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必需物质,需求强度仅次于氧气。
近期,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泌尿外科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版的一篇新研究发现,喝对水,堪称一味良药。
该研究通过分析 18 项随机临床试验的数据后发现,以不同方式增加饮水量,至少能降低 5 种疾病的风险。
《生命时报》结合研究及专家观点,解读多喝水的好处,并教你科学饮水。
受访专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金晖
三餐前补水减体重
水对超重、肥胖患者控制体重有很大促进作用。
研究中,补水组的肥胖参与者在每次饭前 30 分钟摄入 500 毫升水,按一日三餐算,相当于一天喝 1500 毫升水。坚持 12 周 ~12 个月后,相较于不补水的减肥组,补水组的体重多减了 44%~100%。
此前,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机构开展的研究同样发现,对超重或肥胖患者实施补水干预,能让他们瘦得更快。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金晖表示," 喝饱了就吃不下 " 是加速减重的主要原因。
餐前适量喝水可在短时间内扩充胃体,增强饱腹感,从而削减后续正餐摄入的食物量,以及代替高热量饮料等。而且,多喝水本身可能给人一种心理暗示,提醒自己多吃健康食物,从而限制热量摄入。
每天多喝 1 升控血糖
美国《糖尿病与代谢紊乱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一部分 2 型糖尿病患者要在每天原有饮水量的基础上多喝 1 升水,具体操作是早餐前喝 250 毫升、午餐前喝 500 毫升、晚餐前喝 250 毫升。
8 周后,这些患者的空腹血糖比不补水的患者降低了 17.6%,同时,体重指数 [ BMI= 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 、甘油三酯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称 " 坏胆固醇 ")水平等均有下降。
另一个发现是,即使做到了每日多喝一升水,但不是饭前喝的人,并没有降糖效果。
研究人员表示,一方面,多喝水可增加血浆体积,从而稀释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另一方面,2 型糖友控糖也离不开维持健康体重,饭前饮水可减少食物摄入、减轻体重,达到降糖的效果。
勤喝多排消尿路感染
临床中,加大饮水量是尿路感染患者预防反复发作的生活处方之一。
一项对 140 名患有复发性尿路感染,且每日饮水量较少女性进行的研究分析发现,只要每天多喝 1.5 升水,不必在意饭前饭后,也不必固定饮水时间,感染的发作次数即可降低。
加大液体的摄入量可通过多种机制降低尿路感染风险:
增加尿液生成,稀释尿液中细菌浓度,降低感染力;
促进排尿,从而对尿道进行自然冲洗,将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冲刷干净;
频繁、大量排尿的冲刷力,可避免细菌附着在尿路上皮细胞上,减少感染的机会。
年轻女性的单纯性尿路感染患病率较高,增加饮水量的防治措施操作简单,是减少使用抗生素的安全有效之法。
每天多喝两升半防结石
尿液中的盐浓度高是肾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多喝水可增加尿量、稀释浓度,防止钙盐、磷酸盐因过饱和析出结晶,从而减少结石形成。
法国的一项研究发现,25~50 岁的健康成年人如果在每天原有饮水量的基础上多喝 2 升水,可降低肾结石的形成风险。
另一项追踪调查 5 年的研究则发现,即使是已患特发性钙肾结石的患者,当通过饮水干预使其每日尿量达到 2 升时,结石复发率可降低一半。
金晖建议,已患泌尿系统结石的人需增加水摄入量,至少达到每天 2.5 升的尿量。
持续多喝 3 个月少头痛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发表的一项研究认为,3 个月内在每天原有饮水量的基础上多喝 1.5 升水,可改善 47% 的复发性头痛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轻度脱水可引发头痛,但 " 多喝水治头痛 " 的作用机制和效果目前尚不明确,需要更多研究数据来证明。
多喝水虽是一味良药,也需科学有度,不建议 " 强行灌水 ",以免得不偿失。
比如饭前大量饮水会冲淡胃液,建议补水不超过 500 毫升,以免影响消化;短时间内摄入过多水分,如几小时内摄入 7~8 升水,可造成电解质紊乱,引发水中毒等;尿路梗阻或肾病患者过量饮水会加重肾脏负担,易引发水肿、高血压。
在疾病状态下,水分需不需要补、怎么补,一定要结合自身状况并听从医生建议,同时配合其他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健康人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男性每天喝足 1.7 升水、女性达到 1.5 升,最好少量多次、小口慢饮;活动量大、周边环境高温干燥时,可适当增加饮水量,但不建议超过 3 升 / 天。
来源 / 生命时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