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霓裳》
乐秋天。晚荷花缀露珠圆。风日好,数行新雁贴寒烟。银簧调脆管,琼柱拨清弦。捧觥船。一声声,齐唱太平年。
人生百岁,离别易,会逢难。无事日,剩呼宾友启芳筵。星霜催绿鬓,风露损朱颜。惜清欢。又何妨、沉醉玉尊前。
【译文】
欣然迎接秋天的到来。晚上,荷花上缀满了圆圆的露珠。风和阳光都很好,几行新雁贴在寒烟上飞行。银簧演奏着脆悦的管乐,琼柱拨动着悠扬的弦乐。举起酒杯,坐在船上。一声声歌唱响起,齐声歌颂太平年景。
人生百岁,分别虽然容易,重逢也有困难。平静无事的日子,依然欢呼朋友,共享美酒佳肴,开启芳香的筵席。岁月催人的发丝变绿,风露损害了容颜的红润。
【赏析】
公元 1022 年,宋真宗病逝,留下遗诏,由 12 岁的太子赵祯继位,太后刘娥听政。
太后听政,在史上不乏先例。然而在宋朝却遇到难题。因为理学兴起,男女大防逐渐严厉。太后既是女子,就不能公开出现在朝堂之上。
这就让大臣们有了可乘之机。谁都想得到向太后奏报国事的资格,借机掌握朝廷大权。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方设法独霸朝见太后的机会。一时间,朝堂之上乌烟瘴气。
幸好,晏殊挺身而出,提出让太后 " 垂帘听政 "。既顾全礼法,让太后与朝臣互相看不见;又达成结果,让太后能够直接听取奏事,当场决策。
果然,此言一出,立刻获得了刘太后和很多大臣的赞同。在刘太后的励精图治下,朝廷很快秩序井然,避免了皇权旁落的危机。
而晏殊也因此被太后赏识,屡获升迁。于是就有了这首词。
这首词就堪称是一首较典型的 " 酒边词 " 了。虽然是写 " 呼宾友、启芳筵 "、" 惜清欢 "、" 醉玉尊 " 这类宴饮消遣的内容,但词人却将宴会设置在一个 " 太平 "、" 无事 " 而且 " 风日好 " 的清秋时节,已见情调之闲雅 ; 虽有歌乐相佐,但,乐是 " 清弦 "" 脆管 ",歌则 " 齐唱太平年 ",没有浮艳之气,也不见纸醉金迷 ; 下片写词人处欢宴而发悲慨,使全词在种闲雅的情调之中又融入了一份理性的思想。
来源 酱香仁怀
编辑 王欣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