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年多的时间磨去了我的浮躁与轻狂
记者:写小说对您的性格以及对世界的认知,有影响吗?
盛世唱响:有。后来我彻底打消了写诗歌和写散文的念头,但每每看到诗和散文里那些优美的文字,心头仍常怀感动。一句话把我看哭是常有的事。
写小说的时间长了,我不再有诗人的浪漫和散文家的洒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心一天比一天平静。写小说前我有一颗玻璃心,对外界很敏感,常悲天悯人,浮想联翩,内心时不时会泛起涟漪,担心树上掉下的叶子会砸到别人的脑袋;寒风吹过,看着行色匆匆送孩子上学的年轻妈妈们,会油然想起 " 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能几时 " 这般伤感的句子。也许是 8 年多的时间,磨平了我年轻时的浪漫、浮躁与轻狂,现在我越来越土气,越来越迟钝了,文人的风雅浪漫于我也越来越远。我不再关注眼前的清风明月,也不再留意风刀霜剑和寒来暑往,更多的是在思考人性,思考善与恶、正与邪,思考繁华与落寂,思考生命与死亡、存在与永恒。
用《奋斗三部曲》书写
亿万普通人的不懈奋斗
记者:您的 " 新打算 " 是要完成《奋斗三部曲》?
盛世唱响:是。在文学网站高强度的创作实践,让我完成了一次对自己的较劲和拉练。我从事记者工作 20 多年,接触过无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身上有大把大把的故事可以写,有太多太多的抗争与奋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我想像陈忠实先生一样写一部 " 垫棺作枕 " 的长篇力作。尽管对于前辈我望尘莫及,但我只有在文学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才会知道自己的斤两。
我的 " 新打算 " 是要完成《盛世唱响奋斗三部曲》,以此记录我们所处的时代,用一个个经我排列组合的文字,把跟我一样来到过和正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普通人的故事保存下来,书写 " 一个时代,亿万普通人的热血奋斗史 " 和 " 一个民族,平凡人百折不挠的人生征程 ",我要让精彩的生命,永远活在文学的世界里。最近出版的《逆风飞翔》正是 " 三部曲 " 的第一部。
为了不亵渎文字,在创作《逆风飞翔》前我做了扎实细致的准备。在告别网络小说后的 5 年间,我又创作了两篇共 30 余万字的纪实文学《老城墙下喝咖啡》和《我们在一起》,用这种方式特意为本书的创作 " 练笔头 "" 打基础 "。
经过漫长的磨砺和拉练,我觉得自己有能力去写一本自认为能 " 只留经典不留遗憾 " 的小说了,于是在 3 年前我开始动笔创作《逆风飞翔》。从网络文学起步那天算起,我在文学的路上已经走了 8 年多时间,虽然《逆风飞翔》实际创作时间是 3 年,但如果把此前的磨练视为序章和准备的话,这本书是我创作 8 年来才结出的一个果实,这其实已经是我的第 5 部长篇作品了。
记者:您对《奋斗三部曲》有什么期许?
盛世唱响:我想用三部长篇小说和百万字的体量,用自己的生命记录时代风云,传播精彩,播种希望。
记者:很多读者都很关心这个问题,您在新闻行业当记者 20 多年了,为什么要从事文学创作?
盛世唱响:为什么要创作这个问题以前我回答不了,现在回答不了,估计将来也回答不了。反正,总觉得心里总有根线,就像牵引风筝一样牵着我要去做这件事。
写长篇小说这几年,为了给自己充电,我看了一些书,涉及到很多学科,不光文史哲,还有自然科学方面。比如在写《逆风飞翔》前,我专门学习了机械制造、教育学、心理学等的知识,不懂这些知识怎么塑造书中的人物?怎么讲述他们的故事和洞悉他们的命运?我是应试教育条件下长大的人,向来把考试看得很神圣。考试是对学习效果最好的检验,我一边学习一边参加考试。这几年,陆续参加了教师资格、健康管理师、法律资格等完全不相干的几个专业的资格证考试。我现在正在学习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
或许是涉及的领域和见过的人多了些,或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再那么单一了,所以在面对 " 为什么要创作 " 这样的问题时,却给不出答案。也许多因一果,也许命运使然,也许这个问题本身就无解。昨天有昨天的理由,今天有今天的答案,明天估计还有明天的说法,对我而言,这根本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答案。
但有一点,如果今天的贝壳不捡,那么,明天看到的也就只有明天的贝壳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能在生命最后时刻,老眼昏花的我充其量也只能看到几块斑驳琐碎、品相极差的贝壳了,那些圆润饱满、美丽亮泽,曾经在晨光里熠熠生辉的贝壳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我要趁现在赶紧把这些贝壳捡起来,把这些与自己生命碎片一样的东西收集起来,让生命更加完整。我不再问自己 " 为什么要创作 ",喜欢就写,要写就尽最大努力把东西写好。
【作家简介】
▲盛世唱响,本名刘俊锋。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网络作家协会理事、西安市网络文艺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陕西省网络作家专题研修班学员、西安市百名优秀青年文艺人才、起点中文网签约作家。著有现实题材长篇小说《疯狂小升初》《20 年归来仍少年》《逆风飞翔》等共 300 余万字。2024 年《逆风飞翔》出版后,短短一个多星期时间,全国百余家新闻媒体和文学机构纷纷关注并报道,作品在陕西文坛和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受到追捧,成了近年来少见的 " 现象级 IP",引发了 " 逆风飞翔现象 "。
文 / 孙文生 刘静馨
编辑 / 周芝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