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Time" 是苹果手机内置的视频通话应用,近期,利用这一应用实施诈骗的案件高发。此前,浙江杭州一名男子报警求助,称其接了几个 "FaceTime" 视频电话后被骗 15 万元。
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和客服平台
"FaceTime" 诈骗案件频发
今年 5 月初,杭州市民贾先生接到显示为 " 微信客服 " 的 "FaceTime" 视频电话,对方称贾先生的微信账户存在异常,如不及时处理将影响其征信,并指导贾先生使用"FaceTime" 中的屏幕共享功能,解除所谓的账户异常。
贾先生最初将信将疑,但因为对方来电频繁,他头脑一热就转出去 15 万元。" 转出去的瞬间,我就清醒过来,立刻就报警了。" 截至目前,该案仍在侦办过程中。
,时长 03:37
无独有偶,今年 6 月,杭州市民吴女士也接到一个标注为 " 支付宝客服 " 的"FaceTime" 视频通话。对方称吴女士有一笔信用贷款利率偏高,需要调整,为了取得吴女士信任,还让吴女士下载国家反诈中心 App,进行 " 反诈 " 宣传。
当吴女士正准备按照对方指示去进行手机操作时,当地派出所反诈劝阻队员接到反诈中心预警指令,立即上门劝阻,吴女士账户内的 5 万元被成功保住。
屏幕共享和修改昵称功能
引发安全风险
"FaceTime" 的通话界面中,有一个" 屏幕共享 "的图标,点击开启 " 屏幕共享 " 功能后,会把屏幕上所有操作以及显示的内容,包括你的短信、微信、银行支付密码、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全部同步给对方。
△杭州反诈中心供图
杭州市反诈中心民警表示,有很多受害者甚至没有向陌生账户转账,钱就被转走了,这就是因为骗子用了屏幕共享功能。
在受害者配合骗子查验资金配合 " 调查 " 的过程中,因屏幕共享功能开启,骗子可以根据其操作手机网银 App 时,获取受害者的账号密码和验证码,远程登录受害者的手机银行以转移资金。
更重要的是,"FaceTime" 可以随意更改显示的昵称。
杭州市反诈中心民警介绍,在类似案例中,骗子一般会把昵称改成某某公安局,或者某某反诈中心,制造恐慌情绪,影响受害人的判断。就连杭州警方也曾被冒名过。
当受害人接通电话后,诈骗分子就会利用相应话术实施诈骗。在一些冒充公检法的诈骗案件中,诈骗分子还会发送 " 警官证 "" 逮捕令 " 等假证件、假公文实施恐吓,诱导受害人上当,最终骗取钱财。
警方建议苹果手机用户
关闭 "FaceTime" 功能
警方表示,骗子利用 "FaceTime" 功能进行诈骗,依旧是原有的诈骗话术和套路,改变的只是通联的方式。任何官方平台,包括公检法机关,绝不会通过 "FaceTime" 来电开展工作。苹果官方也建议,如果不常使用,可以关闭该功能。
警方提示——
如不使用 "FaceTime" 功能,强烈建议关闭该功能。
关闭方法:打开 iPhone 手机 " 设置 ",找到 "FaceTime 通话 " 选项,选择关闭。
△杭州反诈中心供图
如遇自称 " 公检法 " 或网贷、电商等平台的来电,应及时通过官方渠道与相关部门核实,请勿轻信陌生来电。
不添加陌生好友,个人身份信息、银行账户、验证码、各类密码等要小心保管,不与陌生人共享屏幕。
一旦被骗,及时拨打反诈专线 96110进行报案止损。
来源 /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综合北京时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