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 " 无废城市 " 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深化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着力建设水清、天蓝、土净、无废的新时代美丽兰州。
以固废为抓手
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水平
据市无废办负责人介绍," 无废城市 " 建设有利于解决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获得感。在 " 无废城市 " 的建设中,就是要引导全社会减少固体废物产生,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一是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以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建筑创建、" 两品一标 " 认证等行动为抓手,不断推行工业减污降碳,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持续推广绿色建筑,推进种植业绿色发展,全方位推动源头减量;二是提升资源化利用能力。推动以红古区 " 城市矿产 " 示范基地为代表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建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98%;突出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畜禽粪污治理工作,基本实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全覆盖;成功申报了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基本构建了再生资源回收产业链;三是保障无害化处置能力,实现全市 " 无废城市 " 固废五大领域无害化工程项目全覆盖,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城镇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和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 100%。
立足项目
推动 " 无废城市 " 高质量发展
如今,兰州市凝练了 200 亿元、101 个 " 无废城市 " 建设工程项目,其中 37 个工程已建设完成,兰州市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厂项目获得 2000 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兰州市中铺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二期工程、兰州市污泥处置厂升级改造等 30 个项目 21.01 亿元纳入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2023 年第二批政府专项债券共申报 14 个项目,项目总投资为 38.83 亿元,专项债资金需求为 17.11 亿元。包括兰州兴盛源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加工产业园、兰州市中铺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甘肃省危险(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提升项目等。
兰州兴盛源循环经济加工产业园是兰州市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兰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国家级 " 城市矿产 " 示范基地。
" 市民打电话,就会有专业人员上门付费回收冰箱、洗衣机等,园区对回收的废物进行拆解、再利用。" 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每台电视机有塑料 3.5 公斤、铁 1.4 公斤、铜 600 克、铝 100 克;每台电冰箱有铁 38 公斤、塑料 6 公斤、铜 1.4 公斤、铝 600 克。6 亿吨生活垃圾等于 3600 万吨油、3000 万吨标煤 ……" 城市矿产 " 展示中心一行行的数字,刷新着记者对垃圾回收利用的认知。
采访时,记者看到许多用回收废品制作的玩具、垃圾桶 …… 记者随意坐上一个用回收纸制作的凳子,非常结实。可以说,这里是回收固废的最后归宿。
" 无废城市 " 建设 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市于 2022 年 4 月成功入围国家 " 无废城市 " 建设名单,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五大领域固体废物 " 三化 " 为目标,全域纵深推进 " 无废城市 " 建设。截至今年 3 月份:47 项指标体系已全部完成 2023 年目标,其中 21 项指标已提前完成 2025 年目标值;84 项任务清单已完成 37 项;凝练 198 亿 98 个 " 无废城市 " 建设工程项目,其中 37 个工程已建设完成;成功创建 129 个 " 无废细胞 ",固体废物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工作如期开展。全市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兰州 " 无废城市 " 经验模式被国家、地方媒体广泛报道,2 个案例入选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 " 无废城市 "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4 项成果被 " 中国无废城市 " 专栏推广。
培育无废文化,推进全民共享共建,如今,我市积极营造 " 无废城市 " 全民共建氛围,大力倡导 " 无废城市 " 理念。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无废城市 " 的理念与兰州市的发展需求不谋而合,与兰州市的整体发展思路和战略布局高度契合。自 " 无废城市 " 建设开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扎实推进 " 无废城市 " 高质量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为甘肃省 " 无废城市 " 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兰州实践。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吕胜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