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商业评论 01-01
莫言:《不被大风吹倒》,助力我们过好2025?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点击在看」,锦鲤附身!

中国本土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又发布新书了——《不被大风吹倒》。书籍刚刚上市,便吸引了大量读者阅读,可以说是非常爆火。

有人说充斥着不少鸡汤,也有人说是灼见。各执一词。文字拼凑、整合之后,这本新书也几乎可以说是作家莫言的自传。同时,作为前辈,莫言也是通过使用写作这种方式,讲讲故事,聊聊自己,在新书里寄语新时代的年轻人。

除此之外,《不被大风吹倒》同样解释了莫言作为作家,他是怎样炼成的。并且书中有内容表明,莫言或许想通过发布新书,侧面来回应一些争议,亮出自己的态度。

其实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并能佐证。只不过在我看来,都不妨碍 " 开卷有益 "。益在哪里?我从莫言新书《不被大风吹倒》中收获了两点启示,看到了人活着的两重境界。或许,能帮助 2025 年的我们,过得好一些。

01

启示一:不被大风吹倒。

在《不被大风吹倒》这本书的开篇,莫言讲了两个小故事。说是两个小故事,其实是一本书再加上一个人。这本书是《新华字典》,这个人是莫言的祖父。

童年时期,莫言早早就辍了学,同龄人在学校书声朗朗时,他一个人孤独着割草、放牛。偶然的机会,莫言得到了一本《新华字典》,里面的汉字、词句,给他带来了知识和力量,陪伴他度过许多艰难时刻,甚至也为他将来的写作,打下了最初的基础。这是一本书的故事。

第二个故事的 " 主人公 ",是莫言的祖父,和那场大风。小时候,某日,莫言和祖父去地里干农活。回家路上,不料,天气突变,电闪雷鸣,大风起兮云飞扬……农车上的草像风筝一样飞到天上去,小莫言也被大风刮倒,死死抓着地上的劲草。而祖父紧攥车把,双腿发力,拼着老骨头,与这股遒劲的邪风作抗争。最后,家里的生产资料——那台农车,没有被刮跑,保住了,祖父也没被大风吹倒,站住了。这是一场小小的胜利,也是伟大的成功。

两个故事简简单单,却寓意深刻,读者或许能收获一些启示。

回过头来看,莫言的那本《新华字典》代表着书籍、知识、文化、思考、启蒙,他寄语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多读书。莫言的字典故事,和朱光潜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老先生也曾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寄语青年,说 :" 不读书不知 " 光 " 的所在,只顾乱撞,终难成功。"

两位大家的言下之意,人应该多去读书,通过读书,开开自己的眼界,培养 " 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 ",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束 " 光 "。

那束光是什么?是理想,是目标,是前途,是愿景,是人生使命。作家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写道:" 一个人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也即在他最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那束光,就是人生使命。

人找到了 " 光 ",有了人生使命,然后呢?

兰晓龙《士兵突击》里有一句台词,团长对许三多说:" 想要和得到之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做到!" 人知道自己的目标后,应该去行动,去实践,去 " 做到 "。当时那个年代,小莫言和祖父干农活的目标是吃饱饭,割草喂猪喂羊就是他们的行动和实践,是为活着。而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是一场考验,是 " 想要——得到 " 之间的拦路虎、绊脚石。

《士兵突击》剧照

莫言所谓 " 不被大风吹倒 ",意味着艰难困苦之中,一个人应该有反抗和争取,为自己的那顿饱饭,为自己的那个人生目标,豁出生命力。《诗经》有言:"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有言:"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始终保持不被大风吹倒的定力,人才能取得成果。不被大风吹倒,人才能活着。

02

启示二:心如巨石,八风不动

莫言在《我为什么叫 " 莫言 "》一文中,写到了他的故乡山东高密东北乡,写到了他的童年生活,写到了他年幼的悲伤和孤独,也写到了他的自言自语,以及 " 胡乱 " 说话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麻烦。可以说,独特的成长经历,影响了莫言的一生。难以置信的是,莫言喜欢说话,却给自己起了 " 莫言 " 的笔名,这是一种矛盾,也是命运。

初获诺贝尔文学奖时,整个中国社会对莫言关注度很高,说好的有,说不好的也有,一时间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十多年过去,直到今天,关于莫言和他的作品,互联网上仍旧争议不断,各种猜测和非议,甚至是谩骂和攻击。

莫言很少回应,他在新书中写道:" 一个作家要有爱一切人,包括爱自己的敌人的勇气。但一个作家不能爱自己,也不能可怜自己、宽容自己,应该把自己当作写作过程中最大的、最不可饶恕的敌人。把好人当坏人来写,把坏人当好人来写,把自己当罪人来写,这就是我的艺术辩证法。" 同时在书中,莫言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心如巨石,八风不动。"

风是什么?风是逆境,也是 "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一场危机,往往有两面性,背面是危险,正面是机遇。所谓 " 心如巨石,八风不动 ",是一种境界,比 " 不被大风吹倒 " 的境界要高,是北宋名臣范仲淹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的另一套说辞。假如一个人已经完全能够做到 " 不被大风吹倒 ",接下来的修炼应该是" 心如巨石,八风不动 "。

六祖惠能曾说:" 不是幡动,不是风动,而是和尚的心动。" 在我看来,当年获得诺奖后,莫言面对参半的毁誉,能够做到 " 心如巨石 ",正是对应了六祖惠能 " 心动 " 的反面——也就是心不动。即使八面来风,那颗心,照样也吹不动。甚至,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莫言谈到的 " 八风 ",这个词语来自佛家的哲学,是指能够使人心神不定的八种情境,分别对应为: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所谓 " 利 ",是遇到可意顺心之事,人怎么办?

所谓 " 衰 ",是失去可爱之物、适意之境,人怎么办?

所谓 " 毁 ",是遭人背后诽谤,人怎么办?

所谓 " 誉 ",是背后称赞,人怎么办?

所谓 " 称 ",是当面赞美,人怎么办?

所谓 " 讥 ",是被人讽刺、挖苦、谩骂、攻击,人怎么办?

所谓 " 苦 ",是痛苦、艰难,精神的与肉体的,人怎么办?

所谓 " 乐 ",是欢娱,肉体的与精神的,人怎么办?

怎么办?莫言说,这四种顺境与四种逆境,犹如大风,从八面不同的方向吹来,能使人心神不安、左顾右盼、进退维艰、犹豫徘徊,或者喜形于色、猖狂自满、得意忘形、失态败德。

如果有了足够好的修养和原则,便会有超常的定力,做到宠辱不惊、毁誉随人。

在今天这个大时代,我们总是说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在大变局中,做到八面来风心不动呢?商海、宦场、娱乐圈、文化界、穷人乍富……一批又一批的人,眼看起高楼,眼看宴宾客,眼看楼塌了。

莫言应对 " 八风 " 的妙招,或许能够给我们启示:

在莫言看来,人应该守住两个重要的、最基本的内心原则:

不忘根本。始终牢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对于莫言来说,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忘记他农村的、平凡的、普通人的出身。

第二,坚持原则。已经成为世界著名作家的莫言,认为自己已经形成了可靠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别人说什么,他觉得都要坚持原则来做事情。

面对这些道理和启示,我们或许可以管中窥豹,去芜存菁,移作己用。一旦有所收获,便能在不被大风吹倒之后,活出第二重境界,心如巨石,八风不动,逍遥自在。在 2025 年,过得更从容一些。

-   END -

投稿及内容合作|editor@chreview.cn

广告及商务合作|bd@chreview.cn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莫言 小故事 书籍 阅读 活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