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电影 02-18
242个镜头,200小时,AI短片《鬼饮食》如何展现赛博美食里的人性挣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文 | 酸梅汤

AI 作品《鬼饮食》不仅在技术创新和艺术探索上取得了显著突破,还通过独特的本土文化背景,展现了作者对现实议题的思考。

沸腾的麻辣锅底汩汩冒泡,几颗鱼头在这锅汤里完全动弹不得,隐喻着等待被黑色势力宰割的《鬼饮食》主角徐夏。

" 鬼饮食 " 是指西南地区凌晨时分的街边小食摊,影片以其为背景,讲述了徐夏为了给父亲看病,陷入了暴力和谋杀的故事,探讨了人在规则与良心之间的挣扎,以及命运对人的束缚。

而令人惊喜的是,它是一部由 AI 制作完成的黑色犯罪短片

其为 B 站 " 奇点剧场 " 的系列作品,由程序员出身的AI 创作者 Jim HuiHui用时三个月完成,曾于 2024 年 12 月获得了Independent Shorts Awards的最佳动画短片金奖。

△ Independent Shorts Awards

从成片效果看,影片不仅在技术创新和艺术探索上取得了显著突破,还通过独特的本土文化背景,展现了作者对现实议题的思考

不仅仅是一部技术实验作品,更具思想深度和人文表达。

为此,极客电影对 Jim HuiHui 进行了专访,邀请对方分享了《鬼饮食》的创作过程、对于 AI 创作的观点和看法,旨在探索科技与艺术的创作边界。

△ Jim HuiHui

对于艺术家而言,科技起到了解放生产力的作用,而艺术的想象力同样可以反哺科技创作。二者双向赋能,共同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谈及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创作感悟,Jim HuiHui 晶晖坦言:

艺术家关于星空画作的浪漫想象,成为了驱动了科学家探索外太空的动力。

多款 AI 工具排列组合,《鬼饮食》落地生根

2024 年,Jim HuiHui 在 B 站上传了自己的第一部 AI 短片《春雨》,随后被 AI 板块负责人发现,并邀请他参加 B 站年终举办的AI 影像视觉大赛,Jim HuiHui 亦因此获得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 《春雨》剧照

" 我现在都觉得《鬼饮食》的创作契机无比奢侈 ",Jim HuiHui 这样形容《鬼饮食》的诞生。

毕竟,在降本增效的时代里,如何平衡作品的商业性与艺术价值始终是各大平台与内容创作者不可回避的挑战

而 B 站为了尝试拓展内容边界,在忽略商业考量的情况下,于去年 7 月邀请几位 AI 内容创作者在" 奇点剧场 "进行 AI 短片的创作,Jim HuiHui 也因此用三个月的时间打磨出了《鬼饮食》这部作品

回忆起《鬼饮食》的创作灵感,还要起源于 2019 年。

彼时,Jim HuiHui 看了一部由刁亦男导演、胡歌、桂纶镁主演的黑色犯罪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影片中,各路人士各自心怀鬼胎,相继被卷入犯罪漩涡,这令 Jim HuiHui 窥探到了传统类型片全新的生命力,创意由此萌生。

△ 《鬼饮食》里的徐夏

△ 《南方车站的聚会》中胡歌饰 演的周泽农

故事的雏形真正出现则是在 2021 年,疫情期间,Jim HuiHui 和几个好友组成了写作小组计划,大家定期选择主题,撰写故事短片,Jim HuiHui 当时就写出了第一版《鬼饮食》的故事,即绝望的县城青年,如何面对人生困境。

接到 B 站邀请时,出于时间考虑,Jim HuiHui 选择了这个故事加以完善。

Jim HuiHui 直言:

我希望讲好家乡故事,也想把自己的经历与家乡元素结合起来,这是我创作的私心。

在剧本阶段,Jim HuiHui 并未启用 AI 工具,真正用上 AI 工具的环节是出图和视频

2023 年时,Jim HuiHui 就开始尝试使用 Midjourney,并自学了一些概念美术,再加上他本职工作是游戏行业,对于场景的搭建驾轻就熟,这些经历也为他后来的 AI 创作积累了扎实的基本功。

尽管 AI 工具多种多样,但在实操过程中,很多限制也令内容创作者苦不堪言。

Jim HuiHui 尽可能采取最优解的排列组合方式,从而取长补短,比如可灵在在 " 图生视频 " 方面更能理解中文语境,对中文提示词更为支持,服饰和动作更容易生成,还能支持各种尺寸。

创作过程中,Jim HuiHui 通过简单的提示词勾勒出了万哥和李佳佳的形象,万哥就是穿运动服、戴墨镜的光头,李佳佳则是红衣、大波浪的 90 年代港风女郎。

△ 李佳佳的形象参考 90 年代港风女郎

AI 生图时,Jim HuiHui 参考了动画导演汤浅政明和漫画家拓植义春的风格,并用 Midjourney 的 Describe 功能反复优化关键词,总算达到了想要的效果。

△ 汤浅政明导演作品《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剧照

△ 漫画家拓植义春作品

做视频时,Jim HuiHui 用即梦 AI 处理动作镜头,Pika 搭建场景镜头、说话动画,并用可灵承担了大部分的镜头

对口型配音时,AI 的短处开始暴露,当人物没有处于完全正面时,AI 并不容易识别,而且所有的镜头、动作、表情都在移动,这时只能让配音老师通过 " 笨方式 " 根据视频的口型来配音。

△ 配音老师根据《鬼饮食》中 AI 生成的人物口型配音

与 AI 共创内容时,Jim HuiHui 一边驯化 AI,一边迎合 AI,这也是大多数内容创作者面临的挑战,即根本无法随心所欲指挥 AI。

02 技术与艺术双向融合,享受与探索不确定性

虽然 Jim HuiHui 尽可能规避 AI 工具的短处,但有些内容 bug 仍然难以避免,包括老生常谈的内容一致性问题,就像《鬼饮食》短片中的朱总前后出现好像不是同一个人。

△ 朱总前后出现的形象不一致

对此,Jim HuiHui 解释道:

写提示词的时候,我们很难精准地描述出一个人在当下心情状态时的面度特征,AI 也会存在理解偏差。

而且 AI 创作还存在镜头限制,很多主体性的镜头都比较难处理。

除此之外,有时候,AI 出图和生成视频都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毕竟,AI 也在不断更新迭代。

关于这些问题,Jim HuiHui 只得在创作时通过训练模型、优化提示词等方式不断与 AI 磨合。直到最终成片时,《鬼饮食》也存在细节问题,比如公交车出现了六个轮子,Jim HuiHui 笑着解释道:" 这个就当成小彩蛋吧,也算是保留了自己不完善的特色。"

△ 六个轮子的公交车

Jim HuiHui 这样形容借助 AI 工具进行创作的初衷,创作者与 AI 相处,很像人与人相处的过程,

你永远都不知道对方会出什么招,发表什么言论,它的情感共识有时很强,有时比你想象得弱,你根本没有办法定义它,所以两个人的感情充满着惊喜跟期待。

有时,Jim HuiHui 无比享受 AI 带来的精彩瞬间,比如生成镜头时,AI 会夹杂一些提示词之外的拉伸拉近镜头,手持晃动镜头等,这些惊喜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 Jim HuiHui 的创作灵感,并在反复优化中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当然,目前 AI 亦有很大的局限性,且优劣势和传统制作逻辑相反,比如 AI 生成宏大场景时相对容易,但涉及到近身肉搏相对困难,无法做出拳拳到肉的效果,仿佛在打空气,而且 AI 场景的割裂感较强,这些都需要创作者后期反复修改。

△ 近身肉搏无法做出拳拳到肉的效果

由于经常看传统黑帮动作片,并且反复琢磨电影镜头,Jim HuiHui 对于这种情况完全可以应付自如。

不过,使用 AI 的这种不确定性恰恰是创作最本真的魅力。

有时效果是加,有时效果是减,这也是 AI 内容创作者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无论好坏,都需要全盘接纳。

关于 AI 需要改进的方向,Jim HuiHui 表示:

我希望 AI 一方面可以在小细节上越来越精致,另一方面可以做出连续性的场景。

谈到给新锐 AI 内容创作者的建议,Jim HuiHui 认为,大家可以浅尝辄止地试一下每一项 AI 工具,比如 AI 画图、AI 音乐等。

但使用 AI 创作首先需要有一个内容载体,比如写一首歌、做一支音乐 MV、做一支短片等,他表示:

当你拥有了清晰的创作方向时,就会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03 挖掘内容独特性,迎接机遇和挑战

去年 12 月,快手可灵 AI 联合 9 位导演发起的首个「可灵 AI 导演共创计划」作品在快手上线,并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举行了首映礼和馆藏仪式。

这标志着中国电影正式接纳 AI," 信息 + 技术升级 " 无疑促成了未来红海。

△ 「可灵 AI 导演共创计划」活动现场

随着 Sora、可灵、即梦等 AI 生成视频的工具被大规模应用,新入局的内容创作者势必呈指数倍趋势增加,内容行业的红海即将来临,被淘汰、被取代的焦虑感始终犹如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紧紧悬在每一位内容创作者的头顶。

Jim HuiHui 对此倒是持有乐观态度,在他看来,

内容创作者应保持自己独特的优势,也可以围绕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方向,在小众市场进行创作,多元化内容对于整个内容行业也是健康的状态。

至于是否会被 AI 取代,Jim HuiHui 觉得不太可能,AI 作为辅助工具,无法摸索到人类的情感核心,缺少情绪共鸣,不加思考地批量化使用 AI 生成内容,就意味着同质化。

Jim HuiHui 直言:

如果内容创作者被淘汰,一定不是 AI 的问题,技术只是中性工具。使用 AI 创作,源头永远是内容创作者头脑中坚定的想法,并在 AI 辅助的过程中反复优化。

由于 Jim HuiHui 在美国留学,他对国内外的 AI 工具都有所涉猎,也在这个过程中窥见了国内外 AI 产品的分野。

根据 Jim HuiHui 的观察,他发现国内的 AI 视频工具公司与创作者走得很近,沟通效率极高。

大家可以双向指出问题,共同进步。但国外却恰恰相反,Jim HuiHui 曾经申请了 Sora、谷歌的使用资格,结果好几个月都没收到任何反馈,其他内容创作者与国外 AI 视频公司合作的过程同样磕磕绊绊。

除此之外,内容创作者也面临着共同困境,比如如何绞尽脑汁做出一个好的故事,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里,做出更好的内容产品,而 AI 的加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创作成本。

自从 AI 创作进入爆发期后,视频内容生态愈发鱼龙混杂。观众作为裁判员,自然而然会做出内容筛选。

无论何时,内容都是核心和源动力,大浪淘沙之下,最终留下来的一定是内容精品。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b站 艺术 技术创新 程序员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