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季雨)一个小区却有两家物业公司,物业费 " 拉锯战 " 一触即发。这起涉 " 双物业 " 的交费纠纷案缘何而起?小区业主的物业费又该交给谁呢?日前,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对外发布了这样一起案例。
2017 年盛夏,某小区与江苏某物业公司签订临时托管协议,开启首段 " 物业服务马拉松 "。半年后,双方正式签订三年服务合约。2021 年冬末,小区业委会作出与江苏某物业公司的续签物业服务决定,该决定在 2023 年早春被法院撤销。此时物业公司仍在坚守,一直为小区业主提供物业服务。
2023 年 3 月底,事情发生了 " 小插曲 "。小区内的商铺业主上海某科技公司另辟蹊径,与江苏某企业管理公司签订服务协议,约定由某企业管理公司为其提供物业服务,并拒交原物业费用。原物业公司遂将上海某科技公司诉至法院,索要 2023 年 4 月至 2024 年 5 月欠付的 8 万余元物业费。
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即便合约到期,在未选出新物业前,原服务方持续履职即构成事实服务,业主应当支付物业服务费用。本案中 2018 年合约虽未明示涵盖商业区,但服务标准与收费细则已暗含全区域管理,商铺业主难逃交费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也明确,选聘物业属业主共同决定事项,需 " 双三分之二 " 业主表决。本案商业区与住宅区本属同一管理单元,个别商户业主与第三方私签物业服务协议如同 " 越位射门 ",应属无效。
最终,法院判决上海某科技公司向江苏某物业公司全额支付 8 万余元物业费,判决后被告不服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就此,这场物业费 " 拉锯战 " 终被画上了休止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