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养的猫不花钱,但要领养必须与宠物店签署一份合同,合同约定领养人每月必须向宠物店付多少钱,用来购买宠物店所提供的养猫道具。这就是猫贷。"2024 年 12 月,当范勤(化名)向新京报记者回忆起自己身背的 " 猫贷 ",仍觉后悔。
范勤在 2021 年底与一家宠物店签了合同,领养了一只英国短毛猫品种的银渐层,约定每月向商家返还 398 元,共计 36 个月。他还了两年多时间的 " 猫贷 ",却在 2024 年初决定 " 断供 ",理由是:" 我发现商家提供的养猫道具价格比我自己采买价格贵 3 倍。"
最终,宠物店与范勤对簿公堂,范勤败诉。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随着养宠风潮盛起,一些商家在人流量较大的商场开设宠物领养馆,以 " 宠物粮保障计划 " 等名义,要求消费者以分期购买猫粮、猫砂等宠物用品的方式进行免费领养。知情人表示,目前市面上的 " 免费领养 " 或者 " 低价领养 ",背后往往都搭配着养宠道具买卖合同,统称 " 猫贷 "。猫贷不止存在于宠物猫领域,其他活体宠物商家也有利用类似套路的案例。
有律师认为,所谓免费领养宠物背后的猫贷,其实是商家用 " 免费 "" 爱心 " 为噱头的销售策略,消费者需对此保持谨慎态度。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一些宠物商家 " 免费领养的目的是让消费者签下猫贷,而白纸黑字的猫贷合同往往受到法律保护,违约需付出代价,严重者甚至会影响违约人的征信。要想避免,需要领养人在领养之前擦亮双眼,看清合同中不利于自己的条款,提前沟通或者拒绝签约。"
" 应诉是我对这件事的态度 "
2021 年 10 月,范勤在成都某商场逛街时,一张印着一窝猫咪的海报映入眼帘,其中最抓人眼球的是四个大字:免费领养。
商家介绍,他们店里都是品种猫,价格基本都在几千元每只," 但是现在有机会免费把它们领养回家。" 正是这句话,勾起了范勤养猫的心思。即便他从未养过猫。
范勤选中了一只英短品种的银渐层猫,宠物店老板表示,猫确实是免费领养,但必须从他们店买猫粮等宠物用品。具体方式是双方签一份还款协议:每月范勤的相关账户将自动被商家划走 398 元,共计 36 个月。这笔钱只能在该宠物店购买猫粮、猫砂等宠物用品。老板说,这是为了保证领养人不弃养," 再者,你总要去买猫粮,这笔钱不算浪费。" 范勤被说服,于是签字,领猫,拎笼回家。
有宠物行业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主流猫贷的月供大概在 300 元到 700 元不等,一般分为 12 期、24 期和 36 期。商家之所以喊出 " 免费领养 " 的噱头,其实是为了增加组合产品的吸引力,又能规避动物活体买卖当中的不利条款。
范勤是 2024 年初决定断供猫贷的。他发现,自己每月 398 元买的猫粮猫砂等,在电商平台上的同款价格还不到 200 元。" 价格整整高了 50%。"
此时范勤已还了将近 30 个月的猫贷,总计超过 1 万元。范勤说,按照 50% 的溢价率计算,他多付的养宠道具钱已经能买两只当初 " 免费领养 " 的宠物猫。
2024 年初断供后,宠物店多次向范勤催款。双方最终没谈拢,对簿公堂。
去年 10 月,该案在成都开庭。开庭前,范勤咨询过律师,被告知 " 如果当时不是被骗着签的合同,胜诉的几率很小 "。范勤承认,当初宠物店不仅说过还款信息等事项,还告知了 " 断供会产生违约金 "。
但这场 " 明知会输的官司 " 范勤还是决定要进行下去。" 本来以为是免费的东西,背后产生了比市场价高这么多的成本,这里面全是合法的‘套路’。应诉是我对这件事的态度。"
最终,法院判决范勤赔付宠物店 2900 元。这也是猫贷合同上此前写明的违约金。
马丽红律师表示:如果店家事先告知了还款等重要事项,且合同为双方自愿签署,那么就是有效的," 即便里面包含了不利于领养人的条款。" 违约会被判支付违约金,严重者还会影响自己的征信。
猫贷背后:病猫、返点、暴利
熟悉宠物行业的郑大伟(化名)认为,免费领养搭配猫贷是一种有着极高利润的销售方式," 许多宠物店都特地改名成了‘领养馆’ " 。" 免费领养 " 的方式不仅让商家规避了活体交易中的部分责任,还能让宠物道具的利润率翻倍增长。
据多家媒体报道,多数猫贷背后,都是以 " 免费领养 " 吸引客户,随后在猫贷里宠物道具的价格和质量上做文章。
▲猫贷合同截图。其中提及:领养人签署合同带走宠物,即视为认可宠物健康状况。受访者供图
顶端新闻此前报道,今年 5 月,郑州的小马发现猫贷每月指定购买的猫粮 " 品牌小众、口碑不好、营养价值不高 "。最终他将猫贷买来的猫粮全部闲置,又另外花钱买猫粮,其间猫贷仍然要还。
签署猫贷的领养人苏颖(化名)曾以一个月 398 元的价格,从宠物店买到了一袋 1.5 千克的猫粮、几根猫条、两袋猫砂和一个猫盆。
其中,店里单价超过 200 元的猫粮,某电商平台同款只要 78 元。为此苏颖与宠物店 " 对峙 ",最终协商解约成功。她把 " 免费领养 " 了一个月的宠物猫还给了商家。苏颖说,还是有点伤心的,猫咪跟我很亲,但只能忍痛割爱,这对我来说又是一次心理上的伤害。
猫贷合同中往往会约定月供信息、违约责任和商品购买渠道,但不会标明商品具体价格。郑大伟说,这就是为了高价卖销售道具。一家宠物店店员承认," 免费领养 " 猫咪背后,其实是挣 " 猫粮的钱 "。有的宠物道具厂商还跟宠物店合作,视销售情况返点。据介绍,商家在猫贷类的销售合同中,整体利润率基本在 50% 左右。
除了高价宠物道具,被领养宠物的健康问题也是猫贷背后的争议点。有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由于部分繁殖基地和宠物店的防疫措施做得不到位,所以在领养宠物当中,病猫病狗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2024 年 12 月,北京的孙淼(化名)在宠物店 " 免费领养 " 了一只宠物猫,猫贷每月 700 元,共 24 个月,总金额接近 17000 元。
当时在店里,孙淼发现宠物猫 " 胡须是断的,耳朵分泌物较多 "。店员则出示了宠物猫的疫苗接种证明,并承诺领养的宠物猫带有 1 个月的 " 重疾险 "。孙淼回忆," 宠物店说如果 1 个月内猫咪发生猫瘟、猫传腹包赔。" 双方很快签订了猫贷合同。
孙淼当天带宠物猫去宠物医院检查,结果猫被确诊疱疹,此外还有其他基础疾病 " 没好利索 "。
第二天,孙淼带着宠物医院报告与宠物店协商解约。宠物店表示,此前承诺的 " 重疾险 " 只包含猫瘟和猫传腹两种病症,疱疹不在保险范围内。但孙淼认为,商家提供的宠物猫本身就是 " 病猫 ",需负责任。最终,双方协商 " 孙淼以 2000 元价格买断后续猫贷和宠物猫 " 告终。
据《长江日报》报道,武汉的黄女士于 2023 年 10 月在某宠物店参与了免费领养活动,并签下了一份月供 450 元、总计 5400 元的猫贷合同。4 个月后,她领养的宠物猫死亡,但每月的扣款仍在进行。她尝试解约,却被宠物店拒绝。
也有商家不惜用伤害动物的方式赚取更多收益。据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报道,有商家公开了赚钱 " 秘笈 ":如果有三款猫粮:一款 5 元成本,猫吃了会慢性死亡;一款 10 元成本,猫吃了没有任何作用;一款 15 元成本,猫吃了能健康生长,一定要选择成本低、猫吃了会慢性死亡的猫粮。因为 " 猫吃死了,主人才不会找你继续要接下来的用品,而你每个月还要从他的卡里划钱。他没办法了,还得找你再来领养一只。
" 领养 " 还是 " 买卖 "?
2024 年 12 月,新京报记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某宠物店内暗访免费领养事宜,店中免费领养的宠物多数为宠物猫。店员会主动打开笼子,让进店的顾客主动抱一下宠物猫,并强调 " 你一来它就活泼起来了,平时都趴在那不动,你们俩有缘分 "。
这套话术曾被许多领养者在网上爆料:" 几乎是全国宠物馆、领养馆的标准话术,目的就是让你心动,从而让你同意签署猫贷合同。"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店里有布偶、暹罗、蓝金渐层等热门品种猫,也有孟加拉豹猫等名贵品种猫,售价在 8000 到 12000 元不等," 免费领养 " 后的猫贷价格也写在售价旁边,每月 500 元到千元不等。选中想领养的猫后,宠物店会介绍还款计划、解约条款等信息,双方在手机上签署猫贷合同,该宠物店一般会要求用户预存几个月的猫贷,随后便可把猫带走。
在对方出示的合同中,记者发现写有 " 领养人应当场确认宠物健康状况,签署领养合同即视为认可宠物健康状况 " 的条款。合同中还有针对宠物的 " 重疾保险 " 条款,健康保障期限一个月,但只保猫瘟、猫传腹两种疾病。
▲某宠物领养馆内的宠物猫展示柜。新京报记者 隋坤 摄
据悉,目前宠物馆在推行宠物领养业务时,针对宠物健康状况的措施和标准并不统一,宠物健康保障时间在 2 天到 1 个月不等,疾病范围也各有不同。一旦宠物生病或死亡的时间超出合同约定期,或者疾病类别不在猫贷合同保障范围内,那么领养者很难让宠物店为宠物的健康状况负责。
有网友将猫贷合同称为 " 宠物业的阳谋 ":宠物店、猫贷合同都没有回避还款事项。还款期数、额度、违约责任、健康保障范围 …… 商家一般都会在签署合同前向领养人说明。
上海市浩信律师事务所张睿哲律师认为,既无关键事实隐瞒,又遵循双方自愿,可以确认的是,多数猫贷合同是有效的,是受法律保护的,领养人是有义务履行的。" 在明知该种商业模式,且合同中也明确约定了购买金额的情况下,消费者如果签署合同之后反悔,想以欺诈等理由撤销合同,是很难的。" 张睿哲表示,这也是有人在领养宠物死亡后还要继续还猫贷的原因。
对消费者反映的 " 商品价格过高 " 问题,张睿哲表示应该申请有关部门介入。如果有关部门认定猫贷中购买的商品价格过高,那么将会对涉事宠物店做出处理。" 需要强调的是,定价是否超出合理范围不是顾客定性,也不是商家定性,而是有关部门来定性的。"
关于被领养宠物的健康问题责任划分,马丽红律师说,要确认所谓的 " 免费领养 " 到底是领养还是交易。
马丽红解释," 领养 " 如果是无偿的,商家不承担商品的瑕疵担保义务,领养者在领养环节也不具备消费者身份。但如果是 " 买卖 ",商家就应该承担所售宠物的瑕疵担保义务,消费者也拥有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权利。
马丽红认为,如果 " 领养 " 需要支付对价,就是 " 买卖 "。商家将宠物的对价设计成了其他费用,但并不会改变该类合同为买卖合同的实质。
既然是买卖,那么商家就要对领养宠物的健康状况负责,但负责的具体范围、程度法律并无明确规定。张睿哲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领养人很难举证证明宠物出售时已患病。正常买卖的宠物也会遇到健康问题,尤其是带回家饲养一段时间的宠物,若发病,更难证明是否与宠物店有关。
那么面对猫贷合同,普通人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张睿哲建议,消费者前期应留足能证明商家有问题的证据,比如签合同前问清商品的具体价格,如不接受提前与商家进行协商;要仔细询问宠物健康问题,得到商家保证的同时留下录音证据。
" 只有懂得提前保存证据,消费者才能在关键时候维护自己的权益。"
来源 新京报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