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4-11-04
『仁怀物种』赤水河边能产盐的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仁怀,一江春水,两岸青山,数以万计的动植物、微生物聚集,相互竞争、相互成就,充满生机与活力,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 "。天赐酱香,成就仁怀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的美名。

传递生态知识,讲好自然故事,更好赋能仁怀酱香白酒产业。本期『仁怀物种』,讲述" 盐肤木 "的故事

贵州自古匮盐,代之以狗椒。清代,张广泗疏浚赤水河航道,其主要目的之一,是为方便川盐入黔。作为川盐入黔四大口岸之一的仁怀茅台,因盐运兴盛。

尽管仁怀地区不产盐,民众需 " 以辛代盐 ",山上却长着一种 " 能产盐 " 的树——盐肤木,它还被称为 " 世界上最咸的树 "。有的古籍中,将其写作 " 盐麸木 " 或 " 麸盐木 "。

盐肤木,漆树科,盐肤木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可达 10 米;小枝棕褐色,一回羽状复叶,叶轴有翅,叶片多形,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或长圆形,小叶无柄。8 月至 9 月开花,10 月结果。

清代西南巨儒郑珍的《田居蚕室录》,以 " 五倍子 " 为名,记录了盐肤木,称其又为 " 夫盐树 ",并描述了它的基本特征。其称," 叶大似丹者为‘泡夫盐’;细似椿叶而短者为‘铁夫盐’。铁夫盐叶大者为雄,小者为雌,雄者结子。泡夫盐结子叶带上;铁夫盐结子叶背。结蒂者形似佛手柑,结叶者似桃,色间紫绿。"

盐肤木的种子,非常独特。它在成熟时,会将树根从土壤中吸收到的矿物质盐,以液体方式析出,聚于外表,待水分蒸发后,形成一层雪白的盐霜。" 盐肤木 " 由此得名。

这种盐霜,口感与今天的食用盐相似,曾被人们收集代盐。宋代《本草图经》记载:" 盐麸子生吴、蜀山谷 ...... 上有盐似雪,可为羹用。岭南人取子为末食之,酸咸止渴,将以防瘴 ";李时珍称 " 滇、蜀人采为木盐 "。

仁怀是盐肤木的主要产区,大多数人都习惯称它 " 肤盐树 "、" 五倍子 ",或记为 " 桴鄢 "。只是,不知在缺盐的历史上,善酿的人们是否也像云南某些地区一样,从盐肤木成熟的种子上,刮取盐霜入菜,或是将整串果实放入锅中,加水熬制盐霜醋。

不过,盐肤木种子上的盐霜,并不能替代食盐。研究发现,它虽能够满足人们对盐味的需求,但缺少人体所需的钠等元素。因此,除了染色外,人们对于盐肤木的主要利用,还是在于其根、叶、花、果的药用价值。

盐肤木在仁怀,可谓随处可见。这种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树,几乎不择环境,水沟边、山脊上、矿渣堆,它都能快速生长,有的一年甚至能长高一至两米。尽管,入秋后树叶金黄,蔚为壮观,但因它长得太快,且树形杂乱也不挺拔,叶片和叶柄毛乎乎的,加上在地头难以清除,不太招人喜欢。

△盐肤木树上的 " 倍花 "

有过山区生活经历的孩子,对于盐肤木可能有记忆,那就是以盐肤木树皮制作号角。盐肤木树皮号角,是采一至两年生树枝剥皮,裹成牛角状,再取当年生指头粗细盐肤木树枝,截两寸左右,用工具轻敲,抽除木质,留下树皮筒并压扁,做成笛哨,插入号角即成。

这种号角,声音浑厚,类似牛角号。我小时候,附近农家的男孩子上山放牛、割草间隙,玩打仗游戏时,常做这种号角。只是,每个人手艺不同,制作的号角声音洪亮、圆润程度也不一样,有的声音洪亮且能传出半里地,有的则细弱且伴撕裂之声。

为山里孩子做号角玩游戏提供材料,只是盐肤木的 " 辅助价值 "。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经济树种,人们对于盐肤木的认知和利用,悠久而广泛,染色即是其一。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盐肤木药用价值的同时,也指出其染色功用 : " 九月采子,曝干,染家用之 …… 皮工造为百药煎,以染皂色,大为时用。" 这里面所称 " 皂色 ",即是指黑色,也是秦汉时期官方最为推崇的颜色。汉文帝时期,其赞赏 " 身衣弋绨 ",而 " 弋绨 " 是指黑色粗厚的丝织物。文武百官则 " 虽有五时之服,至朝皆着皂衣 ",所谓的 " 皂衣之吏 " 即源于此。

魏晋时期,人们仍崇尚黑色衣物。有资料称,其时中国传统的染黑原料,主要还是盐肤木种子。而郑珍《田居蚕室录》称," 皮及叶亦可染黑 "。现在,盐肤木的种子还会被用于制作塑料制品或蓝墨水等。一些地方,还有采摘盐肤木种子捣碎后染发的习惯。

今天,大多数人对盐肤木的认知,主要在于其药用价值——五倍子。因为,我们现在很多常用药物中,都有五倍子的成分,且治疗范围极广。

春天,由藏身苔藓丛中越冬飞出的五倍子蚜虫,落在盐肤木嫩叶上,刺激叶片组织增生膨大后,形成虫瘿,并寄生其中,不断繁殖,继续促使虫瘿增大,变成中空壳体,这就是 " 五倍子 "。" 五倍子树 " 名称,也因此而来。

△蒸制晒干后的五倍子

五倍子是名贵中药材,常用于治疗肺虚久咳、肺热痰嗽、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等。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976 年—— 984 年)的《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九《昆虫》中 " 舍毒 "(即虫毒)说," 峡江至蜀,有蟆子,色黑,亦能咬人,毒亦不甚。视其生处,即麸盐树叶背上,春间生之,叶成窠,大如桃李,名为五倍子,治一切疮毒。收者晒而杀之,即不化去,不然者,必窍穴而出,飞为蟆子矣。" 又说," 黔南界有微尘,色白甚小,视之不见。"

秋天,山区的人会专门上山,采摘五倍子回家蒸制、晒干后,留作自用或卖给药商。自然条件下,五倍子的产量非常有限,也不是所有的盐肤木树都会产五倍子。很早,就有人在盐肤木树上释放蚜虫,以收获更多五倍子。郑珍说 " 种虫者,摘其最老之子悬风处,待叶发时挂之树,一株岁可多得至二斤。" 据说,即便采取了人工释放蚜虫的手段,盐肤木树上产出的五倍子,受天气和季节影响,形态和药效也有差别。根据不同形态,药商们分别将其称为 " 五倍子 " 和 " 倍花 ",前者品质更好,价格更高,现在每公斤收购价在 24 元至 30 元。

△五倍子花

住在山里的人们,在长期观察中还发现,开在初秋盐肤木花,不仅漫山遍野,同一座山上,根据海拔高度不同,花期可持续一个多月,流蜜量也很大,是这个季节最重要的蜜源植物。更重要的,人们还观察到,盐肤木的花,每天的两个流蜜高峰时段,恰好又与蜜蜂主要外出采蜜时间基本吻合。

盐肤木花蜜被称作 " 五倍子蜜 ",具有一定药用成分,是很好的保健品,市场价格也不错。因此,仁怀的长干山区,养蜂人格外重视采集盐肤木花蜜。他们不仅追着不同山林盐肤木树的花期放蜂,还很注意保护山区的野生盐肤木树资源。同处于赤水河流域地区的一些地方,有的养蜂人秋季还会采摘成熟的种子,播撒在荒坡、渣堆,以扩大盐肤木资源量。这些行为,也为保持水土,保护赤水河流域的生态,发挥了作用。

来源 酱香仁怀

编辑 王欣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李时珍 生态环境 贵州 茅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