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城里,土门如同小寨、钟楼、边家村一样,是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名。而在贾平凹的小说《土门》中,这里则被描绘成一个有着独特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地方。远在唐朝,土门为开远门所在地,向东可直达春明门;唐蕃古道最兴盛时,每日都有无数商人赶着驼队,从这里西出长安,展开万里征途。只不过后来几经战乱,开远门荡然无存,只剩下了几块大土堆,于是,土门的名字才被叫开了。
01
曾经的人气商圈
现实中的土门,地处高新区、沣东新城、经开区、大兴新区四个新区交汇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早在 " 一五 " 时期,由于被规划为重点建设工业区,庆安厂、西安印钞厂、西安制药厂及西安机床厂等大中型企业相继在此建立。加上上世纪中叶,西北地区最宽、街景最靓的林荫大道——大庆路的建成,让处在这条路与沣惠北路交叉口的土门,顿然成了小商小贩的集散地,虽说那时候周围没什么高楼大厦,也没什么光鲜亮丽的购物中心,但宽阔路面上的交易人气却总是很旺,是西安西郊首屈一指的人气商圈。
然而,时过境迁,今天的土门早已无法同昔日相比,普普通通、平淡无奇不说,曾经的繁闹街景也悄然逝去。以至于今天很多人回想起千禧年时土门从早到晚的人流量,都恍如梦中。
" 那时候西安市最大的自行车交易市场就在这儿,啥车子都有,每天从早上到下午路边都是人 ……",一位小区的退休师傅说。
实际上,除了自行车,服装、日用百货、食品等商品也很丰富。每天中午或下班时间,周边的厂区工人、小区居民都会让这里人流量大增。
02
改造后 " 焕然一新 ",可人气没了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土门却渐渐显露出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的一面。改造势在必行,可一改就是十多年,如同被打上了 " 休止符 ",远远落后于小寨等地的发展。
资料显示, 2013 年,土门改造方案高调提出,规划以开远门为核心,打造总面积约 400 万平方米的中央活力区。到 2019 年,富力拿下土门 " 四村 " 四个地块共 175.643 亩,土门四村改造正式启动。随着一期改造的启动,土门二期改造也悄然而至。根据 " 大庆智路规划建设方案 " 的规划,土门改造再次被寄予厚望。虽规划面积相比此前的中央活力区缩减明显,四至范围向东偏移呈现出带状开发形态,但改造以西电集团搬迁为契机,完善后将突出智慧布局、智慧产业、智慧城市建设,倒是很令人期待。改造令土门新华批发市场、庆安建材市场及昆明路建材市场等相继关闭或面临拆迁,曾经的老旧建筑和脏乱差的城中村也逐渐被整洁的街道、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取而代之。特别是新建商业写字楼和住宅小区的拔地而起,极大提升了土门的城市形象。
但焕然一新后的土门,人气却降了下来,商圈发展也陷入平淡。
03
硬件提升,还能重拾商业繁荣吗?
套用托尔斯泰的一句话 "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 ,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许多商圈的衰落也大体类此,土门也概莫能外。
由于商业项目分散,未能形成集聚效应,改造后的土门商圈显然已无法吸引足够的客流。个别商业项目因波折不断,也给商圈整体带来了不小影响。以集乐里为例,这个原本备受期待的项目一直命运多舛。2012 年,街心花园因改造被拆,可投资数亿元的假日广场项目却几经波折未能瓜熟落地,后项目更名为集乐里,却又因资金问题让开业时间一再延迟。2023 年 9 月,这里虽迎来了第一批商户,但最终因人气惨淡,令不少商家撤店关门。到了去年,该项目再次被更名,然而重整前景仍不明朗。
除此之外,土门区域的产业与人口结构变化,也大大削减了这里的商业氛围。土门曾以工业为主,但随着老工业企业的搬迁或改造,新的产业对消费带动作用尚未充分显现,且周边人口结构所呈现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相对有限,故难以支撑大规模商业的快速发展。
尤其与二三十年前相比,商圈内的业态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特色与差异化。许多商场和店铺经营的商品和服务类似,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难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当今的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购物,更注重消费过程中的体验。可土门商圈内的商业项目,依然固着于传统,加上部分设施陈旧、购物环境不佳、缺乏人性化服务,以及公共交通不够便捷、停车困难等问题,也令消费者对前来消费望而却步。同时,电商平台的普及、社区商业的崛起,新兴商业地标不断涌现,均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使土门商圈的消费人群被进一步分流。
尽管土门在商业发展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整个商圈的改造,在城市面貌提升上,已毋容置疑取得了显著成果。倘假以时日,在商业定位、运营模式、品牌引进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打造具有特色的商业街区,吸引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同时大力提升消费体验,改善购物环境,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这里依然拥有无限潜力。
来源 / 东市西市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