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02-17
【金融棒棒糖】卖碳赚得150万!陕北小县“资本觉醒”启示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不知不觉,陕西竟领跑了全国水土碳汇市场大半个身位。

1月7日,榆林米脂高西沟村,完成了一笔 " 淤地坝碳汇 " 的全国首单。交易过程中,米脂县平台公司代表该村村委,将 2 万吨碳汇指标、以 150 万元的价格出让给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金泰氯碱公司),均价达 75 元 / 吨,创全国之最。

我们注意到,这种自然资源的 " 点绿成金 " 似乎正在成为陕西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之一。

01

细分赛道:陕西跑在全国前列

那么,淤地坝碳汇是什么呢?

淤地坝(见下图)是通过修建一层层截流坝,将黄土高原的沟壑改造成淤积土地,此举不仅具有固碳、减排作用,也能在新增土地上种植作物和培育自然林草,进一步 " 开源 " 增汇。由此产生的淤地坝碳汇,属水土保持碳汇的一项细分门类。

聚焦交易环节,补充下当前碳汇交易的两大市场。

目前大抵可分为 "CCER" 与 " 地方试点碳市场 " 两种模式。前者是全国流通,由发改委负责审批核准,后者是地方有限流转,由各市 ( 区 ) 环境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核算管理。

其中重要区别在于 "CCER" 当前仅造林碳汇(下设 7 种细分方法学)、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等 4 种方法学获批备案,而地方试点碳市场则对那些尚未被纳入 CCER 方法学的碳汇项目进行交易,但不能为重点排放行业抵销排放配额。

目前,陕西已完成 3 笔水土碳汇交易,分别为宝塔区薛张小流域项目、绥德辛店沟项目、米脂高西沟项目,均参与的是 " 地方试点碳市场 "。

这些水土碳汇是如何定价的呢?

综合现有 14 个省(自治区)共有 19 笔交易情况来看,一是受供需关系影响,自 CCER 在 2024 年 1 月重启后,均价从 63.5 元 / 吨上涨至今年年初的 100 元 / 吨水平,提价幅度约 57.48%。这无疑会为水土碳汇的定价提供有效参考。二是由项目质量决定,据《中新刊》信息,目前未纳入 CCER 的碳汇交易,多由双方协商定价而来,项目环境治理程度也会对交易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而陕西当前 3 个成交项目综合治理度分别为 75%、80% 与 78%,林草覆盖率分别达 65%、75% 与 70% 以上。愈发优质的碳汇项目,结合日渐上涨的价格走势,也让交易端提价成为必然。

进一步观察现有项目,我们注意到陕西已跑到全国前列。

不仅在交易次数、累计出让碳汇量上实现领跑,其 3 笔交易的碳汇均价达 55.33 元 / 吨,远超各有 2 笔交易的江西与福建,均价分别是 33 元 / 吨与 18 元 / 吨。

值得注意的是,这 3 笔交易还正在朝向多元化方向进行探索。出让方不再局限于将全部水土碳汇作为单一商品打包出售,如辛店沟,就选择将碳汇与康养项目经营权、农作物所有权打包交易;高西沟则是拆分了淤地坝碳汇,单独出售。就此完成了细分领域的全国首单。

02

米脂觉醒:县域国资集中发力

那么,国资运营公司出手有哪些优势呢?

其一是财政系统 " 信用背书 "。

米脂县财政局下属公司还包括米脂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依托于当地财政的 " 资本意识 ",将便于项目对接体系内金融机构,利于项目后续资本运作。

其二是县域国资 " 攒局能力 "。

作为县级国资平台,不仅便于在全县范围进行政策引导,进一步调动村集体及民众参与意愿,且能更好地整合当地政府资源、统筹高西沟全村超 121 座淤地坝资源开发,为其碳汇项目的申请、交易打通上中下游资源,如对接碳汇审核机构、匹配碳汇金融产品、参与碳减排运营等。

在我们的观察中,区域国资统筹推动当地碳汇交易在陕西已有先例。

早在榆阳区开展林业碳汇试点的 2021 年,榆林市榆阳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就取得了榆阳国资碳汇造林项目的授权,此后统一开发、运营。

随着全省碳汇的顶层设计与市场框架不断完善,这一项目的市场动作也频繁释出,屡屡刷新榆林首例。如项目组成部分之一的小纪汗林场在 2022 年率先完成碳汇监测与评估。1 年后,该林场成功将 20 万吨碳汇,转让给了中海油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作价 1000 万元,完成了榆林首单 CCER 林业碳汇交易。此后不久,该项目正式入选 CCER 首批造林碳汇项目。

事实上,我们注意到米脂县国资运营公司早已开启市场化转型。

最近几年,该公司正在朝向 " 新能源 "" 碳减排 " 产业化不断加码。2023 年以来,公司先后与 " 品源石油 "" 阳泰油井 " 等陕北民企,混改成立了两家新能源公司;2024 年 9 月,又与中石油地方公司 " 唐山冀东石油 " 合作签约,设立米脂县冀油能源发展公司,主营业务包含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的技术研发。

回到此次淤地坝碳汇交易,该项目显然也找到了合适的受让方。

陕投集团旗下的金泰氯碱公司因其行业特性,大概率面临碳汇配额不足的窘境。这一点也能从当前整体受让方行业属性中得到佐证,截至目前,共有 25 家参与受让企业有过明确披露,其中来自制造、采矿、电力等 " 高耗碳 " 行业的公司占比,就超过 40%。

03

分红至个人:碳汇助力乡村振兴

面对 " 碳中和 " 这一宏大议题,作为本土财经观察者,我们想从朴素视角来观察碳汇交易的 " 基层动力 " 来源。

因为在此单淤地坝碳汇交易的收益用途中我们注意到了 " 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 表述,当下能够联想到的即为 " 向村民分红 "。事实上,碳汇交易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而在我们的观察中,陕西已然形成多种模式。

一是统筹主导下的 " 集体发财 "。

这类项目通常依托于集体资产,由村集体统筹交易后向村民分红。如涉及 4 个行政村的薛张小流域流域水土保持碳汇项目于 2024 年 9 月以 543.6 万元的交易额成功转让 15.1 万吨碳汇,并将部分收益向村民分红;如榆林市榆阳区计划在全区 80 个脱贫村各整合 5000 亩林草资源,向林业部门申请发放林业碳票,每村预计将稳定实现收入 5 万元 / 年。

二是个人创业中的 " 独立增收 "。

这类项目 " 原始资产 " 通常为村民个人,收入亦将由个人所有。如林农柴平贵与其他 3 名林农依托 2083 亩林地领到咸阳市首批林业碳票,并于 2022 年 3 月通过竞价获得 8.7 万元收入;如承包了 5000 亩槐树林的礼泉县村民黄岚于 2024 年 8 月通过碳票交易获得 26.8 万元收入。

可以看出的是,碳汇交易当前虽然仅处于探索阶段,但其商业模型已在陕西初具雏形,面对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乏力的现状,不乏为一项带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而新事物总归需要 " 全局推动者 "。

我们观察到,在政策密集推动下咸阳、榆林、商洛等第已经跑在省内碳汇交易前列。其中榆林榆阳区自 2021 年以来相继成立《榆阳区林业碳汇项目领导小组》、出台《榆阳区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咸阳则于 2022 年确定为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市,并以三项机制、四大行动、四个支撑的 "344" 模式编制了《咸阳市林业碳汇发展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实现 " 点绿成金 " 眼下最紧迫的任务是打开全国性市场,目前榆林与咸阳均已形成接入 CCER 计划。

当然金融力量也没有缺席。不仅榆林榆阳区联合榆林农商银行率先于 2021 年建立碳汇金融服务中心,为企业、碳票持有者提供碳票交易、结算、管理等碳票金融服务,兴业银行则在 2024 年将 "CCER+贷款 " 业务模式引入西安,完成了 4700 万元的陕西乃至整个西北首笔 CCER 开发挂钩贷款。

行文至此,在新兴事物的发展洪流中我们乐见陕西首单频出,尤其是在县域 " 资本意识觉醒 " 与 " 民间创业氛围 " 中,我们亦期待有更多主体通过参与碳汇交易提升陕西乡村振兴活力。

来源 / 金融棒棒糖

相关标签

陕西 法学 乡村振兴 开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