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01-22
【今西安】你害怕过蛇年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入选十二生肖的动物,多数都有着吉祥的意义。

鼠象征富裕多金、牛象征憨厚勤劳、虎象征勇猛阳刚、兔象征聪明伶俐、龙象征出人头地 ...... 即使是很多现代人不大待见的猪,在传统民俗中也有 " 富足圆满 "" 公正厚道 " 的好口碑。

▲十二生肖(图:网络)

只有在 " 蛇 " 这里,似乎出现了一点小小的例外。

无论是各种古籍记载还是人的传统认知,蛇的形象都不大好,基本不是贪婪就是残忍,不是狡猾就是冷血,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国的《山海经》中有一出现就会带来洪水的 " 化蛇 ",《续博物志》中有 " 中木则折,中人则害 " 的 " 钩蛇 ",《格致镜原》中有 " 遇人辄嘻笑,笑已即转噬 " 的 " 人蛇 ",《酉阳杂俎》中有 " 见者即死 " 的两头蛇;外国的《圣经》中蛇是恶魔撒旦的化身,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为受了它的蛊惑,偷吃禁果而被赶出伊甸园。还有 " 人心不足蛇吞象 "" 佛口蛇心 "" 蛇蝎心肠 " 的中国成语,农夫救了蛇却被它咬死的伊索寓言,动画片《葫芦兄弟》中的蛇精更是无数 80 后的童年阴影 ..... 甚至很多属蛇的人都不愿意说自己属蛇,而是用 " 小龙 " 来代替,既避开了上不得台面的蛇,又跟高大上的龙搭上了关系,一举两得。

实际上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蛇还是龙的祖先,结果却尴尬地被后辈骑到了自己头上。蛇若是知道自己民间的境遇,怕是会觉得自己比窦娥都冤。

01

蛇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动物,它在地球上的资历比人类要老得多。约 1.2 亿年前的白垩纪,人类的祖先还没从树上下来的时候,蛇目动物已经是各大陆上的常住居民了。

老祖宗们一步一个脚印,用了数百万年的时间学习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狩猎种植,乃至发展农业、发明文字,终于在蓝星上站稳脚跟的全过程,就是一部与大自然的斗争史,而蛇正是原始人类时常要面对的威胁之一。人类曾长期生活在蛇的阴影下,对蛇的畏惧从上古的洪荒年代一直延续至今。

蝮蛇、银环蛇、竹叶青之类毒蛇,毒性猛烈、动作敏捷,在野地与树林中神出鬼没,令人类防不胜防。由于古代医疗条件落后,一旦被咬伤几乎就是死路一条,往往只能用砍断被咬伤的肢体这种极端手段来阻断蛇毒的蔓延。而无毒蛇一样不好对付,最长可达 7 米的蟒蛇,能够吞下体型数倍于自己的猎物,甚至根本不用咬人,仅仅凭借缠绕就能让人窒息。

面对这样的对手,古人无力与之正面硬刚,只能敬而远之,并且用 " 嘴炮 " 的方式,在各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中把蛇塑造成反面角色,再让各路大英雄们以 " 机械降神 " 的方式将其消灭,诸如刘邦斩白蛇起义、《搜神记》中李寄斩杀为祸一方的大蛇等故事,都是先辈们出于对蛇的恐惧而炮制出的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产物。并且,蛇的性格暴躁多疑,极易被激怒,很难和猪、狗、牛、羊这些动物一样被驯化,这也更进一步加大了人类对其的反感乃至厌恶。

但正如哲学家弗洛伊德所言:" 崇拜是由禁忌转化来的。" 黑也会黑出感情,古人对蛇的敬畏,一方面发展成了以蛇为主要反派的文艺作品,另一方面却也发展出了以蛇为原型的图腾崇拜。

▲刘邦斩蛇(图:网络)

02

蛇在中国人的原始图腾文化中,完全就是 " 扛把子 " 一样的存在。

在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发明八卦的伏羲、造人补天的女娲,都是 " 蛇身 ";华夏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据《山海经》载,轩辕国 " 人面蛇身 ";治水的大禹,禹从虫,引申为蛇。

▲女娲的蛇身造型(图:网络)

从开天辟地到大禹治水,一千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各大 BOSS 几乎一水儿地能跟蛇挂上钩。

蛇得到老祖宗们的青睐,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人 " 生殖崇拜 " 的具体体现之一。蛇的特点(其实这是大多数爬行动物的特点)之一就是繁殖能力强,很多大型蛇一胎产卵都在 8~15 枚,像蟒蛇有时能一次产卵 20 多枚。这种强大的繁育后代的能力恰好与先民朴素的三观重合——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地生育,让自己的部族能得以持久地壮大和延续下去。于是,蛇就这样成了古人学习和超越的 " 标杆 "。相比之下,狮虎熊狼这些猛兽,战斗力虽然足够强,但在繁殖上就差得太远,也因此入不了先人们的法眼。

蛇就这样登堂入室,其形象也越发神乎其神。渐渐地,以蛇为基础全面开发出的加强版本——龙,就这样华丽地登场了。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中记载:" 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而为角龙,又千年为应龙。" 虺就是蛇,经历了三千年的修行,最后终于修成正果,也算得上是个人奋斗和历史进程的完美结合了。

▲龙(图:网络)

而蛇能进入十二生肖的行列,也是完全靠实力说话的。蛇对应的是十二地支中的 " 巳 ",这个字在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 " 四月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 "。明代笔记小说《七修类稿》中则有 " 辰巳阳起而动作,龙为盛,蛇次之,故龙蛇配焉 " 的内容。也正因此,即使已经有了龙这样全方位的 " 上位替代 ",蛇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资历,在十二生肖中占据一个位置。

如果蛇听见你管它叫 " 小龙 ",一定会义正辞严地向你严正声明:不好意思,应该管龙叫 " 大蛇 " 才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古历史中最有影响力的一拨先人的形象,几乎全都能找到蛇的影子。

03

当然,由于蛇对人类生命的威胁是实打实的,因此无论再怎么崇拜,古人对蛇的主要情感,仍然是害怕。

在古代,蛇由于其有蜕皮的习性,因此往往被当做是能 " 长生 " 的 " 神物 ",得到供奉;但另一方面,蛇却又是死亡的象征。古籍记载中,很多名人都是因为跟蛇扯上了关系,之后突然一下就凉了。

▲郑玄(图:网络)

《后汉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汉末年经学家郑玄,有一天夜里突然梦见孔子对他说 " 今年是龙年,明年是蛇年 "。郑玄醒来后推算了一下,认为这是一个凶兆,蛇所象征的就是死亡,自己肯定活不过明年。第二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爆发大战,袁绍为了博取士人的支持,强召郑玄随军出征。郑玄当时已年过古稀,但慑于袁绍的权势,只能带病前往,半路上便去世了。

蛇在传说中不仅象征死亡,还是疾病的代名词。《搜神记》中有一个故事,说东汉末年河内太守的女儿左膝上生了毒疮,七八年间求医问药无数,总是无法根治。后来太守请来名医华佗诊断,华佗一眼就看出是有蛇在作祟,于是用锥子钻穿太守女儿的膝盖,果然取出一条长三尺多的蛇。

就这样,蛇莫名其妙地被跟死亡和疾病绑定在了一起,甚至衍生出了 " 蛇厄 " 这样的说法。

▲《山海经》中的怪物化蛇(图:网络)

不过,也正是出于怕蛇的心理,古人因此 " 举一反三 " 地认为:妖魔鬼怪也一定都怕蛇。于是生前对蛇敬而远之,死后却是百无禁忌,在墓穴和随葬品里加入各种蛇的元素,把蛇当作了 " 守护神 " 一样的存在,守卫墓主的安全。

这人类的本质啊,果然永远都是双标。

04

有趣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是疾病的符号之一。但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志上,却赫然有一条盘踞在权杖上的蛇。

▲世界卫生组织的徽标(图:网络)

这一标志起源于古希腊神话:太阳神阿波罗的儿子阿斯克勒庇俄斯有一次出行,突然遇到一条蛇想要咬他,阿斯克勒庇俄斯躲开后捡了一块石头把蛇砸死,谁知突然又游过来一条蛇,衔了一些草药放到死蛇的身上,死蛇立刻就活了过来。阿斯克勒庇俄斯见此情景十分惊奇,觉得这条蛇有一种神秘的能力,懂得草木的药性,于是抓住这条蛇,缠绕在自己的手杖上,并带着它四处行医。后来,阿斯克勒庇俄斯成为了 " 医神 ",蛇也因此成了医学的象征。除了世卫组织的徽标外,很多医学类院校校徽上也都有蛇的形象。

而这一点,也恰好与中国传统医学中以蛇入药的记载暗合。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都认为蛇胆、蛇肉、蛇血、蛇皮、蛇骨、蛇油等是药品。现代医学中,蛇毒也可以用于制作抗毒的血清注射剂。

总之,千百年间,蛇就是一直以这么一个 " 两面派 " 的形象," 拧巴 " 地活在十二生肖里,让人爱恨交织。但一到蛇年,蛇立刻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 金蛇 "" 银蛇 "" 灵蛇 ",被赋予了各种吉祥的寓意。所以不管对蛇的观感如何,都不影响蛇这个生肖,更不影响我们欢乐喜庆过蛇年。

来源 / 今西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