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01-21
【今西安】卜蜂莲花,隐入尘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老兵不会死,他们只会慢慢凋零。"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这句名言,把其中的 " 老兵 " 换成 " 商超 ",也恰如其分。

现在,全国名气最大、影响最广的老牌商超之一卜蜂莲花,就正在经历着 " 慢慢凋零 " 的阵痛。

▲卜蜂莲花凯德店宣布停业(图:网络)

继 2024 年 3 月 31 日、12 月 24 日卜蜂莲花唐延路店和新天地店相继停业后,2025 年 1 月 8 日,卜蜂莲花凯德广场店也贴出了 " 超市因业务调整将于 2025 年 1 月 15 日停止营业 " 的公告。这代表:从 1 月 15 日开始,卜蜂莲花将彻底从西安的商业版图中消失。

卜蜂莲花,这家已经在西安奋斗了整整二十年的老牌连锁超市,终于也没能躲过时代车轮的碾压,甚至连一场 " 风光大葬 " 都没能混到,就悄然隐入尘烟。

01

卜蜂莲花的母公司是泰国的正大集团,就是 80 后到 90 初都曾经听过的那首歌 "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 里的正大集团。

▲正大集团(图:网络)

1997 年 6 月,卜蜂莲花第一家门店在上海浦东正式开业,以其 " 帮助人们享受更好的生活 " 的口号,迅速成为连锁商超界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近 30 年间,已经开设了上百家门店,几乎把红旗插遍了全国。西安也在其 " 据点 " 的名单上:2004 年,高新区见证了西安首家卜蜂莲花(当时的名字叫 " 易初莲花 ")的入驻,如今二十年转瞬即逝,高新区已被开发成了西安乃至西北的头号 CBD,卜蜂莲花却无缘享受这富贵了。

卜蜂莲花的衰落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早在 2019 年 6 月,卜蜂莲花就被曝出:大股东要求董事会撤销上市地位,理由是公司在港股的持续低迷,完全没起到大股东所期望的 " 通过股权融资 " 的作用,没有道理再浪费资金和资源维持上市。一片猜测和争论声中,卜蜂莲花于同年 10 月 28 日宣布:正式从港股退市,当时在舆论界引发了规模不小的地震。

▲西安的第一家卜蜂莲花唐延路店(图:网络)

很难相信:一个背靠着正大这样体量的商业帝国的零售集团,其资金居然连维持上市都不够了。但残酷的事实摆在眼前:截至 2019 年 9 月 19 日收盘,卜蜂莲花的股价跌到了 0.107 港元 / 股,市值仅有 11.79 亿元。而它的股价历史最低点出现在当年的 5 月,仅有 0.07 港元,折合人民币大约只有 6 分钱出头。

当代人对 " 分 " 这个货币单位,恐怕都已经很陌生了。然而,也就在几年前,它居然还可以被用来计算卜蜂莲花的股价。

02

卜蜂莲花陷入困境的根源,一句话就是:连年亏损,投资人一眼看不见回报,不想玩了。

追溯一下卜蜂莲花的 " 家谱 ",它似乎没有任何理由跟 " 亏损 " 之类概念挂上钩。正大集团由华裔企业家谢易初、谢少飞兄弟创办于 1921 年,已有逾百年的历史,旗下囊括种植、制造、养殖、医药、金融等多个行业,称得上涉猎广泛、根基雄厚。然而即使有着这样的 " 金主爸爸 ",卜蜂莲花在中国却始终没能白日飞升,反而在一波又一波的 " 闭店潮 " 中泥足深陷。

▲正大集团创始人谢易初(左)和谢少飞兄弟

(图:网络)

卜蜂莲花也曾经尝试过自救。人才上,它于 2012 年请来了陈耀昌担任 " 二把手 " ——执行董事兼副董事长,后者曾任沃尔玛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兼 CEO 等职,其业务能力毋庸置疑。然而这样的大咖也无力与汹涌而来的时代浪潮对抗,一通操作猛如虎,卜蜂莲花未见丝毫起色,反而在陈耀昌的治下一直在走下坡路,连续 5 年处于亏损状态,到 2016 年合计亏损已超过 11 亿元,颓势尽显。

在砍掉一部分成本后,卜蜂莲花在 2017 年实现了盈利 1.79 亿,但 " 壮士断腕 " 的勇气带来的只是短暂的回光返照,这一点盈利又在 2018 年 2.88 亿的亏损中被全填了回去,陈耀昌也在这一年黯然离开。

也就是说,在 2019 年退市之前,卜蜂莲花在 7 年的时间里净亏损达 12 亿,相当于年均损失 1.7 个 " 小目标 ",面子已经兜不住里子了。

▲陈耀昌(图:网络)

卜蜂莲花还试图从业态层面上动刀,先后向高端超市、购物中心等方向转型。2016 年,卜蜂莲花在苏州、佛山两地开设了会员商店,并立下 " 未来 5 年再开设 22 家门店 " 的 FLAG。结果是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大面积扩张尚未开始,苏州店就在运行两年后宣布倒闭;2017 年,卜蜂莲花又开始开拓 " 便利店 " 这一赛道,想从小型零售业务中寻找翻身的契机,但仅象征性地开了一家后便没了下文;此外,卜蜂莲花还一直在积极 " 向外看 ",数年间相继与京东、天猫和美团等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从而在配送方面满足了不少顾客的需求,也因此博得了一些口碑,也取得了一些肉眼可见的成效—— 2021 年,卜蜂莲花在全国的门店数量达到 152 家,创历史新高。

但事后看来,这些操作都只能算是走投无路时的一些小幅度的 " 微调 ",效果非常有限。如果说卜蜂莲花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那这些小修小补充其量只能起到一些微小的 " 续命 " 效果,终究无法实现返老还童。证据就是历史巅峰的 2021 年后,卜蜂莲花的门店数量就又开始断崖式下滑,到 2023 年时已经跌到了 119 家。

马云曾经说过:改革需要在形势最好的时候进行,形势不好的时候改革,就像阴雨天修屋顶,不光收不到成效,反而还会带来更多的新麻烦。显然,卜蜂莲花的改革并没有赶上好的形势。

03

实际上,也不是只有西安的卜蜂莲花难以为继,放眼全国,各地的卜蜂莲花都面临着类似的窘境。" 闭店 ",这就是这些年来卜蜂莲花的 " 主旋律 "。

2023 年 7 月,北京的卜蜂莲花通州店宣布开启 " 全面闭店改造 ",至今仍未见开业;

2024 年 3 月,郑州的卜蜂莲花紫荆山店宣布停业,宣告了卜蜂莲花彻底退出郑州;

2024 年 4 月,青岛的卜蜂莲花辽阳西路店发布闭店通知;

2024 年 6 月,揭阳的卜蜂莲花揭阳榕城店也宣布结束了其 15 年的运营历史。

(图:网络)

把眼光放到整个零售行业,你会发现传统的大型零售业已经变成了彻头彻尾的 " 夕阳产业 "。从 2011 年开始,传统超市就像物种灭绝一样飞速消失。

2015 年,津乐汇关闭了最后的一家门店,从此成为一个历史名词;2019 年,万达百货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得不 " 卖身 " 给苏宁;2023 年,陪伴了上海市民 30 年的太平洋百货在 8 月底结束运营,彻底被埋入故纸堆中 ...... 零售行业的下坡道上,卜蜂莲花并不孤单。

甚至全世界的情况都是大差不差:2013 年,英国超市乐购在华业务被华润万家整体收购," 享年 " 仅 9 岁;2017 年,英国零售商的龙头玛莎百货关闭了中国的所有门店,自此宣告绝迹江湖;2018 年,韩国零售巨头乐天百货结束了在中国的 11 年经营史,其最后几年的亏损已近 30 亿人民币;同一年,零售业鼻祖、全球最大百货公司西尔斯宣布破产,直接把 8 万多员工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无业游民;2019 年,扎根中国 24 年之久的家乐福也终于熬不下去了,其 200 多家门店被以 48 亿的 " 白菜价 " 打包卖给了苏宁。

零售业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04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23 年 12 月,全国网民数量已达 10.92 亿人,其中 95% 以上都使用手机上网,这一数据代表互联网已经在国内基本实现了普及,除去两端的高龄老人和学龄前儿童,几乎所有中国人的生活都与网络紧密相关。

所有人都上网,那么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必须要与网络挂钩,零售业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在 " 网购 " 飞速发展的十几年间,零售业却始终保持着一种蜜汁自信与高傲,它们仍在固执地按照千年一贯制的老一套来运行,即使明知道让环境来适应自己不现实,也从未努力去适应过新环境。

▲卜蜂莲花凯德广场店已被搬空的货架

(图:网络)

只知道反复地 Ctrl+C 和 Ctrl+V,现在是 2025 年不是 1925 年,传统的零售模式,早就玩不转了。

卜蜂莲花还活着,只是在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恐怕也不过是靠 " 情怀 " 吊着最后一口气罢了。

来源 / 今西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