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02-17
北京“体育八条”来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今天(2 月 17 日),北京市中小学开学第一天,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体育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即北京市中小学 " 体育八条 " 正式发布,旨在加快补齐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短板,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点如下 ↓

小学和初中每天 1 节体育课

推进 " 体育选项走班制 " 教学试点

要打造效果显著的体育课。

课时方面有所增加,小学和初中每天 1 节体育课;高中每周 3~5 节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不少于 45 分钟的体育锻炼。每节体育课安排不少于 10 分钟体能练习。

在体育课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切实做好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监测,杜绝 " 说教课 " 和 " 不出汗 " 的体育课。

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课,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杜绝 " 阴阳课表 "。

" 三大球 " 至少 1 项纳入体育课必修

普及推广冰雪运动

小学、初中要将 " 三大球 " 至少 1 项纳入体育课必修内容,高中要开设 " 三大球 " 模块教学。

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冰雪运动的普及推广活动,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应将冰雪内容列入体育课开展教学,支持建设市级冰雪项目高水平学生社团。

义务教育阶段每名学生掌握

至少 2 项运动技能

充分利用大课间和课后服务,组织学生开展球类、跳绳、踢毽、跳皮筋等不少于 10 个项目的轮换活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每名学生掌握至少 2 项运动技能。

要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 2 小时。其中至少要有 1 小时中等及以上强度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肌肉力量、骨骼强健和心肺功能的发展。

针对不同场地条件、不同年级,制定不同的跑步距离,建议:小学 1 — 2 年级每次 200~500 米,3 — 4 年级 600~800 米,5 — 6 年级 800~1000 米,初中 1500 米以上,高中 2000 米以上。学校每年要组织全员参加的冬季长跑或春季接力跑活动。

小学每学期不少于 5 场班级联赛

其中至少组织 1 场 " 三大球 "

文件首次在北京中小学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的 " 班级赛 "。

要求每学期组织班级联赛,小学每班不少于 5 场,初中不少于 4 场,高中不少于 3 场。其中,至少组织 1 场 " 三大球 " 班级赛。

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特色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应 " 三大球 " 班级联赛,每班每学期不少于 5 场。

学校或集团校每年春季、秋季应分别举办 1 次全员参与的体育节和运动会。优化市级小学生运动会的办赛形式,将全市集中举办调整为同一时段由各学校分散举办。

科学精准提升学生体质

学生线上 " 健康师 " 即将上线

此外,要科学精准提升学生体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建立学生线上 " 健康师 " 辅助机制。

针对体测成绩良好以下的学生,学校要精准区分学生类型,科学设计锻炼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各区要针对本区体质健康统测排名后三分之一的学校,精准实施帮扶计划,因地制宜制定改进和提升方案。针对体质健康测试中的薄弱项目,实行弱项强健行动。

强化提升学生上肢力量,小学、初中要在 2025 年底前配齐单杠等体育设施。北京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年级锻炼标准。

小学四五六年级测试单杠直臂悬垂,男生分别要达到 30 秒、40 秒和 50 秒,女生分别要达到 20 秒、30 秒和 40 秒,此外男生还需加测斜身引体,四到六年级要分别达到 20 次、30 次和 40 次。

从小学六年级、初中直到高中阶段,男生引体向上分别要达到 2 次、5 次、7 次、9 次、12 次、14 次和 16 次。女生斜身引体要达到 10 次、16 次和 24 次,该项目女生九年级之后不作要求。

选优配齐体育教师

可聘用 " 银龄 " 教师和编外兼职体育教师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要选优配齐体育教师,编制不足的学校可聘用 " 银龄 " 教师和编外兼职体育教师(包括教练员、退役运动员)。

实施体育教师培训提升计划,到 2027 年底,各区要对体育教师轮训一遍。

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将体育教师承担的体育课间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育家庭作业、课余训练、体育竞赛、课后服务等工作统筹计入教师工作量。

深入推进体教融合

发挥体育部门在体育科研、竞赛组织、场馆使用、运动员和教练员选派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和资源,探索建立体校与中小学结对发展的创新模式,原则上市级体校与不少于 2 所学校结对,区体校与不少于 5 所学校结对,体校副校长兼任结对学校副校长。

区体育部门要根据学校需求,安排体校教练员、优秀退役运动员等,每周指导学生开展至少 1 次专项训练,并对体育教师进行专门辅导,每年举办至少一期 " 三大球 "、田径、游泳等项目体育教师运动训练培训班。各区每年组织不少于 10 场 " 冠军进校园 " 活动。

鼓励学校周边有条件的社会体育场馆设施对学校免费开放,服务学校开展运动会、体育考试等活动,优化体育资源配置与高效利用。支持学校与社区、公园、高校等社会体育场馆签订协议建立共享机制。

以上要求

全部纳入中小学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评价机制,加强督导检查。

进一步突出学生实际获得,将体质提升、技能增强、运动参与、习惯养成等作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

充分发挥督导评价的 " 指挥棒 " 作用,将本措施中各项要求,纳入学校体育专项督导和中小学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对工作推进缓慢、各项措施落实不到位和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下降的学校,要建立检查结果反馈机制。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体育 初中 教学 中小学 高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