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赣两地的实力对比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2024 年两省 GDP 差值达到 1336 亿之时,江西新三板民企长林管道(872482 )已悄然动身,同陕企三五五三合资成立长青防务(江西)科技有限公司,引发我们注意的关键信息是:三五五三指向了一家西工大科转企业,且系无形资产入股。
这个与陕西竞争最激烈的大省,已经抓住了陕西最大的比较优势。
01
江西老板拼团:陕企技术入股
合资公司长青防务的参与投资者很多,我们将其分类穿透。
陕西侧共有两家出资主体,三五五三无形资产作价 882.36 万元,持股 30%;何俊峰以无形资产出资 58.824 万元。前者是由西工大科转公司天视致远持股 50%,作为科转核心的谷文韬教授,在其中持股 10%。投资者何俊峰的资料则相对较少,只知道其为西安人士。
再来看江西侧。
长青电器(38%)为长林管道的控股子公司,长林鑫源则为长林管道的股东,实控人均为李兆丰,余下的杨万顺、束文芳、罗文三人也均为李兆丰的合作伙伴,7 个主体共同出资 2000.016 万。
我们重点关注公告主体长林管道。
该公司是一家从事 " 油气管道不停输带压开孔封堵技术设备 " 的公司,主要客户为国内各大中城市燃气公司以及各大石油、燃气管道公司等涉及管道服务公司。
过去长林管道一直在自己的行业内干得不错,2018 年— 2021 年期间,该公司的营收一直维持在 2500 万左右,且毛利率维持在 40% 以上,最高的一年毛利率达到 46.23%,平均下来一年赚个 400 万元的净利润还是可以的。
但奈何管道维修是一个较为细分以及发展历史较长的行业,高增长期已经结束,市场进入成熟阶段。
好处是客单较为稳定,坏处就是想再进一步很难。
该公司的公告也明确提出:挂牌公司经营情况持续徘徊,在原有领域大幅提升盈利水平难度增加。
那就换个赛道竞争。
2022 年长林管道开始其登陆新三板的首次并购,以 1742.45 万元收购长青电器 38.25% 股权,从选择标的质量看其选择的眼光也十分精准。
其一长青电器是一家军民两用企业,为多种军用车辆提供 " 电路旋转连接器 " 配件,天然具有行业垄断性且订单稳定。
其二长青电器所处的行业非常细分,因此竞争对手极少,后续有充足的成长空间。
其三长林管道此前持有长青电器 12.72% 的股份,意味着此番收购前就已经对标的进行过长期观察。
收购完成的 2023 年的年报显示,长林电器为公司贡献 2099 万的营收,以及 103 万的净利润,几乎占到对应公司的一半。
说了这么多,金融棒棒糖想要表达的观点是长林管道虽然是一家 " 小公司 ",但有一颗进取心而且在业务拓展展现出相应的 " 精明 ",因此我们对于此番他们同陕企的携手保持乐观。
02
早期科转:产业资本提前入场
将目光移至三五五三背后的天视致远。
该公司的成立于 2016 年,彼时还是西工大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初期,其作为西工大产学研政策改革后第一家先行试点单位成立,基于 " 研试产一体化 " 模式成立。
该模式是由研究团队 + 工程化中心 + 产业化公司三者共同进行技术转化。
其中学校科研团队负责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学校工程化中心负责开展技术成果中试和工程化,实现 " 技术变产品 ",最后寻找企业家(产业方)合作,建立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公司。
为此我们注意到成立的股东名单中,不仅有教授、民企讯智机电和西工大资管的参与,产业资本也提前下场介入。陕飞维科、汉江机床、两家国企单位均持有 20% 的股份。后来汉江机床在 2019 年是选择退出,陕飞维科仍持股 10.00%。
对比目前陕西科转企业,先跑出成果再对接资本融资的模式," 研试产一体化 " 模式无疑先行一步确认了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同时还可以依靠产业资本给予订单保障公司的生存,教授创业的风险显然就降低很多。
得益于产业资本的提前入场,不同于其他初创公司寻找代工厂的制造模式,天视致远很快具备完备的装备生产制造能力。
加工设备上 " 拥有各类机械加工设备、焊接设备、热处理设备等 1500 余台(其中精、大、稀设备 158 台),拥有亚洲最大的恒温车间面积近 1 万 5 千余平米 ",这还是几年前的数据。
检测设备上 " 拥有海克斯康三座标测量仪、激光跟踪仪、德国克林贝格 P65 齿轮检测中心等各种精密检测、计量仪器仪表 1300 台套。拥有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分析仪、多通道协 议分析示波器、电子负载等电测仪器 30 余套。"
" 天胡开局 " 的天视致远业务同时涉及到多个领域,例如:航空航天领域智能化非标装备与生产线、半物理仿真系统与专测设备、结构拓扑优化与轻量化设计、航空地随设备及特种装备等。
就此而言,我们认为江西民企选择天视致远合作的三点原因也得以清晰:一是看中其能够通过嫁接行业企业高效的工程能力和经验,快速切入行业前端领域;
二是天视致远的产品专利能够直接与生产应用相结合,应用前景有保障;
三是在通过长林电器进入军工赛道后,天视致远军民融合的企业或许能够与其形成产业协同。
03
差值 1336 亿:科研辐射的思考
江西自带的 " 话题性 ",一直在互联网上热闹,但回到现实经济生活中江西难免惆怅。
2020、2021 年时,江西同陕西的 GDP 差值大幅缩小,分别为 490.41 亿以及 181.2 亿,当时关于江西超越陕西的话题络绎不绝,但 2022 年之后的双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直到 2023 年 GDP 重回千亿差值,且在 2024 年时达到 1336.27 亿,为近五年最大。
不过对于江西自身而言 5.1% 的 GDP 增速,已经创下近三年的增速新高,并展现出服务业在 " 稳 ",工业在 " 跑 " 的特质。
江西 2024 年三产结构分别为 7.6:40:52.4,其中第三产业占比超一半,总量为 17908.8 亿元,成为江西经济的基本盘,增速达到 4.2%,保持稳定增长。
二产占比其次,作为近些年江西的主要发力点,总量为 13688.6 亿元,增速为三产最高,达到 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 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7 个百分点,且结构在不断改善。
例如传统的采矿业增加值下降 5.6%,则制造业增长 9.1%。更为详细的数据是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12.5%、13.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 21.7%、33.6%,占比分别提高 1.9、2.0 个百分点。
既然要将工业作为增长的新引擎,如今的江西最缺的反而是科技创新能力,2023 年江西的(R&D)经费投入总量达 604.1 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为 1.88%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5%),排名全国 17 位,陕西则为 11 位。这一点在其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有明确提及。
联系到此次江西民企携手西工大科转的案例上,对于两方的携手,金融棒棒糖受到的启发是:
作为科教大省陕西的许多科技成果更多的核心,并不类似于 " 杭州六小龙 " 的零到一的基础理论创新,而是基于现有工业成果的转型升级,对于江西一类需要产业转型升级的区域会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如果延展到更多广阔的中西部地区,陕西科创资源将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
来源 / 金融棒棒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