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岁的儿子身高 136cm
拳击奥运冠军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
坐不住了
他们决定给孩子打生长激素
▽
相关词条多次被推上热搜
很多老母亲看了慌得一批
▽
这到底是在制造焦虑
还是合理干预?
我们来展开聊聊
01
孩子的身高有标准吗?
有。
去年 3 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7 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正式实行。
想知道咱家娃的身高究竟啥水平?
简单,查一下呗。
男生女生有区别哦
(滑动查看)
▽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
具体可以这么查:
① 根据孩子的性别,选择对应的图表;
② 在第一列找到孩子的年龄,向右比照,找到接近的平均身高值。
③ 沿着身高列向上,找到孩子身高所处的百分位数值。
找到了百分位数值,该怎么看呢?
很简单,表中 P50(图中红框)那一列,就是同年龄、同性别孩子的平均身高值。
孩子身高的百分比数值越高,说明个头越冒尖。
反之,数值越低,说明个头越垫底。
数据来源:丁香妈妈
举个例子:家有女宝,5 岁,身高 115cm。
对照表格一看,这身高在 113.6cm ~116.1cm 之间,对应的百分位数值为 P75 ~ P90 。
这意味着,咱家小棉袄的身高,比 75%~90% 的同龄女宝都高,评价指标可是 " 中上 " 哦,是不是很棒!
有的家长可能会急:身高百分位,是不是在 P50 以上才正常?
淡定淡定!
只要在P3~P97 之间,并且生长速率也正常,那就没啥大问题。
但是,要是孩子身高一直都在 " 矮小 "(<P3)那一栏,那就别耽搁,赶紧带去正规医院内分泌科看看。
当然,要是孩子早早就鹤立鸡群(>P97),也别光顾着高兴。
一直比同龄孩子个头高 6~7 厘米以上的孩子,往往骨龄偏大,有早发育的风险,生长周期短,骨骺提前闭合就不长个了。
02
7 岁以后的孩子,怎么查?
参考国家卫健委发布的《7-18 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等级评价》(2018 版)。
男生女生各有标准哦 ~
男生版
▽
女生版
▽
根据这个标准,孩子的身高发育分为5 个等级:
下:身高 <— 2SD
中下:— 2SD ≤ 身高 < — 1SD
中:— 1SD ≤ 身高 ≤ +1SD
中上:+1SD < 身高 ≤ +2SD
上:身高 > +2SD
(注:SD 为标准差)
同样的道理,表中的 " 中位数 ",表示同年龄同性别人群的平均身高值。
身高在 -2SD 和 +2SD 这个区间内,都是正常的。
按照这个标准," 拳王 " 邹市明的二公子,11 岁男孩 136.6cm,位于 -1 到 -2SD 之间,还未达到矮小标准,一般还要结合骨龄、生长速度及生长激素激发实验结果,综合评估是否需要生长激素治疗。
03
孩子每年长不够这个数
要去医院 " 报到 "
孩子的身高发育,有两个高峰期:
婴幼儿期
出生后到 1 岁左右,生长速度最快,能增长约 25cm。1~3 岁虽然速度慢了点,但仍处于发育高峰期,每年也能长 8~12cm。
3 岁以后就逐渐 " 减速 " 了,到青春期之前,每年大概能长 5~7cm。
青春期
正常情况下,男孩从青春期到骨骺线完全闭合,可长高约 28~30cm,而女孩能增高 20~25cm。
平时,家长们可得多操点心,定期给孩子量量身高。
如果孩子每年长不够这个数,可别大意,得去看医生咯:
3 岁前:每年 < 7cm
3 岁 ~ 青春期前:每年 < 5cm
青春期:每年 < 6cm
04
哪些因素会导致孩子矮小?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
① 遗传因素
人的身高,70% 靠遗传,后天因素占 30%。有个 180cm 的爸爸和有个 165cm 的爸爸,孩子的 " 起跑线 " 肯定不一样,这个都懂。
② 宫内发育因素
宫内发育迟缓患儿,约有 10%-15% 在出生后没有充分追赶生长,导致儿童期矮身材,其中 50% 病例成年后身材矮小。
③ 营养因素
挑食孩子的生长发育、身高,都比不上不挑食的孩子。
挑食不好,过度食补也不行。营养过剩,会导致儿童肥胖或诱发性早熟,让孩子的骨骺线提前闭合,停止或延缓生长。
所以,要提倡均衡饮食。
④ 疾病因素
内分泌疾病引发的矮小症,占临床矮小症患者的 50% 以上。常见的有:
✅ 生长激素缺乏
✅ 甲状腺功能低下
此外,骨骼疾病、长期慢性疾病等,都会影响患儿体重和身高的增长。
⑤ 情绪因素
生活环境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比如长久压抑,会导致生长激素的分泌减少。因情绪引起的矮小症,也叫心因性矮小症。
图源:腾讯医典
04
孩子个矮,要打生长激素吗?
不一定。
生长激素的使用,有严格的适用范围,需要由专业医生判断。该用的才能用,不该用的千万不要用。
适合打生长激素的孩子,一般有这几类:
① 生长激素缺乏症
这类孩子由于下丘脑或垂体存在问题,自己分泌的生长激素不够用,导致生长发育明显迟缓。
图源:腾讯医典
② 特发性矮小
特发性矮小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矮小症,可能与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精神压力大等因素有关。
③ 小于胎龄儿
小于胎龄儿,出生时身高体重就低于正常同龄孩子。
有 10%~15% 的小于胎龄儿,出生后追赶不上正常同龄同性别孩子的身高。经过医生评估后,即使生长激素不缺乏,也是需要生长激素治疗的。
图源:《闪闪的儿科医生》
④ 因慢性疾病影响生长发育
患有如慢性肾脏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疾病已得到控制,但生长发育仍受到影响。
⑤ 某些遗传性疾病
比如,特纳综合征和小胖威利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孩子身材矮小、生长受限。
⑥ 未达遗传身高且长高紧迫
当前身高与遗传预测的身高有较大差距,且骨骺线接近闭合,生长潜力有限。
在这里,要反复强调的是:
使用生长激素必须根据医生的建议,并在专业监督下进行。
家长应带孩子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生长激素治疗。
图源:《闪闪的儿科医生》
05
想要孩子长高
这 4 件事要做好
日常生活中,这样做能帮孩子长高:
① 吃好饭
要重视营养均衡,食物多样。家长可以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来给孩子搭配。
挑食偏食的孩子,不建议家长强行喂,可以用 " 食物彩虹 " 任务,吸引孩子吃饭。
以彩虹的不同颜色为例,让孩子看看自己每天的食物能不能填满一个彩虹。
▽
不知道怎么给娃搭配日常饮食
可以参考这份膳食指南
▽
图源:《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
② 睡好觉
孩子深睡眠后,体内生长激素分泌旺盛,有利于长高。
但不同年龄的孩子,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间略有不同,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身心健康。
③ 运动好
每天最好能进行 1 小时左右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其中每次运动最好能持续 20 分钟以上(要出汗哦 ~)。
跑步、跳绳、摸高等跳跃性运动,篮球、足球、羽毛球以及游泳等等伸展性运动都可以。但是,少做举重、哑铃、举沙袋等负重运动。
④ 心态好
研究表明,孩子精神压力大、长期抑郁也会影响长个。
而多数孩子的抑郁、压力来自这些方面:
图源:科学家庭育儿
多陪伴、少批评、常交流,良好的心情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利于长高。
当然,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不 " 揠苗助长 ",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身高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健康和快乐更重要,不是吗?
来源 / 深圳卫健委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