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座城市的烟火与人文碰撞在不足 300 米长的街巷间,于是就有了如今满是八方客的民生路。
" 一条民生路,半部贵阳史。" 坐落在云岩区的民生路,算得上贵阳最资深的闹市,一砖一瓦、一声一息间,浸润着贵阳城的历史原色。
在土生土长的贵阳人眼中,民生路是家的味道,承载着一代代人的烟火记忆;在纷至沓来的游客眼中,民生路是 " 顶流 " 美食街,是贵阳味道的沉淀。
从泥路瓦房到繁华街巷,从马路市场到 " 网红 " 老街,穿越时代光影,民生路上看民生,美食打开的不止城市人文密码,更是日新月异的民生 " 温度 " 和幸福 " 刻度 "。
△ 8 月 21 日,下过小雨的民生路游客仍然络绎不绝。 记者 梁超 / 摄
"39 万 +" 老街 " 出圈 "
300 米老街市井连。
11 月 10 日,民生路上操着南腔北调的游客摩肩接踵,排队买小吃、四处拍照,人气满满。
" 不足 300 米长的民生路上就有 65 家商铺,如果延伸到蔡家街、电台街,至少有 130 多家。" 在民生路生活了 21 年,张秀华从没想到这里的商业会如此繁华。
街边,肉食店老板对 " 人从众 " 习以为常,几个相熟的街坊坐在店门口摆龙门阵,谈资甚广——拆掉的街边电线杆、才建成的 " 好吃街 "、整体升级的菜市场、"15 分钟生活圈 "、" 以旧换新 " 政策,甚至还有当下的国际局势。
" 市井味道好浓厚。" 在贵阳 City walk 的重庆游客黄瑜边翻看照片边说," 整条街的氛围很亲切,虽然商铺多,但没有刻意的商业味道。"
打开拥有 3 亿用户的 " 小红书 ",输入 " 贵阳民生路 ",仅种草的 " 美食推荐 " 笔记就有 39 万余篇。" 街头巷尾,见得最多的是拉着行李箱、查看美食地图的年轻人。" 张秀华说,潮男潮女的涌入,让老街的气息跟着年轻起来。一眼望穿的民生路,手握美食密码,被流量带飞。
人气带来财气,民生路的生意 " 好得很 "。
街边的碗饵糕店,销量从平日的一天 70 多斤增加到 200 斤,脆哨店、薯片摊的日销量是往年的两倍多 ……
" 就算是在路边推个板车卖春卷,火爆时一天也能挣 1000 多块钱。" 文昌阁街道贵山社区党支部书记何志敏说。
△ 10 月 24 日,民生路 " 好吃街 " 前人来人往。记者 徐其飞 / 摄
火热的不仅是小店,数据显示,9 月 20 日民生路 " 好吃街 " 开业,当天客流量达 4 万人次。
市文化和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 1 至 7 月,贵阳贵安旅游人数超 1 亿人次。这其中,不少游客都打卡了民生路。
一座城市的 " 宝藏 "
要触摸这条街原本的气息,就必须追溯一个时代。
在民生路一条名为洙泗的巷子中,80 岁的徐源民住在一幢老式居民楼里。在他的印象中,过去这条街就是被瓦房包围起来的土路," 下点雨就能沾一裤腿黄泥 "。
" 上世纪 60 年代,这里只有一家卖瓜子的。" 徐源民说,最初的变化,来自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他的讲述中,上世纪 80 年代,民生路上的人们开始穿起 " 的确良 ",土路也变成了水泥路,砖房渐渐替代了瓦房。
" 蔬菜、水果、米糕、卖猪油顺搭着卖油渣的 …… 整条民生路就是一个马路市场。" 徐源民说,循着这股热闹劲,路上生长出许多此前这里从没有过的生意。
22 年前,彭小平就在民生路一幢居民楼的拐角处开了一家小小的素粉店,凭着独特美味,在食客间一传十、十传百,渐渐闻名坊间,时至今日,依然门庭若市。" 一般早餐中餐高峰时段,我们是要关掉外卖的,不然,排队的人太难等了。" 彭小平一边为素粉加着辣椒一边说,像这样的小店,这条街上还有很多。
走在民生路上," 老味道 " 不止舌尖余香,更藏在一巷、一砖、一瓦间。
短短的民生路周边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因 " 贵阳人民广播电台 " 而得名的电台街、拥有百年历史沉淀的大觉精舍华家大院、承载 " 半部贵阳史 " 的省府路。满载红色印记的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八路军贵阳交通站旧址也在民生路。
今年 3 月,聚集民生路、蔡家街、电台街、省府路等街道的 " 文昌阁街区 " 跻身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从美食到文化,从一条街到一个街区,民生路成为贵阳的城市 " 宝藏 ",流淌于其中的城市文脉,更是贵阳弥足珍贵的文化宝库。
△ 7 月 29 日,人头攒动的民生路。记者 杨才江 / 摄
留住烟火气的 " 微整形 "
民生路的 " 出圈 ",酝酿已久,有迹可循。
近年来,民生路的提质升级从未停止," 微整形 " 式的升级改造,在潜移默化中为老街塑 " 新颜 "。
2021 年,贵阳贵安开启 " 一圈两场三改 " 规划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打造 "15 分钟生活圈 "、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实实在在地给市民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事。由此,民生路迎来新的改变。
据民生路集贸市场改造升级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历史文化、市井烟火、商业业态的功能布局是改造升级的重点。
走在民生路的青石板人行道上,一侧的华洙花园小区虽有近 30 年历史,但环境清爽整洁。" 改造后最明显的就是电线杆不见了。" 何志敏说,民生路改造前后模样变化 " 不大 "。而这种 " 变化不大 ",正是改造时的 " 用心良苦 "。
" 民生路的变化没那么显著,是因为要在‘变’与‘不变’之间取得平衡。" 云岩区城市更新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瑞丰说,该区的城市更新以 " 微更新 "" 微改造 " 为主,尊重原有城市风貌,在环境更宜居的基础上,保留本属于老街的肌理。
城市发展的 " 大步向前 " 与 " 小心翼翼 ",成就了如今民生路的欣欣向荣和安居乐业。
老街的烟火气是城市中最抚慰人心的存在,变,让人舒心,不变,让人深刻感受到城市的灵魂 ……
商户们的 " 倔强 "
近年来,民生路上出现很多新潮的店铺,咖啡、寿司、快餐 …… 端着洋芋粑喝咖啡的景象并不罕见。
老店经营户们并不反感这些 " 舶来品 ",在他们看来,表面是 " 传统 " 和 " 新潮 " 的碰撞,背后却是一股民生路商户身上共有的 " 劲 "。
22 年来,彭小平卖出的每一碗米粉都由自己操刀配料;23 年来," 徐记碗饵糕店 " 的每块糕 , 老板徐军都要自己把关;" 老俩口洋芋粑店 " 的潘高英,36 年来坚持自己掌勺 ……
老经营户们说,做生意要吃得起苦。
不远的街巷里,面积不足 10 平方米的 "seekseeking" 咖啡店,老板和合伙人同样坚持亲手制作每一杯咖啡," 我们对品质要求很高。" 打扮时尚的年轻老板说。
不同的表达背后,是同样做到最好、追求极致的一股劲,彭小平将其概括为 " 倔强 "。
这种 " 倔强 " 塑造了老街的口碑和气质,也带来了一串串不断增长的数字——素粉店从一天 400 多碗卖到近 800 碗,洋芋粑店从一天 100 个卖到 200 个,咖啡店从一天 10 多杯卖到数百杯 ……
此外," 成长 " 于民生路的老字号香酥鸭,其经营者靠不断改良的配方和吃苦耐劳的韧性,把近 300 家店开到了全国各地。民生路口的总店,生意火爆时,一天要卖 400 多只鸭,日营业额超两万元。
△ 7 月 29 日,生意火爆的民生路小店。记者 杨才江 / 摄
这种 " 倔强 " 浸润在一家家店铺中,与避暑季碰撞在一起,以极快的速度 " 点燃 " 了老街。
" 嘿,潮了!" 舒苏在 " 好吃街 " 绕了一圈后啧啧称赞。
舒苏曾在民生路生活 20 多年," 人生至今的大半时光都烙在了这条街的每一个拐角。" 今年 10 月 23 日,37 岁的他带着农业数字化项目,从沿海城市阖家回到贵阳再创业。" 互联网把世界拉平了,贵阳也有后发优势,你看这么多大厂不都来了吗?" 他晃了晃手中的可口可乐说," 贵安产。"
" 我想把房子买得离民生路近一点,回到‘出发’的地方,再‘出发’。" 舒苏说。
多条 " 民生路 " 焕新贵阳城
小巷虽小,却是沉淀百姓家长里短的 " 连心路 ";
小街虽窄,却是关乎居民幸福指数的 " 民生路 "。
贵州的 " 黄金十年 ",让贵阳进入发展快车道。近年来,在推进 " 强省会 " 过程中,贵阳锚定 " 一圈两场三改 " 这个核心的民生项目,着力推进城市更新,众多老街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
民生路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贵阳多条 " 民生路 " 的焕新,正激起城市活力迸发的一江春水。
今年 1 月 26 日,纵贯贵阳城的贯城河复涌,这周边自古便是贵阳商贸、文化最集聚的区域。以贯城河为核心打造的太平路街区,注重 " 筑 " 文化、民族文化、市井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彰显其蕴藏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 是一件深得民心、利在千秋的好事实事。"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顾久说。
在贵州新华印刷厂原址上建设的 " 新印 1950" 文化创意街区今年 5 月开园,通过老厂房的活化利用,以全新方式保护、利用、传承城市文化遗产,延续贵阳历史文脉,唤起了每个贵阳人的城市乡愁。
全面升级后的青云路步行街成为独具特色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地,获评省级步行街和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花溪区十字街以 "15 分钟生活圈 " 建设为契机进行更新改造,汇聚 700 多家商户。
……
市商务局副局长刘洋表示,近年来,贵阳贵安紧盯 " 爽爽贵阳 " 城市品牌,围绕 " 爽身 "" 爽心 "" 爽眼 "" 爽口 "" 爽购 "" 爽游 ",以 " 一盘棋 " 的思路,相继推动贵阳老街 " 焕新 "。
下护国路、曹状元街 …… 正是这些点缀在城市中的一条条 " 民生路 ",让 " 文化味 " 融合 " 烟火气 "、" 民族风 " 邂逅 " 潮流范 "、" 老街巷 " 彰显 " 新形象 ",推动贵阳城市消费扩容提质,从旅游 " 集散地 " 升级为 " 大客厅 "。
当前,贵阳正加快推进 " 流光溢彩夜贵阳 " 建设,依托核心商圈、" 网红 " 老街等,提升夜间产品与服务供给能力,让 " 爽爽贵阳 " 颜值更高、气质更佳、魅力更足。
诸多 " 吸睛点 " 成就 " 吸金点 "。据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今年 1 至 7 月,贵阳贵安旅游收入超 1300 亿元,同比显著增长。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心。
站在 " 民生路 " 上看民生,看到的不仅是聚光灯下的筑城好光景,更有生生不息的城市脉动。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佘崇忠 张可 白洋
编辑 段筠 / 编审 邓文盈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