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武汉饱含厚爱、寄予厚望,为武汉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
近年来,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武汉经济总量迈上 2 万亿元台阶,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高质量发展呈现新气象。
重镇武汉,矢志奋斗勇 " 闯关 "。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加快推动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重塑新时代武汉之 " 重 ",为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武汉贡献。
2013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实现发展转型 " 闯关 ",是武汉作为传统工业强市必答的时代命题。
今年前三季度,武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 1.47 万亿元,同比增长 5.1%。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进 ",主要体现在转型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0.6%,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19.3%。
华工激光三维五轴产品线总经理刘程林在检查激光头。
2020 年,中国 5G+ 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汉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要求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去年,武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从 2019 年的 8.2% 提高到 1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经营主体数量由 2021 年的 4.91 万户增长到目前的 13.07 万户,增长 1.66 倍,是武汉国民经济行业门类中经营主体增加最快的行业。
工程师展示国内首款 110GHz 电光强度调制器。
目前,武汉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 55%。以 " 闯关 " 精神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武汉在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路上阔步向前。
2022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强调,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2024 年 5 月 21 日," 武汉一号 " 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站在 2 万亿新起点上谋划未来,产业向更深更远处进军:
遨游月宫,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由武汉纺织大学等单位研制的玄武岩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
遥望太空,由武汉大学自主研发的我国首颗专门为城市定制的专用光学遥感卫星 " 武汉一号 " 发射升空;
极目楚天,湖北省首条商业运营的低空短途客运航线——武汉汉南机场至十堰、荆州短途客运航线开通运营;
俯瞰大地,每天有几十台氢能源重卡在汉宜氢能示范线上往返两地。
人工智能风起,刷新千行百业。湖北自主研发的首个站立人形机器人 " 大壮 " 将于今年底亮相。目前,武汉已聚集 1000 多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过 500 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突破 5000 亿元。
南太子湖人工智能产业园是武汉经开区环太子湖数字经济产业园核心启动区。
武汉印发《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发展方向,锚定未来显示、人形机器人、未来网络、量子科技等 13 个细分领域,力争到 2027 年营收规模破千亿元,努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未来产业发展高地。
2013 年 7 月 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考察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强调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2013 年,阳逻港仅有 4 条集装箱航线,如今,阳逻港已开通 4 条近洋航线、15 条长江主线航线和 8 条长江支线航线。2013 年,阳逻港集装箱吞吐量只有 86 万箱,2023 年,阳逻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 230 万箱,年均增幅 10.32%。阳逻港已成为 " 长江中上游第一港 "。
华灯初上,阳逻港一片繁忙。
前不久,武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 2024 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建设 " 五型 " 国家物流枢纽,武汉已获批 4 个。
供应链,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武汉围绕大宗商品、金融、康养、汽车等重点领域,组建了长江国贸、汉融通、安居链、安养链、长江汽车链等 8 大市级供应链平台,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
2024 年 9 月 4 日,全新岚图知音下线。
跨越山海,联结世界。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内陆城市是一次系统性、重塑性的战略机遇。武汉将更深层次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奋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
来源:长江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