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4 月上旬,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首次达到 50%。2024 年 5 月第三周 ( 13 日 -19
日 ) ,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达 16.8 万辆,新能源终端上险渗透率首次突破 50%,达到 50.2%,超过燃油车。
2024 年 7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迎来历史性一刻,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有完整月份突破 50%,标志着新能源车真正成为主流,燃油车加速成为小众市场。
王传福预言成真
今年 3 月份,王传福预测,新能源车渗透率未来三个月将突破 50%,取代传统燃油车成为车市主流。这个预测在如今得到了验证,而这一历史性节点,比原定的 2035 年国家规划目标提前了 11 年。
在其中,比亚迪作为新能源市场先锋,今年 5 月推出第五代 DM 技术,覆盖车型从轿车到 SUV,7 月销量超 34.23 万辆,同比增长 28.83%,已连续 5 个单月销量破 30 万辆。更值得肯定的是,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 50% 的过程中,比亚迪占据了超过 1/3 的贡献,为加速新能源替代燃油车提供有力支持。
比亚迪的持续爆发,可以说是国内强势自主车企整体表现的一个缩影,如奇瑞、吉利、长安等主流自主车企的新能源销量增速都较为显著,赶超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生力军。它们不仅完成了从传统车企到新能源车企的蝶变,更在竞争中不断推陈出新,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选择。
不过,伴随这个目标实现背后,则是燃油车的失意,尤其是合资燃油车终端销量可谓是溃败来形容。数据显示,7 月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新车销量为 14.34 万辆,同比下滑 6.1%,同比下滑 1.7%。日产汽车同比下滑 20.8%,至 4.71 万辆。本田汽车更甚,其 7 月在中国市场销量大跌 41.4%,为 5.26 万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是一个短暂的偶然现象。实际上,丰田和本田的销量已经连续六个月呈现下降趋势,而日产也未能逃脱厄运,连续四个月销量持续走低。
多重因素共同推动
如今,中国的汽车市场全面进入新能源时代,进入自主品牌时代。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是新能源与燃油车此消彼长的趋势,也是中国车企厚积薄发的结果。过去四年,中国主流汽车品牌的研发投入是四年之前的 2.5 倍,光是比亚迪在 2023 年的的研发投入就接近 400 亿元。
不仅如此,在纯电市场进入平稳期时,插电式混动车技术通过不断进步,集燃油、插电、增程、纯电动的功能于一体,成为当下新能源车市场最大的增长动能。据统计,全球每卖出 4 辆插混车型,就有 3 辆来自中国品牌。
在其中,比亚迪秦 L DM-i 搭载了比亚迪第五代 DM 技术,可实现全球最高量产发动机热效率 46.06%,开创油耗 2 字头时代以及全球最长综合续驶里程 2100 公里,不但极大地推动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更推动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结构性转变,代表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借技术代差对燃油车形成 " 技术压制 "。
技术不断创新的同时,新能源车产业链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贯通了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整车、制造装备、补能设施等关键环节,其产业链的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已然站在了全球之巅。
新能源渗透率突破 50%,是中国建成汽车强国、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标志。新能源汽车也是中国在海外市场的 " 新三样 " 之一,2023 年中国以 491 万辆的成绩跻身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大国。2024 年 8 月 5 日,比亚迪连续 3 年上榜《财富》世界 500 强榜单,从去年的第 212 位跃升至 143 位,成为年度排名升幅最大的车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