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橘生 330
现如今随着电脑硬件升级和越来越多的 FPS 游戏爆火,这也成功带火高刷电竞显示器的销量,且大家的 " 阈值 " 逐渐上探,都感觉 "2K144Hz" 都不够用了。能不能刷新率再翻一倍,再快一点?于是更多的 2K240Hz 以上的显示器开始冒出来,价格也锚定在 1500 元价位,成为不少玩家升级的新选择。
另外,许多厂商还会在显示器上增加一些独特的功能和卖点,力求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正好最近 HKC 推出了一款全新的 G27H4Pro,作为 HKC G27H4 的升级版,首发价低至 1499 元,看这配置性价比确实不赖。许多私信也有问道,和 AOC 的 Q27G3Z/D 怎么选?两者定位和售价高度相似,但细品配置又略有不同。
今天我们就把这两台显示器拉出来,给大家来个横评,看看这两台显示器,在这价位里谁更值得选择?
外观设计 | 支架 | 接口对比
HKC G27H4Pro
整体外观和原 G27H4 感觉别无二致,正面依然是三面窄边框设计,屏占比可以,观感也更加简洁。
再来看背面,还是延续了猎鹰系列经典的 " 展翅 " 设计,整体为大面积的黑色磨砂外壳,再辅以红色的纹理,这样的经典配色设计,能带来比较不错的电竞氛围感。
支架方面,支持多种调节方式,调整的阻尼感也不错,整体手感比较顺滑流畅,还设计有收纳线缆的卡槽。底座则是保留了猎鹰系列最经典的六边形底座,对桌面空间的占用率较低,扁平化设计也能在上面放点东西,对于桌面空间较为紧凑的玩家来说,极具实用性。
OSD 操作方式方面,HKC G27H4Pro 采用了五向摇杆,相比传统的按键方式更加符合操作逻辑,调节起来也更方便。
接口方面,显示器提供了双 HDMI 2.1 接口、1 个 DP 1.4 接口和 1 个 3.5mm 音频接口,能满足普通玩家的需求。
AOC Q27G3Z/D
AOC Q27G3Z/D 的正面同样采用了三面窄边框设计,视觉体验与 HKC G27H4Pro 相差不大。背部设计上,我个人感觉设计有点奇怪,远看还有点像个人脸,还不如它们的热销款 Q27G2S/D 的背部看着顺眼。
支架设计上也是我另外想吐槽的地方,虽然也是支持升降、旋转和倾斜调节,但也还是用了更夸张的 V 型底座,占地面积甚至比同样 27 寸的 Q27G2S/D 还大,更别说和小巧的 HKC G27H4Pro 比。希望 2025 年各家厂商可以消灭掉这种 V 型底座,确实有点过时了。
操作方式方面,显示器采用了比较传统的按键操作方式,相比五向摇杆,操作起来不太顺畅。
接口方面,Q27G3Z/D 提供了 2 个 HDMI 2.0+2 个 DP 1.4 接口和 1 个 3.5mm 音频接口,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不成问题。
总结:
从外观设计上看,两台显示器可以说代表了 " 新旧两个帮派 ",虽然说外观这事见仁见智,但我还是更喜欢 HKC G27H4Pro 的设计,背部简洁大气,底部的支架实用内敛,可以说整体 " 收放自如 "。加上 AOC Q27G3Z/D 的 OSD 按键操作也有些过时,所以在外观部分我投 HKC 一票。
屏幕参数对比
HKC G27H4Pro
显示器配备了一块 27 英寸 2K 分辨率的 Fast IPS 面板,这样的参数可以让用户在观影和游戏时兼顾细腻画质与宽广视野,能比较好的满足多场景需求
刷新率方面,显示器经过超频后可达到 320Hz(原生 300Hz)。这样的参数对于 FPS 游戏玩家来说非常够用,甚至有点溢出。
色彩方面,从显示器的商品详情来看,HKC G27H4Pro 的 DCI-P3 色域覆盖率可以达到 95%,配合 Δ ≤ 2 的色准,色彩表现十分出色,适合各类游戏和日常工作。亮度方面,G27H4Pro 的 SDR 亮度最高可达 350nit,支持 HDR400,非常够用。
AOC Q27G3Z/D
AOC Q27G3Z/D 同样搭载了一块 27 英寸的 2K 分辨率 Fast IPS 面板,刷新率超频后可达 260Hz(原 240Hz),虽然与 HKC G27H4Pro 相比稍逊一筹,但仍然足以应对大部分电竞游戏的需求。
色彩方面,从商品详情里可以看到,AOC Q27G3Z/D 同样能达到 95% 的 DCI-P3 色域覆盖率,色彩还原也较为准确,亮度方面,同样为 350nit,日常使用不成问题。
两台显示器在宣传中的色彩表现都比较相似,但是为了让各位消费者对两台显示器的实际色彩表现有个详细的了解,我们又使用了红蜘蛛校色仪对两台显示器的默认模式进行了详尽的测试。
色域
在显示器的默认模式下,两台显示器在最重要的 P3 色域覆盖率上都超过了 90%,分别达到了 94% 和 95%,表现特别相近,而且相比于同价位段的电竞显示器,两台显示器的表现都比较出色。
色准
色准作为 FastIPS 面板的传统优势,两台显示器的色准表现自然也不错,在默认模式下,两台显示器的平均∆ E 也都不到 2,说明显示器出厂时已经将色彩偏差控制在极低的范围内,尤其是 HKC G27H4Pro 竟然能达到惊人的平均∆ E=0.5,完全可以媲美高端显示器的色准。虽然 AOC Q27G3Z/D 平均∆ E=1.19,成绩也不赖,但也有颜色偏差超过了 2,说明整体的色彩调校还是差点意思。
亮度
亮度方面,依然也是 HKC G27H4Pro 保持领先,在 SDR 模式下的最大亮度可达 448.2nit,确实可以。相比之下,AOC Q27G3Z/D 的最大 SDR 亮度只有 408nit,和 HKC 差距 10%,也算超过了 400nit,还是能满足日常使用的需要的。
UFO 小飞碟测试
最后再通过小飞碟来对比下双方的高刷拖影表现。在 1/800 快门下,还是可以较明显看出 HKC G27H4Pro 的飞碟残影明显更少,AOC Q27G3Z/D 甚至还会出现一个 " 完整的拖影 ",说明这面板的响应速度确实比较一般。
使用体验对比
游戏体验
在实际使用中,HKC G27H4Pro 凭借其 320Hz 的高刷新率表现得尤为出色,尤其在 FPS 游戏中,能够提供更加流畅的画面,减少拖影和卡顿现象。色彩表现也非常优秀,能够让游戏中的每个细节更加生动。整体游戏体验十分顺滑,适合对画面流畅度有较高要求的玩家。
AOC Q27G3Z/D 相对刷新率略低,但也足够应付大部分游戏,画面表现也较为流畅。但是,相对来说响应速度一般,实际的游戏体验还是能感受到不如 HKC G27H4Pro。同时观感看上去没有那么通透,有些暗沉,高亮场景下的游戏体验也会受到影响。
虽然很多人说 180Hz 以上的高刷感知不强,但体验到 HKC 的 320Hz 之后,去感觉 AOC 的 260Hz,还是能有点点视觉上的区别,比如更明显的拖影确实会影响到刚枪 / 狙击的精准度。即使 AOC 这显示器有支持他们所谓的 "MBR 低运动模糊 " 技术,但我开启后觉得还 " 感知不强 "。另外 HKC 也有他们针对拖影优化的 DIC 动态模糊消除技术,也是自研,但我觉得现在 320Hz 已经非常足够了,所以也就感觉不需要开。
护眼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护眼功能上,HKC G27H4Pro 提供了硬件级的低蓝光功能,有效减少了长时间使用屏幕对眼睛的伤害,并且没有偏色问题。而 AOC Q27G3Z/D 仅支持 DC 调光和软件低蓝光,相较之下,HKC G27H4Pro 的护眼能力更强。
总结
HKC G27H4Pro
作为一款升级版的电竞显示器,HKC G27H4Pro 在保持高性价比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硬件配置,320Hz 的刷新率让它在竞争激烈的电竞显示器市场也能获得极大优势。更别说显示器全面且优秀的基础参数,这让这台显示器无论是在游戏性能还是日常使用中都表现得非常优秀,绝对是 1500 元价位档目前最值得玩家选择的电竞显示器之一。
AOC Q27G3Z/D
作为一款比较成(lao)熟(qi)的产品,在配置上相对 HKC G27H4Pro 来说毫无优势,260Hz 刷新率相比 320 落后一截,且响应速度也是肉眼可见的偏弱。只能说,在显示器市场日益内卷的现在,AOC 这款产品的硬件实力在 1500 元这个价位段还是不够看的。
那么好了,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啦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让我们下篇文章
再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