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02-03
何以中国|非遗版春节的勃勃生机源于传承和创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2025 年的春节,看似寻常。滚滚烟尘、袅袅炊烟、浓浓酒香、声声祝福,组成了年的传统谱系,也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图腾。

然而,这个春节,又是自古以来最为特别的一个春节。作为首个非遗版春节,无论内涵还是氛围,都体现出更为宏大的境界。自此,春节的特殊意义又添了一层。

非遗版春节,绝不是概念的单纯拓展,而更是对春节实质的提炼、对春节理念的 " 雕琢 "。春节和非遗从来就是融为一体的,例如,在历史长河中,年画也好,剪纸也好,都以独特的形制托举着春节和世人的情愫。非遗,从来都是春节的一个窗口。

从另一个视角看,非遗版春节的降临,则扩宽了我们的视界,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春节的深沉韵味——世界非遗、中国春节,在过往相互成全,在今天环环相扣。在中国春节已经成为联合国假日的时代背景下,春节无形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春节从未像今天这样璀璨无边,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激情万丈。

君不见,从春晚舞台到各大城市,众多 " 歪果仁 " 登台亮相、展现才艺,也丝滑融入中国人的年味中?

君不见,从北方到南方,水饺和年糕频频打破地理和民俗的界限,成为中国人春节餐桌上的实用品和 " 吉祥物 "?

君不见,从线下到线上,年俗文化都以共同的方式牵引着人心?

可见,非遗版春节,是传统节日的现代共鸣。非遗版春节,突破了 " 文化拼盘 " 的局限,营造了和而不同、双向奔赴的语境。在这个特别的春节假日里,年俗不断回归,古老的节日不断进行着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非遗版春节,让传统年俗跳出混沌的记忆框架,在当代生活中找到新的演绎方式。这种变化,让老年人和年轻人、让中国人和 " 歪果仁 " 找到了更多鲜活的对话和交流方式。

我们看到,大年初五迎财神的传统,正在被一大批 Z 世代人所 " 接管 "。

我们看到,囿于一地的社火和游神,正在互联网上引发狂欢。

我们看到,当下已有近 20 个国家将农历新年定为法定节假日。

将散落在民间的年俗枝蔓重新拾起,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世界意义,这是非遗版春节在形制和内容上的重大变迁。这是一种还原之术,更是一种升华之术。

将司空见惯甚至熟视无睹的文化素材作为新的连接点,激发无限可能,这是非遗版春节在 " 终极意义 " 上的极力拓展。这是一种有形的力量,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春节岂止推杯换盏?岂止千里奔波?岂止依依惜别?我们在享受,也在沉思。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春节可以变得更为包容、更具动感。

非遗版春节,会如树一样不断生长、不断开枝、不断繁茂,刻画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非遗版春节特质会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活跃。这需要我们直面 AI 技术的考验和未来的各种挑战,通过发力推动文化建设,让传统年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英歌舞走进一些地方的校园,成为传统文化课程;游客在江南古镇体验打年糕、剪窗花,感受春节文化的魅力。凡此种种,都是非遗版春节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是非遗版春节的正确传承方式。

春节晚会上,王菲奉上一曲《世界赠予我的》,歌者的技惊四座、词境的温婉如昨,都让人难忘。" 有人放烟花,有人追晚风 ",道尽人世真谛,也道尽非遗版春节的勃勃生机。

现代快报 / 现代 + 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相关标签

春节 中国人 降临 联合国 吉祥物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