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低落、心烦意乱、记忆力下降,严重时还会头痛、腹泻、失眠 …… 从假期结束到开学初的这段时间,很多学生会有明显的不适应新学期学习和生活的表现,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开学综合征 ",又叫 " 开学恐惧症 "。
开学前,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调整状态,走出 " 开学综合征 " 的困扰?近日,记者专访了泰安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科医师李文婷。
解析:" 开学综合征 " 原因复杂多样
据介绍," 开学综合征 " 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假期学生的生活节奏过于悠闲轻松,作息和饮食不规律,开学后又会开启紧张有序的模式,落差太大不适应;假期沉迷于电子产品不能自拔,开学后想收心回到学习上十分困难;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自控能力差,部分学生假期作业没有完成,开学前赶作业,心理压力大;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对新环境适应能力较弱;担心新学期的功课学不好,担心与学校老师和同学关系处理不好。
李文婷表示," 开学综合征 " 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对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经老师、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自主调节后,多数学生的不适表现会逐渐消失,不会对健康造成很大影响,但如果症状较重或持续存在,就会对学生的健康造成影响,导致学生无法坚持完成学业,或发展为躯体形式障碍、适应障碍、长期焦虑等,这时,家长就应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提醒:家长不用过度担心,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即可
一般来说,很多学生在开学前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 " 不适感 "," 学生的不适应主要出现在三个方面,即行为、生理和心理。" 李文婷说,有的学生可能会拒绝去学校,或者去上学也会出现迟到、早退、坐不住、发脾气等行为;有的学生在开学后会出现睡眠障碍,表现为失眠或嗜睡,部分学生还可能出现头晕恶心、乏力、腹痛、食欲缺乏等(排除身体层面的原因)症状;有的学生表现为记忆力或理解力下降,出现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情况。
李文婷提醒广大家长,新学期即将开始,家长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这种情况。对学生来说,从假期到开学,他们需要面临作息时间的改变,还要面对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环境变化,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适应能力比较有限,容易出现 " 开学综合征 "。
支招:开学前一周是关键时期,家长可适当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如何摆脱 " 开学综合征 " 呢?李文婷建议,开学前一周是引导学生摆脱 " 开学综合征 " 的关键时期,家长可以适当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开学前,家长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如果发现学生已出现紧张等情绪,可以通过鼓励和引导改善其焦虑状态,还可以适当给予奖励,效果不佳时也可以让专业医生进行干预。
与此同时,家长可以帮助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调节。一是规律作息,调整生物钟。学生要提前摆脱及调整假期中晚睡、晚起、沉迷手机等不良生活习惯,可以在早上设定固定的起床时间,并尽量保持每天的一致性,即使是周末,也要尽量维持这一作息习惯。二是合理膳食,锻炼身体。学生要注意饮食规律,口味以清淡开胃为主,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晨跑、散步等。三是制定计划,拒绝拖延。学生要提前准备好开学用品,营造仪式感,制定好新学期计划。
记者 : 于冰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