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泰安 2024-09-02
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找到患者发热背后真相 向“布”说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发热作为一种常见症状,背后的致病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就是身体被一些细菌或者病毒给 " 盯 " 上导致感染了,具体到每个患者,感染的病原体也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临床医生在诊断时像侦探一样解开谜题,查探原因,明察秋毫,找到导致发热的背后真凶,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加有利的方向。

近日,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了一位老年男性患者,该患者因长达两个月的反复发热症状而选择入院接受治疗。在发病初期,患者主要出现腰痛与睾丸炎的症状。经过地方诊所与卫生院的初步治疗后,患者睾丸炎症状有所缓解,但腰痛问题持续存在,且体温控制效果不佳,持续高热至 39 ℃。之后,患者相继出现了咳嗽、声音嘶哑及腕关节疼痛等症状。患者既往病史有高血压,但血压控制情况良好,无其他相关病史。

入院后,依据当前本地流行病学特性及患者关节疼痛的情况,医生对患者进行了详尽检查,包括胸部 CT、呼吸道常见病原体检测、尿分析及风湿系列检查等,但各项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病因难以明确。

鉴于患者已持续处于高热状态较长时间,因此产生了焦虑、担忧等情绪,主治医师魏红梅细致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病情沟通,并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持续深入探寻病因。

治疗期间,魏红梅根据患者的体温变化,适时应用解热药物,并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发展,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治疗方案。魏红梅在对患者病情进行细致分析研究后,逐一排除了其他系统性疾病的可能性,并初步判断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较大。鉴于患者先后出现的腰疼、睾丸炎、腕关节疼痛等症状,考虑是否与本地区近期较为少见的病原体感染有关。经过与患者多次反复深入交流和细致询问其发病的经过以及近期的职业活动情况,患者终于回忆起在发病前曾与羊群有过短暂接触。魏红梅据此推测,患者可能罹患了与接触牛羊等动物相关的布鲁氏菌感染。

在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后,医生为患者进行了布鲁氏菌凝集实验检查。次日,检查结果呈阳性。患者腰痛症状明显,医生又为其进行了腰椎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 L3 及 L4 椎体存在异常信号,检查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布鲁氏菌病的诊断。综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该患者为布鲁氏菌感染。

随后,医生为患者应用了多西环素、头孢菌素及甲泼尼龙等药物进行治疗。经过治疗,患者的体温迅速恢复正常,腰痛、腕关节疼痛等症状得到缓解,最终康复出院。后续的血培养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出院后,患者继续接受抗菌药物巩固治疗。困扰患者长达两个月的发热症状终于找到病因,患者的焦虑情绪也得到了缓解,对治疗结果表示非常满意。

一、什么是布鲁菌病

布鲁氏菌病又叫 " 波状热 ",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传染源是感染的羊、牛、猪、犬、啮齿动物等。

传播途径是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或者食用未经检验的感染动物的肉类等。主要通过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带菌动物的血液、尿液或乳汁等感染,也可通过间接接触污染的环境及物品感染;可以因食用含菌的生奶、水及未加工熟的肉制品等食物感染;或者通过吸入病菌污染环境中的气溶胶感染。

二、感染后的症状

感染后的常见不适症状有寒颤、发热、多汗、乏力、肌肉关节疼痛等。发热多发生在午后或夜间,体温下降时出现大汗。关节痛多见于脊柱、骶髂、膝、肩等大关节,出现游走性刺痛,持续时间约为 2 至 3 周。

患者如果未能得到规范有效治疗,在数天至 2 周无热期后可能会再次出现发热表现,呈现出 " 波状热 "。同时可能出现骨关节、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损害等并发症,如本例患者出现了椎体改变。

三、感染后如何治疗

除一般休息、营养、应用解热药物外,常用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亦可使用氟喹诺酮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及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四、如何预防

1. 牛羊肉要煮熟后食用,布鲁氏菌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长时间存活,但不耐热,高温即可杀灭,生鲜奶要 " 煮沸 " 后方可饮用。

2. 家庭用的菜刀、案板等,要做到生食、熟食分类使用。

3. 对从事畜牧业或加工业的居民来说,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牲畜布病疫苗预防接种、工作中加强个人防护,养殖区与生活区要分开。牲畜圈舍要定期消毒处理,清理圈舍要湿式作业,照料牲畜、清洁圈舍等劳动时。

记者 : 于冰冰

通讯员 : 刘岩

相关标签

腰痛 医生 磁共振 ct 风湿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