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省政府印发《陕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到 2035 年全面构筑 "123 交通出行圈 " 等目标。
作为指导陕西中长期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以 "6 轴、7 廊、8 通道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涉陕路段为核心,提出 " 米字形 + 五横两纵 " 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其中,铁路网规划打造 " 米 " 字形高速铁路网主骨架和 " 四纵六横 " 普速铁路网主通道;
高速公路网形成 " 三环六纵九放射十二横 " 路网布局;
民航机场形成以西安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榆林区域航空枢纽为骨干,延安、汉中、安康、宝鸡、定边、府谷、渭南、商洛等支线机场为支撑,通用机场为补充的干支协同的机场体系;
水运网形成以汉江、渭河、黄河为 " 两横一纵 " 主骨架,丹江、嘉陵江等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纲要》明确,到 2035 年,陕西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678"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在陕境内全面畅通,"123 交通出行圈 "(面向省内基本实现西安都市圈 1 小时通勤,关中平原城市群 2 小时互通,所有地市和主要县城 3 小时到达;面向全国基本实现周边省会城市 1 至 2 小时直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经济区 2 至 3 小时直达,国内主要城市 3 小时直达;面向全球基本做到快货物流国内 1 天送达,周边国家 2 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 3 天送达)全面构筑,协同周边、服务全国、融入全球的能力显著提高,有力支撑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到本世纪中叶,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构建,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设备、科技创新能力、交通安全水平、绿色智能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实现 " 人享其行,物优其流 ",为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贡献陕西力量。
来源 / 陕西日报、西安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