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4-11-01
【媒体声音】“创新”“成长”特色鲜明 优质科技企业竞相涌现——创业板高质量发展透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华社北京 10 月 31 日电 15 年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个新的资本市场板块发展壮大。

2024 年 10 月 30 日,设立于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迎来开市 15 周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呈现什么样的发展特征?科技企业如何成长?通过对创业板全景透视,能够得到其中的答案。

研发投入聚集形成规模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

创业板自诞生之初就被寄予了服务经济转型、孕育未来产业的使命。

从开市之初的 28 家上市公司,到汇聚 1358 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 12 万亿元 …… 以服务创新创业为方向,创业板为我国创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增添助力。

一组数据验证了创业板的创新属性:

—— 15 年来,创业板公司累计总研发投入近万亿元,2023 年板块总体研发强度超 5%,高于 A 股平均水平 1.78 个百分点,研发人员合计超 57 万人;

——截至 10 月 29 日,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占九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共计 920 家,占比近七成;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相关公司总市值超 9 万亿元,占板块比重达 75%。

" 创新是创业板公司的鲜明属性。创业板培育了一批聚焦主业、坚守创新、业绩优良的优质科技企业,展现出创新实力和成长动能。" 申万宏源研究所总经理助理刘洋说。

宁德时代、迈瑞医疗、华大九天 …… 众多新质生产力企业在创业板创新成长,成为各自领域有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

截至目前,创业板投资者数量超 5000 万,近 5 年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平均在五成左右,较创业板成立以来前 10 年平均 38% 的水平明显提高。

同时,创业板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意识增强。2023 年,现金分红总额达 1172 亿元,同比增长近四成。已有 148 家公司公布 2024 年中期现金分红预案,数量为去年同期的 2.7 倍。

融资、股权激励、并购重组制度创新助力企业成长

在资本市场助力下,成长是创业板公司的显著特点。开市当年,创业板尚没有公司的年收入超过 30 亿元或净利润超过 5 亿元。如今,已有 219 家创业板公司 2023 年度营业收入超过 30 亿元,94 家创业板公司 2023 年度归母净利润超过 5 亿元。

2018 年上市的宁德时代,2023 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较上市前增长约 19 倍、超 10 倍。" 公司正在积极开展产业链上下游投资,加强产业链协同。" 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说。

为契合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特征,创业板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在上市条件方面,创业板定位于服务 " 三创四新 " 企业,在支持新技术的同时,也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支持创新企业的同时,也支持创造、创意特征突出的优质企业,板块定位多元包容。

" 创业板首推‘小额快速’定向增发机制,对企业上市设置明确的定位和评价标准,设置更加市场化的重大资产重组制度,实行更加灵活的股权激励机制等,形成支持创新企业的特色制度体系。" 刘洋说。

" 上市以来,公司已连续 3 年成功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消费电子领域上市公司安克创新总经理赵东平说,创业板在股权激励方面较为灵活,减轻了被激励对象的资金压力,提高了员工的参与积极性。

并购重组是科创公司加快技术突破、优化资源配置、赋能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创业板在支持公司深耕主业的同时,鼓励其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整合和转型升级。截至 10 月 29 日,创业板累计实施完成 496 单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涉及交易金额 5547.78 亿元。

支持超千家民营企业上市将聚焦新质生产力完善制度

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超过千家。

过去 6 年,医疗器械领域民企迈瑞医疗的研发投入接近 170 亿元。迈瑞医疗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创业板支持下,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底气更足,未来将继续聚焦主业,坚持创新驱动,将前瞻性的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锂电池新能源材料综合服务商中伟股份副总裁邓超波表示,创业板 50ETF 在海外多个交易所同步挂牌上市,使企业与全球资本市场能够进行有效链接,助力公司在海外不断发展。

" 创业板是民营企业上市的聚集地,为民营企业在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和战略布局提供了助力。" 创业板上市公司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说,希望创业板能够多维度、系统性地发挥再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等功能,进一步升级 " 工具箱 ",引导资本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创业板将着力完善适应新质生产力特征的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持续监管等制度机制,全方位加大对优质科技企业的包容性、适应性和精准支持力度,引导更多先进生产要素向科技领域聚集。同时,加强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监管,推动上市公司提升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

新华社记者 姚均芳、刘慧、刘羽佳

编辑 邓文盈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