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一江春水,两岸青山,数以万计的动植物、微生物聚集,相互竞争、相互成就,充满生机与活力,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 "。天赐酱香,成就仁怀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的美名。
传递生态知识,讲好自然故事,更好赋能仁怀酱香白酒产业。本期『仁怀物种』,讲述" 菊花 "的故事。
中国古代农书《礼记 • 月令》云," 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
古时候,人们将秋天分为孟秋、仲秋、季秋三段。季秋,是指秋季的最后一个月。这里面 " 鞠 ",是古代 " 菊 " 字的写法,也有 " 穷尽 " 之意," 黄华 " 是菊花的别称。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晚秋时节,黄色菊花开过后,再无其它花开。
一般认为,《礼记 • 月令》是西汉时期杂凑撰集的。但它的创作时间,应是先秦时期。" 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也是中国最早将菊花花期与物候变化关联的文字记载。
唐末农民领袖黄巢,在《不第后赋菊花》中,"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正是借用菊花的这一物候特征,抒发远大志向。
" 季秋之月 " 中,有中国传统节气重阳。在唐代,除了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还将九月初十当作 " 小重阳 "。这两天,人们会登高、饮酒、采菊。唐代韦庄《庭前菊》中 " 曾向龙山泛酒来 ",描述的就是当时长安城中的这一习俗。李白酒后所作《九月十日即事》,以 "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借菊花在大小重阳连续遭采摘,表达自己被谗离京、流放夜郎的愤懑。
夜郎何在?即今天贵州大部及湖南、云南一部。旧时长安通往夜郎,必须跨过赤水河,经过仁怀。汉代,唐蒙从京城出发,前往夜郎国,走的就是这条路。
▲皇丝菊
善酿的仁怀,重阳最重要的活动,是开启新一轮酱香酒的酿造。仁怀酱香酒的酿造非常注重时令节气,工艺繁杂,从 " 重阳下沙 " 开始,经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要历时一年。而且,这个过程中,除了高粱和水,不会添加其它任何物质。据老人说,山区的人们,原先酿糯米酒时,曾以菊花熬水后,取其汁液拌粮酿酒,所得之酒称菊花酒。
仁怀山区老人酿制菊花酒的技法,与《西京杂记》中描述的汉代宫廷菊花酒酿造有差异。《西京杂记》中说,汉高祖时,宫中每逢九月九都要 " 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 "。而菊花酒的酿制方法,是在 " 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农家门前常见的药菊
重阳这天,仁怀有在完成下沙仪式后聚集性宴饮的习俗。不过,南北气候差异,仁怀的原生菊花品种,尚未开放。好在,人们重阳登高、宴饮时,有另一原生植物桂花相伴,不必像苏轼被贬海南时,为补重阳菊花未开遗憾,而在冬月十五置酒宴客,补作 " 重九 " 之会。
仁怀产菊花。山野间常见的,是一种开着黄色小花的野菊花,其学名为 " 野菊 "。古人为《礼记月令》" 鞠有黄华 " 作注说:" 菊色不一,而专言黄者,秋令在金,金自有五色,而黄为贵。故菊色以黄为正也。"
▲野菊
中国是菊花的唯一原产地。产于仁怀的野菊,被认为是三种最古老的菊花品种之一(另两种分别是甘菊、小红菊)。其为匍匐茎、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枝被疏毛,花枝及顶部毛稍多。花为头状花序,黄色,直径 1 至 1.5 厘米。常生长在土层厚、疏松肥沃、沥水的林地边缘,以及溪沟、路旁树荫下。野菊其匍匐茎十分发达,一株可发出数条主枝,主枝上又分出若干侧枝。部分地段,单条主枝长度可达 2 米以上,全株覆盖地面可达 4 到 5 平方米,开花多达千朵,蔚为壮观。
除了野菊,仁怀人有房前屋后种菊的传统。品种以观赏为主的传统大花型为主,常见品种有白月山、黄半球、川菊等。它们均是在古老菊种基础上自然杂交选育,或人工干预培育的。也有人家,会选择怀菊、亳菊、杭白菊等栽种,并精心管理,使之苗壮、花多,不空脚、无黑病叶,观赏性更强,还可采作药用。
▲发生变异的皇丝菊
" 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是古人总结黄河流域物候特征所得。处于长江流域的仁怀物候,相对北方,约有一个月季节差。重阳时节仁怀光照时间还较长,菊花不易孕蕾,因此传统菊花品种的初开时间是霜降后,立冬时节才进入盛花期。此外,气候温润的仁怀,不存在 " 我花开后百花杀 " 的萧瑟,即便是在数九寒天里,仍有山花盛开,如长干山上的西南红山茶等。
仁怀并不因菊花没在 " 季秋之月 " 绽放而轻视它。传统的文化中,人们将菊花视为长寿、高洁的象征,广为种植,把它的图案雕刻在窗棂上、老屋的柱础石上。甚至,从古至今的很多墓葬中,都能看到菊花的元素。遵义清代诗人郑珍,至少写过四首有关菊花的诗词,以菊花品格来教育孩子,或是抒发情感。
菊花的作用,不止于观赏、酿酒。楚国诗人屈原 " 朝饮木兰之墮露,夕餐秋菊之落英 " 的诗句,表明战国时期人们以菊花入餐。南宋林洪《山家清供》则提供了菊羹之法及功效信息:" 春采苗,用油略炒熟,下姜盐作羹,可清新明目。加枸杞尤妙矣。" 又有 " 金饼 ":" 紫茎黄色菊英,以甘草汤和硝少许焯过,候粟饭少熟同煮,久食可以明目延龄。"
▲农村常见的观赏菊种
人们更看重原产野菊的医药和保健价值。每年霜降到小雪前,野菊开花正盛,人们会到山上采摘菊花,带回家蒸制杀青后晒干,送往药材铺售卖。野菊的药性,以初开者为佳。现在,每斤鲜菊售价大约为 5 至 7 元。因其花朵还有提神醒脑、松弛神经和夏季消暑作用,有城里人呼朋引伴,专门到郊外采摘野菊,加工后留作泡茶之用。
花色鲜艳,又具有药用和保健价值,还有丰富精神内涵的菊花,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栽培。中国的菊花约从唐宋时期起,逐渐向朝鲜半岛传播,随后进入日本。明清时期,又传播到欧洲国家。
诚然,菊花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
作者 黄黔华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