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火爆全球。截至 2 月 13 日,电影票房(含预售及海外票房)达到 100 亿元,成为我国首部百亿电影。
影片以颠覆性的叙事和超强的视觉审美享受,不仅创造了票房神话,也让 " 哪吒 " 这一传统文化符号焕发新生。在陕西,不少与哪吒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人物、景观文物得以苏醒,成为一道让人惊艳的风景线。
01
哪吒的父亲李靖是大唐 " 战神 "
哪吒出生在哪儿,国内众说纷纭,有天津说、安徽说和四川说等等。其实,哪吒是陕西人。
为啥?因为哪吒自报家门,其父为托塔天王李靖;而他是李靖与殷夫人(名素知)的第三个儿子。李靖是正儿八经的陕西三原人。史书记载,李靖,字药师,北周天和六年(571 年)生于雍州三原(今陕西咸阳三原县),他一生征战无数,南平萧铣、北灭突厥、西征吐谷浑,战功赫赫。生前被封卫国公,死后入祀武庙,与白起、韩信齐名,在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 中位列第八,是陪葬昭陵的著名大将。
正是由于功绩卓著,民间才把他和佛家毗沙门天王结合起来,最终演变成了 " 托塔天王 ",并在 " 封神 " 任陈塘关总兵。如今,在陕西礼泉县的昭陵博物馆,还保存着 " 大唐故尚书右仆射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司徒并州都督卫景武公之碑并序 ",即 " 李靖碑 "。
另外,位于三原县城北的鲁桥镇东里堡村的李靖故居,又名东里花园,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是唐代卫国公李靖的府邸,距今已有 1300 多年的历史,园内布局合理,风格别致,是驰名渭北的古典园林。
" 暮春天早热,邑居苦嚣烦。言从君子乐,乐彼李氏园。园中有草堂,池引泾水泉。开户西北望,还见嵯峨山 ……" 唐代贞元进士张籍《三原李氏园宴集》诗中描绘的 " 李氏园 " 就是李靖故居。
除了李靖,姜子牙也可以 " 证明 " 哪吒与陕西的关系。在《封神演义》里,姜子牙是封神的关键人物,也是哪吒的 " 师叔 ",更是哪吒的 " 领导 "。因为姜子牙和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都是元始天尊的徒弟,而哪吒担任大周的先锋官,姜子牙又是大周的丞相,而且,哪吒还是姜子牙在封神过程中崭露的头角,故而关系紧密。传说姜子牙在陕西宝鸡磻溪垂钓多年遇上周文王,至今磻溪的 " 姜子牙钓鱼台 " 还是当地著名景点。
02
陕西还有哪些地方与哪吒有关
哪吒火了以后,近来去李靖庄园、去昭陵博物馆看 " 李靖碑 " 的人多了,钓鱼台、周公庙也在春节期间游客络绎不绝。这些地方,均与封神故事相关,既是哪吒和姜子牙活动的重要地点,也是传说的背景支撑。而除了这些,陕西还有不少地方与哪吒有关。
如位于宝鸡市扶风县的野河山,近来就渐渐被人关注。相传周灭纣立国后,丞相姜子牙在此建台设法,在封山台上重新谱写封神榜,而神话中的哪吒,就是在这里上榜封的神。
野河山之外,电影中的陈塘关是哪吒的出生地和主要活动地。目前虽无确凿证据表明陈塘关就是潼关,但潼关一带地处黄河流域,民间常将其与哪吒闹海的传说相联系。而且,在《封神演义》中,作为西周反商的一处重要关口,潼关更是哪吒的主要战地之一,自然联系紧密。
还有,《哪吒 2》里,哪吒随师父太乙真人修行所处的玉虚宫,其建筑风格与陕西汉中的天师堂高度相似。
天师堂始建于东汉,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弘道圣地,其八卦形布局、飞檐斗拱和道教神像雕刻,几乎与电影中的玉虚宫相差无几。尤其天师堂核心建筑三清殿内供奉的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神像,更是与电影中传递出的庄严氛围神似。也正因如此,影片上映后,天师堂因与玉虚宫 " 撞脸 " 而成为网红打卡地。
03
哪吒2中不少物件源自陕西秦汉文物
哪吒电影中,还有不少物件与陕西文物有关。
如影片中太乙真人的法宝—— " 七色宝莲 ",其造型与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藏的 " 鎏金银竹节熏炉 "(博山炉)如出一辙。这件西汉文物出土于汉武帝茂陵,通体鎏金,炉盖雕刻层叠山峦,点燃香料时烟雾缭绕,宛如仙境。虽然在电影中这一文物被命名为 " 七色宝莲 ",但显然就是博山炉的型制。而且,博山炉的出土背景充满了故事性——它是汉武帝赐予姐姐阳信长公主的婚嫁贺礼,象征着富贵与安康,也传递着浓浓亲情,出现在影片中,正好与哪吒和师父、家人的羁绊主题不谋而合。
还有,《哪吒 2》中玉虚宫屋脊上的脊兽设计,实际上也源自陕西古建筑。唐代昭陵献殿遗址出土的鸱尾,是现存最早的屋脊装饰实物之一,其造型与大雁塔、钟楼等陕西古建筑的脊兽一脉相承,电影通过还原这些细节,将唐代建筑美学融入奇幻叙事,让观众在视觉震撼中感知历史的厚重。
陕西除了有一些 " 硬件 " 与哪吒相关,也有一些 " 软件 " 与哪吒相关联。如陕西一些如皮影戏、秦腔、剪纸等民间艺术形式,哪吒的形象便经常出现。其中,皮影艺人通过灵巧的双手,让哪吒在光影之间展现出各种精彩的动作和神态,为观众演绎着哪吒的传奇故事。剪纸艺人则用一把剪刀,将哪吒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纸上。
应该说,陕西的哪吒文化关联并非偶然。从李靖的历史足迹到古建筑技艺,从道教圣地到文物活化,这片土地始终是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试验场。正如导演饺子 " 五年磨一剑 " 的创作态度,陕西的文化传承也需要长期投入——保护遗产的同时,用现代语言讲好传统故事。
来源 / 东市西市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