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02-17
胡国庆:记录时代变迁100个关键词(16)上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2007 年 陕西紫阳

从业期间,我一直在关注乡村教育,深刻体会到山里娃求学之路有多么艰难。

▲ 1993 年 甘肃华亭

且不说城乡教育差距,一些乡村和大山里的孩子,仅在上学这段路程中所付出的艰辛,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和承受。

▲ 1997 年 陕西米脂

对于山里娃上学走个七八里地很正常,二三十里也不在少数。

由于山里交通不便,全靠两条腿奔跑在求学路上。所以,山里人称娃上学是 " 跑学 "。

▲ 2007 年 陕西紫阳

早期这种现象并不多见,在广袤的乡村,大点的村落都建有完小,娃娃上学相对方便些。

▲ 2000 年 陕西岐山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乡村生育率下降等因素,乡村念书的娃娃愈来愈少。

在一些偏远山区,曾经拥有几百人的学校,如今只有几个学生。

▲ 1994 年 陕西长武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只要有娃念书,教学设施就要配套齐全,这就导致大量的教育资源浪费。

▲ 1999 年 陕西白水

2001 年,为了优化教育资源,教育部门实施撤点并校,许多山里娃集中到乡镇中心学校去上学。

20 年间,全国一共消失 328672 所小学,平均每天消失 45 所。

▲ 1999 年 陕西勉县

然而,在西部一些贫困山区,由于一些学校不具备食宿条件,学生还要背着柴米油盐去上学,自己点火做饭。

▲ 2011 年 贵州罗甸

2007 年,我来到秦巴山区紫阳县绕溪乡采访,全乡 5 所小学没一所具备寄宿条件,学生娃每天要翻山越岭去上学,最远的有 20 多里山路。

▲ 2011 年 陕西镇巴

照此计算,小学 6 年累计要走 2 万多公里。尤其到了冬季,学生还要点着火把去上学。

▲ 2007 年 陕西紫阳

为了体验山里娃上学的艰难,我跟随几名小学生一起回家,其中年纪最小的 7 岁。

冬季日照短,放学后,几个娃加快了脚步,走到一个小山窝跟前,熟练地取出各自的火把。

▲ 2007 年 陕西紫阳

火把存放在这,是早上来校时走到这天刚蒙蒙亮,担心火把被雨水淋湿就存放在岩石下。

娃们很懂事,害怕我走不惯山路给掉了下去,前后把我夹在中间。

有个三年级小娃恳求我:" 记者叔叔认识的人多,能找人把这条路修一下就好了。"

听到这话,我心里很不是个滋味,这么小的娃就饱尝上学的艰难。

▲ 2007 年 陕西紫阳

娃们几乎是一路小跑,途中没休息,担心天黑了还要点火把。

走了好一会儿还没见到人家,我问还有多远?娃们说,翻过这座山梁就到了。

这时,我背着沉重的器材,累得实在走不动了,就来到最近的一个学生家里,其他几个娃继续前行。

▲ 2000 年 陕西镇安

学生娃到家后,赶紧将火把灭掉,放下书包就冲进灶房,端起一个大搪瓷碗,不一会儿就吃了个精光。

奶奶说,娃早起吃过饭,一直饿到现在,咋能受得了?我问奶奶为啥不买个手电筒?老人说电池太贵,一个月至少要花 40 多块钱,比买一箱方便面还贵,山里人咋舍得?

村里店铺有便宜的,娃去上学打个来回就没电了,还是火把顶用,山里到处是柴。娃们放学回来,都会给自己准备好第二天的火把。

▲ 2007 年 陕西紫阳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寒风中见山上多盏火把摇摇晃晃地向村口汇集,山里娃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 1997 年 陕西米脂

我在山里采访,经常会遇到一些感人故事。2007 年,就遇见一对同胞姐妹,6 岁的姐姐上一年级,4 岁的妹妹上学前班,姐妹俩的家距离学校有 8 里山路。

▲ 2007 年 陕西紫阳

因为路途远,小妹实在走不动,姐姐只好背着去上学。

小姐姐走不出多远,就累得要休息一会儿。

▲ 2007 年 陕西紫阳

看到这个小姐姐还没包谷秆高,背着小妹摇摇晃晃行走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上,谁见了心里都难过。

▲ 2007 年 陕西紫阳

2007 年,我再次来到秦岭山区采访乡村教育,陕西周至县厚畛子乡中心小学地处秦岭腹地,学校有 120 多名学生。

▲ 2007 年 陕西镇安

考虑到山里娃上学路途远,学校采取每半个月放 4 天假,其中有 14 个娃要翻过一座山梁,住在 40 里外的老县城村,且不通班车。

十几个娃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不等,由于娃年纪小,上学路上就要花去大半天功夫。

▲ 2005 年 陕西周至

村民说,山里经常会遇到各种野生动物,早期有个村民的脖子就被羚牛给咬断了。当地人出山时,手里都会拿着木棍,以防动物袭击。

我见每个娃手里拿着木棍,这才知道是用来抵御动物袭击。

▲ 1993 年 甘肃华亭

娃们团队意识很强,有个 6 年级大哥哥主动担任起了负责人。他说:" 每次上学就怕下大雨,河水暴涨,因为走小路,要跨越多条湍急的河流,去年就有个三年级的娃不慎掉到河里,幸好被石头卡住,衣服全湿透了。"

▲ 2007 年 陕西周至

只见娃们手拉手跃过一道道溪流,走走停停,互相帮助,确实体现出山里娃的团结友爱。

▲ 2005 年 陕西周至

下午 4 时许才见到农家炊烟,眼看快到家了,娃们心情特别激动,飞快地向各自家跑去。

▲ 1999 年 陕西勉县

看到孩子一蹦一跳的背影,深感山里娃求学之路有多么艰难,搁在一般家庭,哪怕娃将来是个文盲,都不会让去上学,这不仅是路途遥远,更重要的是人身安全。

2010 年 贵州关岭

2007 年,听说山里有所学校,小学生每天要划竹排过河上学,我开着车就跑去了。

陕西紫阳县尚坝小学有 110 名学生,学校门前有条渚河,岸边停靠着一副竹排,竹排上方有根 110 米长的钢丝绳固定在北岸树上,另一头固定在南岸的石头缝里。

▲ 2007 年 陕西紫阳

钢丝绳上套了若干个铁环,环里穿着一根小拇指粗的麻绳。

过河上学的娃要先抓住麻绳,将竹排从河对岸拽过来,等竹排停稳后,再小心翼翼地跃到竹排上。低年级娃跃不上去,必须由大人保护。

▲ 2007 年 陕西紫阳

掌舵人需要智慧和力量,紧紧地拽住钢丝绳,一点一点地将竹排划到河对岸。

这不仅需要技巧,还要胆量,一般老人和小娃绝对不敢单独过河。

▲ 2007 年 陕西紫阳

遇到河水暴涨,学校只能停课,没哪个勇士敢冒险,因为上下游 10 公里内仅有这副竹排。

每天早 7 点,家长要准时把娃送到河边,学校安排几名老师负责学生过河。

▲ 1997 年 陕西米脂

有一次下暴雨,竹排绳索断了,两名小学生不慎落入水中,幸好被及时营救了上来。

▲ 1997 年 陕西米脂

2005 年,就在这条河的下游 20 公里处曾发生一起特大沉船事故,摆渡船上 23 名学生全部落水,导致 10 名学生不幸遇难。

▲ 1997 年 陕西绥德

在偏远山区采访,发现一个现象,许多校园墙面上写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

▲ 1993 年 陕西咸阳

但在现实中,影响乡村教育的因素很多,高考的目的就是体现公平、公正,然而,每个学子求学之路未必是 " 一马平川 "。

▲ 2007 年 陕西周至

相关标签

陕西 求学 甘肃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