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机场全面建成首个国内出港冷水海产品暂养存中心
山有青草香,海有鱼虾蟹。吃惯山珍的人,似乎更中意海味,更何况这是来自远方的海味。在美食家印象中,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是全国的 " 大粮仓 " 和 " 大肉库 ",似乎与海鲜并不搭边。但随着长春机场首个国内出港冷水海产品暂养存中心(以下简称 " 暂养存中心 ")项目的成功建成后,不久的将来,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可以品尝到木耳、榛蘑、菇娘果等吉林特色农产品外,还能够享受到由暂养存中心项目暂养,新鲜且更具国际范儿的 " 海味 "。
" 海鲜水产 " 成为 " 新晋特产 " 的奥秘
俗话说,一方水土滋养一方特产,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久居深海的 " 虾兵蟹将 ",最终选择在相隔百里外的内陆机场进行 " 紧急集合 "?
消费是试金石,市场是硬道理。吉林作为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在深入融合共建 " 一带一路 " 倡议的推动下,持续拓展与 " 一带一路 " 沿线周边国家合作,多方的经贸交流,也迅速带动了国内冷水海产品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
随着 " 勘察加—扎鲁比诺—珲春 " 水产航线的日趋成熟,前一晚在俄罗斯深海捕捞的冷水海产品,通常在第二天就能通过珲春口岸运进吉林省内,特别是珲春口岸实施 "7×10" 小时工作制以来,高效的通关效率将为长春机场暂养存中心项目提供充足的货源基础。
试想,在可预见的将来,经长春机场 " 暂养 " 过后的冷水海产品将不再 " 赶时间、赶航班 ",而是安心在机场 " 暂养 " 后,再根据客户定制化需求,进行随时交付或转运,从而真正实现进境食用冷水海产品常态化运营和高效集散。
抢占先机,开拓市场空间,
持续扩大海产品暂养 " 朋友圈 "
根据评估测算,长春机场依托建成后 16 座海产品暂存池,在暂养规模方面,可实现海产品暂存量峰值共计约 30 吨;在吸引货源回流方面,每年不低于 1000 吨的海产品货物运输量,不仅能有效促进海产品暂养上下游各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还能为长春机场加快打造区域性海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和构建航空海产品货物中转运输枢纽奠定坚实基础。
机场不仅是汇聚各类资源的超级 " 流量 " 入口,同样也是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平台。目前,长春机场正在加快推进暂养存中心项目运营准备工作,相信在项目正式运营后,长春机场将依托航空货运快速发展带来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进一步拓宽冷水海产品航空货运网络,不断丰富机场经营业态,充分发挥航空运输对吉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来源:吉林机场集团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