在北京读大学的大二学生,课余时间,她在该商场的一家 " 谷子店 " 兼职。她告诉记者,每天下午 3 点多,该楼层的人就开始多起来了,下午 6 点是客流量高峰期,店里的顾客主要是初高中生。
李兰兼职的小店 20 平方米左右。下午 4 点多,该店已经挤满了挑选商品的年轻人。14 岁的初中生陈悠一口气买了 800 多元的 " 谷子 ",拎着的两个包中装满了她喜欢的一款动漫的周边。她告诉记者,这次 " 买谷子 " 用的是过年的压岁钱,家长不会干涉。
" 我这买得不算多,算是‘小食量’。" 陈悠说,今年 4 月份,她才开始 " 入坑 ",至今她花了 1000 多元。" 在班里,一半同学都‘买谷子’,有同学买了几千张‘吧唧’。"
李兰告诉记者,多数孩子每次会花二三十块钱买两个 " 吧唧 " 或小手办,也有孩子一次消费三四百元。不过,个别家长也带孩子到店里购买,那就买得更多。
陈悠向记者介绍,在谷圈," 谷子 " 分为 " 日产谷子 " 和 " 国产谷子 "," 日产谷子 " 的价格通常比 " 国产谷子 " 贵一些。比如,一个国产 " 吧唧 " 的价格通常 10 多元、20 多元,而日产价格在 40 元至 80 元。不过,一些稀有、具有收藏价值的谷子售价可达上万元。
记者了解到,平价 " 谷子 " 被称为 " 普谷 ",因为限量被炒至高价的 " 谷子 " 被叫作 " 海景 "。今年 3 月,一枚直径 75mm、重 20g 的限量款 " 吧唧 " 就因拍出 7.2 万元的价格而在互联网引发关注。这样昂贵的价格让很多 " 圈外人 " 不理解,在 " 圈内人 " 看来,这是实力象征。
" 这是我买的第一个‘吧唧’,也是最喜欢的一个动漫人物,我觉得特别帅!" 段萱向记者展示她柜子里收藏的 " 谷子 "。
▲段萱收藏的 " 谷子 "
16 岁的段萱在山西读高二年级。她告诉记者,初三的时候,自己就开始 " 买谷子 "。起初,她在某短视频平台刷到了有博主发布的 " 谷子 " 开箱视频,由于了解的越来越多,也便开始购买。
现在段萱对当地的 " 谷子店 " 很熟悉,如数家珍。" 小城市就那么几家‘谷子店’,现在有些学校旁边的文具店也开始卖了,很多人也会到那里买。" 段萱说,比起线上网购 " 谷子 ",他们更倾向于线下购买。
" 网上可能买到盗版,而且网购还有邮费。" 段萱说,在线下,她可以到店里验货,看 " 谷子 " 上有没有瑕疵和盗印。另外,她和朋友可以在线下店铺挨个逛,淘自己喜欢的,会更有乐趣。
买家:购买的是 " 情绪价值 "
" 吧唧 ",一块小小的铁皮徽章,为什么会让青少年们如此 " 痴迷 "?就此,记者在北京某商场采访了多名在 " 谷子店 " 消费的年轻人,得到最多回复是 " 觉得开心,会有满足感 "。
" 我买的时候,心里很开心。买回家摆出来,看着更开心,让我感觉很满足。" 陈悠说,自己的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喜欢看动漫和小说,朋友不多,仅有的两个朋友也喜欢 " 买谷子 "。
段萱告诉记者,几十块钱买个 " 吧唧 " 并不是很贵。" 买回来后,我可以经常看着它们,赏心悦目。怎么说呢?我购买的是情绪价值。"
山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智库专家泰祺说,今年以来,他收到了很多家长对孩子 " 买谷子 " 的咨询。他认为,青少年对二次元商品如此热衷,背后具有多种因素。" 当青少年在学业发展、人际关系等现实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对他们来说,通过某些亚文化结识具有相同特征的伙伴成了一种依托。对某些青少年而言,这是一种精神寄托。" 泰祺说。
据他观察,对二次元领域感兴趣的青少年群体,很多人具有内向、自卑、回避社交等特点。" 他们渴望友谊又恐惧社交,不知道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帮助自己建立稳定的关系,获得在人际中的情感支持。" 泰祺说,这些孩子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学业压力、亲子关系等方面困扰,关注二次元产品的过程,本身是应对压力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暂时回避烦恼的一种手段。此外,二次元产品也可以成为社交时的话题,他们通过相同的爱好寻找群体中的 " 相似者 ",以此减轻因社交困扰带来的 " 孤独感 "。
▲正在结伴购买 " 谷子 " 的年轻人
泰祺分析,二次元商品在设计上可爱、炫酷的形象,符合青少年群体的审美习惯。此外,二次元产品通过社交网络,传播的速度快、影响大。青少年通过观看网络视频、图文进行留言互动,不断接受二次元领域的发展动向。
泰祺说,现在青少年的零花钱比较充足,他们不需要为自己的日常开销买单,加上缺乏一定金钱概念,也让他们在购买二次元产品时会盲目投入资金。
在泰祺看来,虽然每个人购买的物品有所不同,但购物的冲动体验一样,对自己感觉美好的事物期待能全部拥有或占有,对部分青少年来说,二次元的商品是他们内心美好的事物。同时,二次元产品在售卖时也采用了 " 饥饿营销 "" 限量发行 "" 品牌联名 " 等营销策略,这也增强了青少年的购买欲。
专家:家长最重要的是做好正确引导
对于段萱购买 " 谷子 " 的行为,她母亲表示不能理解。" 我不知道那些小圆片有什么意思,还攒了一柜子。" 段萱的母亲说,女儿每周的零花钱是 200 元,去一趟 " 谷子店 " 就花没了。
湖北国泰心理研究院院长杜洺君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也喜欢购买 " 谷子 "。在她看来," 买谷子 " 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所进行的一种个人探索,如果理性购买,无可厚非。" 家长最重要的是做好正确引导,跟孩子讨论每次能购买多少,对标准、金额、间隔和总量做好控制。此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家长也可以学着欣赏孩子们的爱好,在理解中与孩子建立共同话题,进而引导孩子正确地发现美、欣赏美。"
日前,某数据机构发布的《年轻人群生活偏好及购买行为研究报告》显示,全网二次元及游戏用户规模已达 5 亿,占据全网四成比例,其主力军为 90 后、00 后人群,多身处一二线城市。
中国教科院研究员、综合研究部副主任张家勇表示,二次元文化作为一种越来越受青少年关注的文化,社会需要多一些包容,也需要提供一些引导。在学校方面,尤其是寄宿式学校,在关注学生学业发展的同时,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真切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身心需求,增强孩子的家庭归属感,满足其情感需求。此外,相关的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杜洺君表示,青少年愿意为二次元产品买单,是受市场影响的经济行为,更是文化力量的较量。她表示,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榜样,这也是一种心理需求。他们需要不断看到榜样,再结合自身,逐渐确定自我的理想和目标,在模仿和思考中形成人格、养成性情。因此,在教育中,应当充分利用青年亚文化中的积极元素,增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树立时代榜样,以当代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好地传播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
来源 / 央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