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 文 / 摄)9 月 12 日," 南京方志大讲堂 " 南京方言文化专场在秦淮非遗馆开讲,南京方言发音人、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陈宗霞现场展演、教学南京话,解读南京方言文化。
陈宗霞老师以 " 金陵雅韵何处寻 " 为主题,讲解了南京方言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演变。她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讲起。比如,南京话老鼠叫 " 小耳朵 ",毛毛虫是 " 洋辣子 ",螃蟹是 " 八只脚 "…… 她总结了南京方言的几个特点:儿化音、喇叭音、O 型嘴、有音无字、双叠词和单叠词、尖团音入声、歇后语等。
现场,方言版《再别康桥》朗诵,原汁原味的南京话与普通话一唱一和,妙趣横生;南京方言节目模拟老南京生活场景和方言吆喝,生动鲜活。
方言是南京文化的 " 活化石 ",记录着南京的历史变迁和生活习俗,承载着南京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今年 77 岁的陈宗霞,世居城南老门东,自幼在南京方言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她长期致力于南京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成立了宁海路街道三步两桥社区陈宗霞方言工作室,参与创作了多种南京方言节目。
开讲前,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刘立军,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姜巧玲分别向秦淮非遗馆、宁海路街道赠送了《长江历史图谱》《景定建康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