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01-27
胡国庆:记录时代变迁100个关键词(13)接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1991 年 陕西安塞

姑娘出嫁是最幸福的一天,什么活都不做,还有人伺候,肯定开心,整夜都在等待新婚这一刻。

出嫁这天,姑娘起得特别早,需要精心装扮一番,换上漂亮衣裳,等待新郎接亲。

▲ 2010 年 陕西长武

乡村姑娘出嫁花样繁多,其目的就是图个热闹,红红火火闹新婚。

按照民间习俗,装扮漂亮的新娘出嫁前不穿鞋坐在炕上,双脚不能着地,就等待新郎过来接亲。

新娘周围有几位漂亮伴娘,也叫 " 保镖 ",职责是把好门,防止男方突然 " 袭击 ",因为进这道门有讲究,必须发红包。▲

▲ 1991 年 陕西长武

新婚从这一刻开始了,男方要绞尽脑汁打开这扇幸福之门,抱走漂亮新娘。

但要打开这道门不易,需要好好折腾一番。

这时,伴郎发挥集体智慧,采取红包攻略," 忽悠 " 屋里的伴娘。

▲ 2010 年 甘肃正宁

屋里屋外经过轮番较量,新郎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娘子。

但伴娘不好惹,继续刁难,必须找出新娘的绣花鞋,还要亲自给穿上。

▲ 1990 年 陕西志丹

但绣花鞋到底藏在哪?急得新郎官火烧火燎,继续发红包求助。

这时,新娘心疼了,继续发下去,心里很不是个滋味,这可是他俩婚后财产,赶紧使个眼色,新郎官直奔绣花鞋,抱起娘子冲出家门 …… 可想,姑娘出嫁这天有多么幸福。

▲ 2007 年 西安阎良

这还只是出嫁前的开场白,重头戏还在后面。

姑娘出嫁这段路可要精心设计,绝不能走回头路,因为姑娘出嫁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喜事,要千方百计让新娘开心。并且新郎官要出手大方,舍得花钱。

▲ 1991 年 陕西横山

乡村接亲距离有远有近,即便同村,也得敲锣打鼓转上一大圈,让村里人看到咱姑娘出嫁了,意思是有主家了,别再来提亲。

所以,接亲这个环节非常重要,不管距离远近,绝不能让新娘走着去成亲,至于出嫁后那是另一码事。

▲ 1991 年 陕西横山

早期乡村交通不便,许多人家居住在大山里,甚至有人还没坐过汽车,县里也仅有那么一两台吉普车,长途车全集中在客运站,所以,能雇得起车的大户家人极少。

▲ 1991 年 陕西安塞

这样一来,接亲只能因地制宜,牲口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尤其在陕北。

▲ 1991 年 陕西安塞

接亲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新郎官事先要和女方娘家沟通好,婚礼这天能来多少客?有哪些贵客?嫁妆多少等细节都要搞清楚,然后根据来客去村里寻找毛驴。

▲ 1991 年 陕西安塞

如果是亲戚关系,毛驴可以随时牵走,关系一般就要两家交换,有点像换工,等这家娃结婚,他再把自家毛驴牵过来。

▲ 1993 年 甘肃华亭

对于小山村,毛驴凑不齐,那就得花钱雇,和现在婚庆公司租赁小汽车意思差不多。

▲ 1991 年 陕西横山

在陕一些地方,姑娘出嫁通常要 8 到 10 头毛驴,新娘不用说,娘家贵客必须每人一头,这样才显得体面。

贵客后面还跟着几辆毛驴车负责拉娘家喝喜酒的人,新娘嫁妆统统装在毛驴车上。

▲ 1991 年 陕西横山

接亲队伍里有多少头毛驴,就需要有多少牵驴的小男娃。

这里面学问很大,年幼娃娃牵不住,一旦毛驴受惊把新娘给摔倒了那可不得了,上年纪老人也不适合,总不能要长辈给晚辈牵驴,外人肯定会说闲话。

▲ 1991 年 陕西安塞

接亲队伍里,敲锣打鼓、吹唢呐这套班子打头阵,紧随其后的是牵毛驴的小男娃,以及参加婚礼的娘家人。

陕北风俗与关中有所不同,关中一般在中午 12 点整婚礼正式开始,而陕北是午后了。

▲ 1991 年 陕西安塞

这是因为陕北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有的新娘家距离远,如果赶在中午怕时间来不及。

于是,新娘头天晚上就要整装待发,天不亮就要动身,只要在天黑前赶到就行。

▲ 1991 年 陕西安塞

一时间,锣鼓喧天、乐声阵阵,黄土地上尘土飞扬,接亲队伍只要经过村庄,就敲打吹奏个不停,充满着浓郁的风土乡情。

▲ 1991 年 陕西横山

随着工业化进程,新娘骑毛驴不多见了,改为单车。

这个铁家伙到底好使,不像毛驴还要喂饲料才有力气,单车只要人有力气就行,两个轮子就能不停地转。

▲ 1991 年 陕西横山

只是黄土高原沟沟壑壑,人的动力不足,加上坐垫面积太小,还不如骑在毛驴上舒服。

但单车有档次,还时尚,就像私家车,坐在里面感觉特好。

▲ 1991 年 陕西横山

社会在不断变迁,接亲方式也在不断演变,毛驴、单车很快就退出历史舞台,流行起了冒浓烟的拖拉机,四个轮子到底比两个轮子跑得快,载重量远超毛驴和单车。

▲ 1991 年 陕西横山

虽然拖拉机连个顶篷都没有,但接亲队伍仍顶着寒风或酷暑,浩浩荡荡地迎接新娘。

但这个庞然大物在偏远山区又遇到新问题,由于故障率高,动不动就熄火了,新娘还要下来推车。

▲ 1991 年 陕西安塞

接亲可是卡着点,总不能深更半夜才把新娘接回家,喝喜酒的人哪受得了?都回家睡觉去了。

▲ 1991 年 陕西横山

拖拉机还遇到一个绕不过的难题,有些地方要过河,拖拉机开不到跟前,所以,对于山大沟深的地方,新娘还须下车走一段路程。

▲ 1991 年 陕西安塞

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拖拉机淘汰了,流行起了动力十足的大卡车。

这家伙可不得了,新娘和嫁妆统统能装下,只是在座次上有讲究,新娘必须坐在驾驶舱里。

那年头,能坐在驾驶舱里的都是头头脑脑,新娘当然自豪了。

▲ 1991 年 陕西安塞

婚车司机耳朵夹满了烟,嘴里还叼着烟,只要经过人多的地方就猛摁喇叭。

娃娃听到喇叭声都跑了出来,有的娃还特爱闻卡车排出的汽油味,回去就吹开了:" 汽车跑得比毛驴还快,一溜烟就不见了。"

▲ 1992 年 陕西志丹

从接亲看到黄土地变迁,早期的毛驴、单车、拖拉机、大卡车,再到如今的小汽车,婚车在快速演变,也愈来愈气派,如今没个十几辆高档小汽车,娘家人肯定会不高兴。

▲ 2005 年 陕西淳化

婚姻是人生大事,接亲只是婚姻的开始,虽然时代在变迁,但夫妻情感不能随意 " 变迁 ",应该像接亲的车轮那样,一路风雨兼程走到头。

▲ 1991 年 陕西横山

来源 / 草根

相关标签

陕西 陕北 客运站 甘肃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