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发源于云南镇雄,流经金沙、仁怀、古蔺、赤水等县(区、市)后,从四川合江汇入长江。赤水河是贵州省的主要河流之一,大部分为川黔界河。其河道次生型石滩较多,中上游航运条件较差,长期处于航运中断状态。
明洪武十三年(1380 年),景川侯曹震奉命整治赤水河道,以开辟川盐入黔新路线,由此开启了赤水河航道规模性官修历史。但这次整治未涉及中上游,据《仁怀直隶厅志》载,乾隆十年(1745 年)张广泗修浚赤水河前,舟楫仅通元厚。
清代,贵州的铅和云南的铜是清廷铸币和武器制造的主要材料,这两项材料通过陆路运往北京,道路遥远崎岖,花费极大。乾隆十年(1745 年),为增加这两项材料的水运里程,降低运输费用,平抑黔省盐价,时任云贵总督张广泗奏请开修赤水河航道获准。随即,张广泗令遵义府知府陈玉壂、大定府知府王允浩、凯里营都司刘奇伟总理河务。借帑金三万八千六百四十二两半,由王允浩、陈玉壂分段负责天鼓岩至鸡心滩六十八滩的治理。修浚工程自乾隆十年十月起,至乾隆十一年正月结束,历时四个月。本次修浚参修官员多达二十余人,疏浚治理河道五百余里、六十八滩。
这次修河后,因未继行岁修,赤水河受支流山沟冲积、崩岩等造成次生型河滩发育,中上游航道条件变差,铅铜运输未能长期进行,但却为川盐入黔创造了较好的运输条件。修河后,除吴公岩段无法通行外,茅台至元厚的盐船再无阻碍,水程增加了二百余里。由仁岸茅台起岸的川盐,数量不断增加,仁岸逐渐成为川盐行黔的最大口岸。
赤水河道的修浚带来了仁岸的繁荣,茅台的酿酒业也随之发展。可以说是乾隆年间修浚赤水河造就了仁怀当今酿酒业的繁荣,但相关文化遗产在仁怀留存不多。近年来,仁怀市文物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收集到了一些关于赤水河道修浚的摩崖石刻信息。
一、仁怀鄢家渡马颈子摩崖石刻
仁怀鄢家渡马颈子摩崖石刻,位于仁怀市茅坝镇立岩村鄢家渡马颈子的绝壁上。坐标为北纬 27°46′21″、东经 106°9′6″,海拔 439 米。坐西南向东北,石灰石质,离地 10 米。岩体凹凸不平,有轻微风化,右下角部分破损。摩崖凿刻于清乾隆十年,呈竖长方形,高 2.8 米、宽 1.5 米,额题 " 泽沛遥天 "4 字,每字 0.2 米见方,首题 " 犁棩滩 "3 字,次行题 " 奉通商补富庶 "6 字,每字 0.15 米见方。碑文 6 行,满行 13 字,共计 139 字,记载清乾隆年间疏浚赤水河航道的官员姓名。全文如下:
宫保部院总督贵州大老爷张恩垂万古碑记。总理河务贵州大定府正堂王讳允浩、贵州遵义府正堂陈讳玉、贵州凯里营都阃府刘讳奇伟。协理河务贵州遵义军民府分府胡讳国英。巡河官贵州镇远把总张贵。承修官贵州绥阳县教谕周挺 "。
下款 :" 皇清乾隆拾年岁次乙丑冬拾壹月上浣之吉镌立 "。
摩崖左下方留印四枚,靠右两枚无字,靠左两枚分别为 " 管工吴永宗 "" 石縂左藩 ",字体为魏碑体。
释读摩崖文字:
额题 " 泽沛遥天 "。其中," 泽 ",意为 " 恩泽 ";" 沛 ",指 " 充沛 ";" 遥天 " 释义为 " 长空 "。此额题意为:" 皇恩直达长空 ",指皇恩广大无边。由此可知此摩崖为纪功颂德而凿。
△犁棩滩
首题 " 犁棩滩 "。指此处河滩名,犁棩滩由芭竹沟来水冲积而成,形似农具中的犁辕,因而得名。次行 " 奉通商补富庶 "。结合修河事宜,释义应为:" 奉上级命令疏浚河道,以便利交通和商旅,推动地方富裕、繁荣 "。
正文 " 宫保部院总督贵州大老爷张恩垂万古碑记 "。" 宫保 " 为东宫官职,是太子太保、少保的通称,据《清史稿》载,张广泗于乾隆十年加太子少保衔。" 部院 ",清代各省巡抚多兼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故称巡抚为部院,此时贵州巡抚由张广泗兼任。" 总督 ",清代官职,一般为正二品,清朝设有十一总督,其中西南设云贵总督、四川总督。" 恩垂万古 ",指 " 恩德流传万古 "。此句意为:" 太子少保、贵州巡抚、云贵总督大老爷张广泗恩德流传万古纪事碑 "。
张广泗是汉军镶红旗人,由监生捐纳知府。康熙六十一年(1732 年)选授贵州思州。因镇压苗乱、开发苗疆有功,擢升贵州按察使、贵州巡抚、湖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乾隆十二年(1747 年)转任川陕总督,经略平定大小金川军务。乾隆十三年(1748 年)十二月革职解京,以失误军机罪被处斩。张广泗主持的赤水河道修浚,其规模和里程,在历代赤水河疏浚中是首屈一指的。赤水河流域的发展,张广泗功不可没。
" 总理河务贵州大定府正堂王讳允浩、贵州遵义府正堂陈讳玉、贵州凯里营都阃府刘讳奇伟 "。点明了这次修河的三位主要负责人员。其中,大定府知府王允浩负责上游天鼓岩至新龙滩二十七滩治理,遵义府知府陈玉壂负责下游盐井滩至鸡心滩四十一滩治理。凯里营都司刘奇伟,则负责了河道勘察等事宜。
△吴公岩险滩
王允浩,鄱阳人,举人出身,乾隆初任大定知府。据道光《大定府志》记载,关于修河事宜," 允浩与玉受事躬至,水次出纳,一无所私 "。除修河外,王允浩还主持修建了文龙书院、文昌祠、文庙。主持编纂了《大定府志》,颇有政绩。
陈玉壂,字韫璞,山东历城人,荫生,乾隆三年任遵义知府。陈玉壂在遵义大力发展养蚕和丝织业,推动了遵义经济发展。道光十八年题祀名宦祠。
刘奇伟,时任凯里营都司。本次修河前期河道勘察人员之一。
" 协理河务遵义军民分府胡讳国英 ",即协助负责河道治理的遵义军民分府通判胡国英。胡国英是浙江山阴人,监生出身。遵义军民分府,有称遵义通判、仁怀通判。雍正八年(1730 年),仁怀县署迁驻生界,遵义府通判移驻仁怀县旧城留元坝(今赤水市城区),后改为仁怀直隶厅。由此可知,道光《遵义府志》中,胡国英于乾隆八年(1743 年)至十二年(1747 年)署遵义知府为错载。
" 巡河官贵州镇远把总张贵 "。赤水河疏浚前期河道勘察人员之一。" 承修官贵州遵义绥阳县教谕周挺 "。大定府毕节县举人,乾隆二年(1737 年)任绥阳县教谕,这次修浚河道中,某段工程的负责人。
下款 :" 皇清乾隆拾年岁次乙丑冬拾壹月上浣之吉镌立 "。为摩崖凿刻时间,即清乾隆十年(1745 年)十一月上旬,此时距赤水河航道修浚开工刚过去一个月。摩崖左下方留印 " 管工吴永宗 "" 石縂左藩 ",因资料有限,暂时无考。
二、古蔺二郎马岩滩摩崖石刻
古蔺二郎马岩滩摩崖石刻,位于四川省古蔺县二郎镇土城村铁连组赤水河边崖壁上,坐标为北纬 28°4′13″、东经 106°15′50″,海拔 370 米。坐西南向东北。石灰石质,离河 20 米左右。有轻微风化,崖面凿痕交错,文字清晰,整体保存较好。摩崖凿刻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 年),方首剪角,高 1.8 米、宽 1.08 米,额题 " 利国便民 "4 字,每字 0.1 米见方,首题 " 恭颂 "2 字,次行为 " 太子少保总督贵州部院张讳广泗委修赤水河道德惠碑记 "24 字,每字 0.03 米见方。第五行至第七行为颂文,每字 0.05 见方。碑文 11 行,满行 29 字,共计 172 字,为恭颂张广泗委修赤水河道的功德碑。全文如下:
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陈讳德荣,贵州清军粮驿道介锡周。京铅费重,川货不通。忠公体国,仁慈念民。疏请修开,德合禹心。宪诚格天,四月告成。万姓乐利,运价节金。恩同斯河,清流常存。总理河务凯里营都司签书刘奇伟、大定府王允浩、遵义府陈玉壂、巡榷通河镇远外委张贵。
下款:" 皇清乾隆丙寅年孟春月吉旦。承修马牙新滩、大小火镰、蚂蚁等滩。官长寨千总刘太岳敬刊 "。
释读以上文字:
额题 " 利国便民 ",意为 " 上利国家,下便民众 ",指修浚赤水河道利国利民。
首题 " 恭颂 ",意为 " 恭敬的颂扬 "。次行:" 太子少保总督贵州部院张讳广泗委修赤水河道德惠碑记 ",指明这是为颂扬太子少保、云贵总督、贵州巡抚张广泗修浚赤水河道的恩德而凿刻的纪事碑。
正文 " 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陈讳德荣,贵州清军粮驿道介锡周 "。指当时的署贵州布政史陈德荣和时任贵州清军粮驿道道员的介锡周。
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曾任枝江知县、黔西知州、大定知府等。乾隆元年(1736 年),擢贵州按察使,四年署布政使。十一年(1746 年)迁安徽布政使,十二年(1747 年)卒于官。德荣在贵州兴蚕桑,为百世之利。
介锡周,字鼎卜,山西解州人。康熙六十年(1731 年)进士。曾任毕节知县、大定知府、贵西道道员、贵州粮道道员、贵州按察使、太仆寺少卿等。介锡周在贵州参与处置乌蒙土司叛乱、古州苗乱,负责全省军粮调运等,为贵州繁荣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颂文 " 京铅费重,川货不通。忠公体国,仁慈念民。疏请修开,德合禹心。宪诚格天,四月告成。万姓乐利,运价节金。恩同斯河,清流常存 "。大意为:" 黔铅运往北京花费较大,且四川货物不能流通贵州。公张广泗上体国家,下念黎民。上疏朝廷请求修赤水河道,开赤水河航运,其道德犹如大禹治水。这样的真心实意感通上天,历经四个月,航道修成。万民得利,货物运费较之前节省。这恩德如同面前的这条河,清澈且永存 "。
" 总理河务凯里营都司签书刘奇伟、大定府王允浩、遵义府陈玉壂、巡榷通河镇远外委张贵 "。指主要负责赤水河道修浚的凯里营都司刘奇伟、大定府知府王允浩、遵义府知府陈玉。" 巡榷通河 ",指勘察赤水河道。
下款:" 皇清乾隆丙寅年孟春月吉旦。承修马牙新滩、大小火镰、蚂蚁等滩。官长寨千总刘太岳敬刊 "。点明此摩崖由承修马牙新滩、大小火镰、蚂蚁等滩的长寨千总刘太岳于乾隆十一年(1746 年)正月组织凿刻。
三、结语
两方摩崖石刻是清王朝开发贵州航运和赤水河流域的实证,对于研究川盐行黔以及贵州职官史、赤水河航运史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根据这两方石刻记载,陈玉壂任遵义知府的时间为乾隆三年(1738 年)至乾隆十一年(1746 年),非《遵义府志》记载的乾隆三年至乾隆八年(1743 年)。同时,乾隆年间官方治理赤水河道的竣工时间为乾隆十一年(1746 年)正月,非《仁怀直隶厅志》《大定府志》中记载的 " 闰三月 "。
来源 酒都文旅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