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湖北的战略定位和使命担当。
2025 年是 " 十四五 " 规划收官之年。湖北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强化支点意识、争先意识,抬升发展标杆,切实推动 " 支点建设 " 实现整体提升?就此,新华社记者专访了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
全部工作向 " 支点建设 " 聚焦聚力
问:请问湖北如何落实中央精神,切实扛起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责任担当?
答:2024 年,湖北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扛牢经济大省责任,集中精力谋发展,经济一路顶压前行,走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经济总量持续跃升,2024 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8%,总量突破 6 万亿元,湖北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
2025 年,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就是要以经济实力领先、枢纽地位彰显、科技创新策源、现代产业引领、改革开放赋能、生态环境优渥、社会治理高效、文化繁荣兴盛为显著特征,以整体提升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为主攻方向,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和战略枢纽,打造中部地区崛起的强劲增长极和重要动力源,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样板和重要典范。湖北将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把全部工作向 " 支点建设 " 聚焦聚力,切实推动 " 支点建设 " 实现整体提升。
一是加快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整体提升支点的战略支撑力。湖北将立足所能服务国家所需,持续巩固和增强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力争未来 5 年经济总量跨越 7 万亿元、8 万亿元两个台阶,更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支撑作用,以湖北加快崛起推动中部地区整体加速崛起。
二是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整体提升支点的创新策源力。湖北将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长江中游技术创新中心,推动鄂湘赣 " 中三角 " 创新联盟合作常态化,加快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地、原始创新策源地、现代产业创新引领地、创新生态示范地等四个高地,形成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硬核支撑。
三是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整体提升支点的产业竞争力。湖北将充分发挥制造大省、产业大省优势,持续实施 " 链长 " 挂帅、" 链主 " 培育、" 链创 " 支撑工程,深入实施数字新基建、产业新集群、应用新场景、开源新体系、融合新机制 " 五新工程 ",力争今年 5 大支柱产业全部突破万亿,过千亿新兴特色产业达到 10 个,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 100 万辆。
四是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整体提升支点的开放辐射力。加快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以战略枢纽打造 " 九州通衢 ",以离岸在岸一体化推动 " 九州通商 ",以高标准制度型开放推进 " 九州通融 ",进出口总额力争 2027 年超 1 万亿元,积极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节点。
五是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大力实施长江大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以绿色发展理念重塑发展方式,加快健全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制度三大体系,加快建设美丽湖北、率先实现绿色崛起。
六是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整体提升支点的文化影响力。加强长江文化、荆楚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擦亮长江三峡、太极武当、神农秘境等国际文旅名片,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七是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整体提升支点的区域协同力。瞄准高质量、一体化两大关键,建立健全武汉、襄阳、宜昌 " 金三角 " 协同发展机制,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推动百强县进位、千亿县扩容,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聚焦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湖北开年首会就聚焦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请问湖北在创新驱动发展上有哪些重大谋划?
答:科技创新是湖北的最大优势、金字招牌。湖北拥有两院院士 82 位、高校 132 所、在校大学生 200 万名、研发人员 41.5 万名。面对总书记 "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 的要求,湖北要求把科技自立自强当使命、视创新创造如生命、抓创新发展像拼命。
一是全力打造各展其能的全球高端人才集聚地。健全股权激励、职务成果赋权、创新容错免责等机制,用 3-5 年时间,培养引进十名战略科学家、百名科技领军人才、千名高水平工程师、万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以 " 人才活 "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 满盘活 ",叫响新时代 " 惟楚有才 "。
二是全力打造开放包容的世界原始创新策源地。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加力推动以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为主体的科技力量矩阵提质增效。加强 "61020" 全链条攻关,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每年产出 6 项以上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突破 10 项以上重大关键技术、形成 20 项以上标志性产品。
三是全力打造动能澎湃的现代产业创新引领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重点打造存储之都、光电子产业基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航空航天与北斗产业基地等,推动中国光谷进阶世界光谷,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四是全力打造活力奔涌的全国创新生态示范地。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 " 北斗七星式 " 创新支持体系,将政府、产业、学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服务机构和用户各方资源和优势有机结合,用 3-5 年时间推动政府主导的投资基金群扩大到 2 万亿元,研发投入年均增长 10% 以上,加快打造链接全国的知识产权交易转化枢纽,持续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湖北在共抓长江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上有哪些举措?
答:湖北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牢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一是牢记 "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动真碰硬做好环境保护文章。湖北在长江流域率先划定 " 沿江一公里 " 红线," 关改搬转 " 化工企业 472 家,取缔码头 1859 座," 微笑天使 " 江豚种群数量 2022 年达到 1249 头。下一步,湖北将接续实施长江大保护 " 双十工程 "" 双十行动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
二是牢记 "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持之以恒做好生态治理文章。我们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扎实开展丹江口水库、洪湖、梁子湖等湖库水环境治理,长江、汉江干流、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在Ⅱ类。下一步,我们将一体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统治理,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与区域发展互促共进,确保 " 江湖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 "。
三是牢记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坚定不移做好绿色发展文章。以 " 双碳 " 为突破口,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湖北碳市场成交额占全国的 42.7%,稳居全国首位。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健全绿色产业体系、绿色能源体系、绿色制度体系,书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 " 湖北答卷 "。
来源:新华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