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奔驰全新固态电池测试车开启道路测试的新闻传出,瞬间将资本市场的眼光重新聚焦于固态电池领域。因性能安全、续航强劲等功能,让固态电池被认为是新一代电动车动力电池的技术方向,其将打开锂电产业万亿级市场空间。
据了解,奔驰的固态电池名为 "Solstice",采用锂金属负极、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具有 450 Wh/kg 的高能量密度,续航却可以达到近 1000 公里(600 英里),同时在高温(超过 90°C)下依然能稳定运行,减少了电池过热的风险,计划 2028 年商业化量产。
能够突破 450Wh/kg 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在中国其实早已出现,去年 11 月,固态电池厂商欣界能源发布了全球首款高能量锂金属固态电池—— " 猎鹰 ",能量密度达到 480Wh/kg,远超出了传统电池的两倍以上。并且该款固态电池,已经运用至亿航智能的 eVTOL 飞行器上,经过公证的测试数据显示:单次续航达 48 分 10 秒,较此前提升 60% — 90%,刷新了同类产品的安全飞行记录。
值得注意的是,固态电池 " 猎鹰 " 背后的重要推手正是海目星,作为在锂电池行业扎根十余年的激光设备及自动化公司,海目星拥有极为深厚的激光技术实力和设备智造经验。去年 7 月,欣界与海目星达成战略合作,后者成为 " 猎鹰 " 固态电池的整线设备总包商。未来双方还将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固态电池的设备研发、产业链以及固态电池的销售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由于车规级固态电池运用门槛较高,商业化量产时间还需两三年,市场研判未来固态电池会首先运用到低空经济中。根军中国民航局预测,到 2035 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3.5 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则预期,2025 年低空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 3 万亿— 5 万亿元。
从电池层面来看,固态电池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GGII 预计,2030 年将是固态电池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届时,中国固态电池的整体出货量预计将达到 50GWh 级别,其中全固态电池有望同步实现 GWh 级的出货量。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其市场规模将呈现快速增长,由此带动对固态电池装备的迫切需求。海目星激光在固态电池领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技术突破到产品量产,再到战略合作与市场拓展,一系列的进展表明其在固态电池装备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随着固态电池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海目星凭借其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市场合作等方面的优势,将有机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