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4-10-13
长春为现代化大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长春,锚定建设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高地这一目标,加大投入力度,使农业生产逐步实现科技化、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农业强市的底气越来越足。

在公主岭市鸿翔种业的玉米制种基地,一垄垄高矮交错的制种玉米植株紧密排列,长势喜人。

近年来,公主岭市依托悠久的种业研究历史和黄金玉米带的自然优势,不断强化育种科研投入,2024 年,种子年生产量达 1.48 亿斤,占全省用种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吉林省鸿翔农业集团鸿翔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贺伟:主要是对种子的四项质量、指标进行检测,包括发芽率、净度、水分、纯度。只有通过低温检测和常温检测,种子出芽率合格的才能 " 出厂 ",能够确保第一个是种子 " 活力 " 够,第二个是种子的 " 出芽率 " 够。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种业是基础,攥紧这张农业的 " 芯片 ",就攥住了粮食安全的关键,优质的种子让众多合作社在今年秋收时节有了底气。

九台区龙嘉农乐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 李松在:我们在农科院的大力推广下,今年种了 " 长粒香 5 号 ",这个品种的特点是口感好、产量高,我们去年亩产是在 1300 斤左右,今年的亩产在 1500 斤左右。

在农业科技创新这条赛道上,如何改变 " 靠天吃饭 " 的传统种植模式?我市各地科技企业、农民合作社分别给出了答案。

在九台区龙嘉街道龙家堡村的数字化高架草莓果蔬种植园区里,8 月份定植的草莓苗已枝繁叶茂,再过一个月左右,就可以采摘。

记者 周墨:这个跟我们平常看到的草莓种植方式不太一样,是不是?

乡野牧歌数字化高架草莓果蔬种植园区经理 王一男:对,我们这边采用近几年最时兴的寒地高架草莓在架子上种植。实现标准化种植,它的水、肥、土都是一样规格的,可以达到快速复制的过程。

在另一栋大棚里,数字化水肥一体化设备不停运转,设备上的压力传感器,可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智能定量配比水肥,标准化的培育模式保障了草莓产量与质量,每亩可生产草莓 8000-9000 斤。而同样是在龙嘉街道,梁建军的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条依靠嫁接增收致富之路。

记者 周墨:我现在所在地位置就是九台区龙嘉街道的梁氏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我身后的工人正忙着收获各式的蔬菜,2024 年合作社扩展了 100 亩的棚膜,平均每亩棚膜比去年增收 5000 元,增收的秘诀就在这些枝叶当中。

九台区龙嘉街道梁氏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梁建军:这个茄子嫁接和不嫁接的,它抗病(程度)不一样。没嫁接的,它有寄螨,还有虫子啥的,它这个产量都非常低,不抗病。嫁接这个产量能提升,它俩对比的话,一亩地能增产到 3000 斤没问题。

用托鲁巴姆砧木嫁接栽培茄子,用南瓜嫁接香瓜,梁建军通过嫁接的方式,使每栋大棚的收益在 4 万元左右,带动周围农户增长了 3 成收入。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在我市 1246 万亩的高标准农田里,水肥一体化、高产密植种植等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广泛,物联网调控、智能灌溉、科学嫁接等多种栽培技术也让设施农业迅速发展,长春正在用一项项农业科技成果种出 " 高产智慧田 "。

来源:长春新闻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草莓 长春 科技创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