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01-06
胡国庆:记录时代变迁100个关键词(10)屠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1999 年 陕西兴平

有资料显示,中国人每年要吃掉 7 亿头猪,相当于每人半扇。数字看似惊人,其实去掉下水,每人大概在 100 斤左右。

照此计算,人均每天有二两多肉,这还不包括牛羊鸡鸭海鲜等其他肉制品。

而在困难时期,凭票供肉,人均月供才有二两,哪有现在百姓的餐桌丰富。

▲ 2015 年 陕西长武

肉蛋奶是菜篮子价格晴雨表,也是居民消费参照指数,如今百姓吃肉不算个啥,凭票供应一去不复返。

但面对庞大的肉禽市场,我国每年仍要进口大量各种肉类。

▲ 2015 年 陕西长武

现在市场供应的肉类,其主要出自大型养殖场,上规模的养殖场每年出栏数均在数万头,已形成产业链,从饲养到屠宰均采用流水线作业,电子监控一目了然,完全实现了科学养殖、宰杀,改变了千百年来农户单一的饲养方式。

▲ 2015 年 陕西兴平

古往今来,我国农民就有饲养家禽习惯,腊月里抓头小猪仔,来年就有几百斤。

▲ 1990 年 陕西兴平

猪的特点是吃了睡、睡了吃,繁殖非常快,有农户专门饲养配种公猪,交配一次给多少钱。所以,农户家家都养猪,它就像种庄稼,同属农耕范畴。

▲ 2005 年 3 月 14 日,陕西丹凤县寺坪镇牌路河村。赵桂莲赶着自家饲养的公猪去 15 里外给老母猪配种,交配一次 15 块钱。

别小看圈里这几头小猪仔,却包含着许多乡村文化习俗,甚至家里日子过得好坏都与养猪有关。

因为谁都知道肉里营养成分高,多吃肉,肚子里就有油水,干起活来就有力气。

▲ 1999 年 陕西兴平

改革开放前,农户必须养猪,这是政府下达的任务猪,数量是参照家里人口统计。

当时城里人吃猪肉,主要是农民饲养的任务猪。那时农民宁可自己不舍得吃,也要完成这项任务。

为了鼓励农民养猪,每年还会评选养猪大户," 先进个人 " 会受到表彰。

▲ 2000 年 9 月 15 日,山里这个农民贷款养猪,放贷人要他去给猪鞠三个躬,方可放贷。

农民饲养任务猪不是白养,政府会参照市场价给农民进行补贴。

农民除了任务猪外,还要给自家饲养,逢年过节、老人过寿、娃娃定亲娶媳妇等都要杀猪。

▲ 1991 年 陕西长武

如果家里有高龄老人,那更要养猪,老人过世可是家里大事,绝不可慢待。老人生前只要看到圈里有猪,心里就踏实多了。

因为乡村过事猪肉是大头,其他小菜自留地里就有,顶多去集市买点调料啥的。

▲ 2005 年 陕西长武

农家养猪数量是根据过事能来多少客而定,就像城里人办婚宴,打算发多少请帖是一个道理。

▲ 2014 年 陕西平利

农民生活是艰苦了一些,但在吃的方面还是比较讲究,每天大鱼大肉吃不起,但很少去集市割肉。

这些年,农民知道市场供应的猪肉大都是喂饲料催生长大的,口感太差,比起自家饲养的土猪肉味道差远了。

▲ 2010 年 陕西彬县

受气候影响,早期农民杀好的猪没冷冻设施,三五天又吃不完,如何将猪肉储存起来不变质,随时都能吃上肉?祖先摸索出一套腌制的方法,平日里想吃就吃。

▲ 2010 年 陕西彬县

南方一些地方加工方法是将杀好的猪过油腌制,然后挂在屋檐下风干成腊肉。

山里人不缺柴,农民因地制宜,将杀好的猪剁成块,挂在房梁上烟熏。天长日久,越熏越香,就是人们常说的熏肉,秦岭大巴山里的农民就是这样加工熏肉。

▲ 1990 年 陕西兴平

黄土高原不具备这些条件,也没柴火用来熏肉,但先辈也摸索出一套存储办法:将杀好的猪肉剁成丁,然后过油放调料做成臊子,放进一口大水缸里,想吃就给碗里舀上一勺,关中人吃的臊子面就是这样来的。

▲ 1999 年 陕西兴平

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腌制腊肉均在腊月里,这个时段日照最适合腌制肉制品。

▲ 1990 年 陕西志丹

近年来,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其原因是市场发生了变化,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在家的妇女要种地做家务,每天忙得团团转,抽不出时间去养猪。

▲ 2001 年 陕西子州

养猪必须家里有劳力,每天要花几小时上山打猪草。即使有事出远门,都要请人帮助喂猪,猪可是一日三餐少不了,一头猪每年要吃掉一千来斤粮食,相当一亩土地的产量,这还不包括人工打猪草。

▲ 2010 年 陕西彬县

农民种地、养猪只计算卖出多少钱,从不计人工成本。所以,农民一年忙到头落不下个啥,如果把人力成本换算成收入,种地养猪都是赔本生意。

▲ 1992 年 陕西志丹

养猪风险很大,一旦遇到瘟疫,死猪还要深埋,农户损失惨重,还有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

2020 年春节期间,猪肉每市斤 40 块钱左右,远超人们想象。

▲ 1999 年 陕西兴平

有农户沉不住气,觉得养猪划算,存栏数猛增。当猪养大了,价格又快速回落,白忙活一整。

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反复波动,养殖户存在很大风险。

▲ 1990 年 陕西兴平

按照中国传统,农户过年通常要杀猪,各地风俗不一样,秦巴山里有个习俗,定在腊月十三这天杀猪,亲朋好友都会前来祝贺帮忙,主家把猪头和下水炒几个菜招待大家,其余用来加工成熏肉。

▲ 2010 年 陕西彬县

在乡村,几乎每个村都能找出几个屠夫,这些人力气可不一般,我曾采访过一个聋哑屠夫力大无比,一个人就把一头大猪给杀了,而通常需要四五个人。

▲ 2015 年 陕西长武

但农户自家饲养的猪不会上手,被屠宰的猪与农户朝夕相处,产生了感情,眼睁睁看到自家饲养的猪被杀了,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

▲ 1999 年 陕西兴平

那时农民家杀猪,大都是请人帮忙,没有报酬,但主家会请吃顿饭,喝点小酒啥的,屠夫走的时候将猪毛带走,拿到集市能换两块钱,也算是报酬。

还有农户嫌在家里杀猪太麻烦,抱柴烧水还要借用具,干脆拉到私人屠宰场去。

▲ 2010 年 陕西彬县

早期各乡镇都有专业屠夫,并且是代代传承,屠夫的家就是屠宰场,男女老少齐上阵,抱柴挑水拉风箱,分工十分明确。

▲ 2015 年 陕西长武

屠夫是首领,下刀稳准狠,嘴咬血淋淋屠刀,几下就把一头猪四分五裂,操作起来十分熟练。逢年过节,有的屠夫一天能杀十几头猪,每杀一头有 5 块钱的收入。

▲ 2015 年 陕西长武

如今,政府根据防疫需要和食品安全,已不让私屠乱宰了,这是因私人屠宰监管难度大,一旦将死去的瘟疫猪拿到市场销售,就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民间屠宰场全部被取缔。

▲ 2015 年 陕西长武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百姓餐桌愈来愈丰富,虽然农户养猪存栏数在逐年递减,甚至会成为历史,但面对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新兴养殖业正在蓬勃发展,完全能满足百姓餐桌需求。当然,百姓更希望能吃上放心肉。

▲ 2010 年 贵州晴隆

来源 / 草根

相关标签

陕西 改革开放 中国人 产业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