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可贵、最吸引我们回到长春的,除了融资,更重要的是长兴基金真正为解决企业发展刚需问题搭桥铺路,诚意满满。"11 月 25 日,记者见到北京达奇月泉仿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月泉仿生公司)技术总监赵迪时,他透露了一个好消息,预计年底前,企业研发中心就将正式落地长春。
作为一家专注于仿生人形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及仿生智能装备研发、生产的企业,月泉仿生公司缘何选准了长春?这个由吉林大学仿生学科核心团队发起的项目,又是如何自长春发轫、在北京壮大,再 " 反哺 " 家乡的?
打好 " 组合拳 " 弥补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空白
成立于 2022 年的月泉仿生公司,凭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深厚积淀和技术优势,短短两年间便已成功取得数千万元的新增订单,发展势头不容小觑。这样一家创新型企业如果在长春落地,不仅能弥补长春市在人型机器人产业链上的空白,更将助力北国春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深谙此理。如何以长春的区位优势、要素禀赋优势、营商环境优势拴心留人?
长兴基金出资 2000 万元,助力企业完成近亿元融资,此番 " 大手笔 ",成了打动月泉仿生公司的第一步。
" 大家都知道,人形机器人产业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落地,即缺乏相关场景。长春汽车产业、无人机产业极具优势,甚至将来会有跟芯片相关的高科技产业,这些产业跟人形机器人结合得非常紧密,未来将成为我们用来落地场景的‘出口’。" 赵迪告诉记者,在成功融资后,为助力培育人形机器人产业,努力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长兴基金继续跟进服务,主动帮助月泉仿生公司与省市大型企业对接,并通过调研走访,争取市区相关政策落地,助力企业在本土扎根。" 目前,我们已经与部分企业开展合作,进行下一步的技术攻关、场景搭建与测试工作,这种效率与协作让我们对研发中心的未来充满希望。" 赵迪说。
用好 " 耦合剂 " 助力高端人才 " 反哺 " 家乡
在人工智能时代,不断追求更高效、更便捷的物流运输领域,对无人驾驶车辆的呼声正愈发高涨,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随之而来。这对致力于开发高度仿生人形机器人整机的月泉仿生公司来说,无疑是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风口。
作为吉林大学工学博士、土生土长的长春人,赵迪认为,当初企业凭借吉林大学项目团队的智慧结晶,于外开疆拓土,如今携成果而归,以设立研发中心的方式 " 反哺 " 家乡,正是企业发展与家乡产业振兴的 " 双向奔赴 "。
这种 " 双向奔赴 " 实则有迹可循。" 李天灵董事长和我都是长春人,都毕业于吉林大学,这是情感因素。而我们之所以最终选择长春,更主要考虑的是人形机器人在未来有望成为无人驾驶车辆、智能车辆运行环境中的关键‘耦合剂’,坐拥一汽、长客等大型企业的长春将是非常重要的落地区域。" 赵迪告诉记者,目前,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入功能样机的搭建和测试阶段,即将服务于企业用户。
" 投 "" 撬 " 加力 创新模式赋能产业向 " 新 "
截至目前,长兴基金已投资设立基金 34 支,总金额达 243 亿元,其中,产业基金出资 25 亿元,撬动社会资本 218 亿元。投资项目达 339 个,投资规模 136 亿元。
月泉仿生公司的落地,再次验证了长兴基金助力长春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勇气。对此,长兴基金总经理张潇表示,月泉仿生公司是长兴基金投资的极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是院士团队的科技成果转化,更是名副其实的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硬科技项目。" 这个项目总部在北京,如今在长春产业积淀的召唤、长兴基金的投资下成功落地,是比较典型的基金生态拉动,依靠资本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以及以资本进行招商引资的典型案例,对于长春汽车产业、低空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都将发挥强链补链延链的重要作用。"
正如张潇所说,为了让更多像月泉仿生公司这样的域外创新型企业落地长春,长兴基金以 " 基金 + 基地 + 产业链 " 的创新模式,围绕区域产业特色开展精准招商,已招引落地 38 个项目,投资额近 10 亿元。与此同时,全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 " 产学研 " 融合,推进创新型项目成果转化。截至目前,长兴基金已通过直投和子基金方式投资包括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院所的 18 个项目,投资额近 8 亿元。
未来,长兴基金将进一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科技创新、高端人才、产业并购和区域协同等 6 个方向设立基金,加大对初创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产业项目落地的支持力度,为我市构建 "3 转 4 强 7 新 " 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长春日报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