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03-04
【金融棒棒糖】民企30年长河:陕西逆转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近期,莱特光电(688150)2024 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 1.67 亿元,同比增长 116.68%。顺此单点信息,金融棒棒糖在 Wind 拉开全省科创板的 " 财务摘要 " 和 " 盈利预测 ",惊喜的发现绝大多数展现出 " 高速增长 " 与 " 预期稳定 " 两大显著特征。

就此我们意识到,陕西似乎通过 " 科技型民企 " 这一群体,正在完成 "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

01

回看 30 年:" 粗放经济 " 亟待破局

回看一些历史上的特殊年份总是给人新的思考。

1995 年召开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曾明确提出 " 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站在 30 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这个 " 方式 " 似乎在陕西已经发生转变。

不妨回忆一下 90 年代的中国经济,彼时《求是》杂志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文中将时下经济问题总结为:粗放式增长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过分依靠各种资源的大量消耗去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终究难以为继。

事实上,我国在 90 年代初以 32 万多家国企成为世界上存量最大的国有经济体系,也是亏损最严重的国有经济体系,直至 1997 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净亏损的有 12 个省市。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在国企改革的推动下,90 年代出现 40 万国企破产,4500 万人下岗。

在这种 " 结构式 " 矛盾下陕西自然也未能幸免。

最突出的无疑是纺织工业,大华纱厂、陕西第二印染厂、西北第一棉纺织厂、陕西省第一纺织机械厂、陕西纺织器材厂等一批国企相继宣告政策性破产。此外,蝴蝶表厂、陕西机床厂、陕西洗衣机厂等 " 陕西名牌 " 也陆续走向破产改制。

与此同时,随着民营经济的逐步放开,陕西也及时地涌现出了一批 " 明星企业家 "。

如 " 连续创业者 " 荣海,不仅在 1991 年第 1 个代理 " 康柏电脑 ",还在 1992 年第 1 个推出利乐包的荣氏果汁与连锁的 " 海星超市 ";如曾手握两家上市公司的吴一坚,分别与 1997 年与 1998 年开出西安第 1 个高规格的国际球场亚健高尔夫与西安城内最高档的世纪金花钟楼店,一度实控金花股份(600080)及世纪金花(00162)。虽然当前这些企业家如今多已退场,但曾经的辉煌即证明了陕西企业家抓住 " 短缺经济机遇 " 的敏锐嗅觉。(可见《陕西民企:老将撑局,后继无人?》)

进一步翻阅统计年鉴,我们注意到陕西 90 年代经济 " 基本盘 " 正与彼时经济问题相呼应。

一是固投保持高增速。陕西 " 八五时期 " 国有经济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达 26.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达到 28.4% 与 19.9%,显然处于投资维系需求的 " 粗放增长 " 阶段;

二是资源拉动增长。1995 年陕西第二产业只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 25.1%,同时工业项下产值增速最高的三个行业是原油、原煤与化肥,分别较上年增长 123.7%、114.4%、114.3%,工业增长资源依赖明显。

02

裂变时刻:" 正值 " 与 " 稳定 "

30 年后的今天,局面变动显著,裂变时刻正在到来。

自 2019 年科创板开闸以来,我们就对陕西这一以民营为主要核心的群体保持密切关注,也见证着个别公司的 " 技术突破 "、" 路径创新 " 以及 " 高速成长 "。(比如《西安理工男密码:只有 " 技术偏执狂 " 才能生存》)

但更有意思的现象是,除了单点亮眼表现,陕西科创板在上市之后整体存续表现,同样值得称赞,打破了以往 " 上市即巅峰 再难复风光 " 的魔咒。

我们以 2020-2023 年为时间范围,选取陕西科创板公司、全省上市公司、全国科创板公司三组对象,引用总营收增长率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两项指标,计算出了加权平均数和算数平均数(见下图)。

营收增长加权数显示,尽管陕西科创板在一路下降(这与全国保持一致),但近 4 年始终高于全国科创板和陕西所有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加权数仅在 2020 年这 1 年低于全国科创板,其他时间段均优于其他两组。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总营收还是净利润增长加权数,陕西科创板始终在水面之上,处于 " 正 " 值。

另外,陕西科创板整体归母净利润还呈现出 " 稳 " 的特征。净利润增长算数平均数显示,相较于全国科创板 "-130~180" 的巨大振幅,且一路快速下滑,陕西科创板维持在 "5-50" 区间内,在正值的基础上发挥稳定。

在金融棒棒糖看来,支撑陕西科创板这两项财务数据相关指标 " 正值 " 与 " 稳定 " 表现,离不开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以莱特光电为例,在解释 2024 年高增长原因时,第一句话就是公司始终坚持加大研发投入,为产品的迭代升级和业务的拓展创新筑牢根基。

最直观的数据便是整体研发投入费用,我们累加陕西科创板公司从 2019-2023 年研发费用投入,这一数字从 4.75 亿元增至 12.72 亿元,5 年间翻了 3 倍。

同时,一路走高的还有研发投入总额占比总营收。

三组计算方式均印证这一趋势,近 5 年,陕西科创板整体研发投入总额占比总营收算术平均数从 8.3 升至 9.9;中位数从 7.2 升至 8.69,加权平均数从 10.93 升至 12.09。

期间,斯瑞新材、炬光科技、铂力特等优质公司在技术、模式各方向的突破可圈可点。(详见《西安 " 大火箭 ":举国体制下的民企缩影》《" 硬科技小白马 " 宣布 6 亿再融资:王文斌 " 不止大火箭 "》)

裂变时刻正在到来。

03

长河 30 年:逆转中的陕西

实际上通过科创板公司,我们更想说明的是陕西经济在这 30 年中已发生巨变。

拉通 30 年全省经济数据,区域 GDP 已由 1995 年的 2649.75 亿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33786.07 亿元。

30 余倍增长背后是三次产业的 " 结构性变化 ",其中第一产业占比由 1995 年的 20.95% 陡降至如今 7.84%,一路下降 13.11 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则分别由此前的 42.6% 与 34.45% 上升至 47.56% 与 44.60%,分别提升 4.96 与 8.15 个百分点。

进一步观察细项数据,陕西经济内生动能即清晰可见。

一是主要工业产品突然冒尖。1979 年至 2023 年陕西平均增长速度最快的主要工业品是原油,年平均增速为 14.3%,而在 2018 年至 2023 年口径下,这一产品转变为汽车,年平均增速达 15.6%,原油则下降至 -5.5%,主导产品显然已由 " 资源加工 " 逐步向 " 高端制造 " 靠拢。

事实上,这一扭转在出口产品中体现的更为明显。我们曾在《陕西外贸异动:外资重回 50% 与 " 新三样 " 分化》一文中记录了,陕西出口产品已由曾经的农产品与电机电器设备转向高新技术产品,近 3 年细分类目中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件、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出口量稳居前 3。

二是工业投资占比明显上升。陕西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由 2017 年的 24.2% 上升至 2023 年的 30.1%,虽然无法获得具体行业分类,但结合当前主要工业产品向 " 高新技术 " 转变来看,陕西生产要素已然进入 " 投资驱动与创新驱动并重时期 "。

再度回看陕西 30 年经济结构巨变," 科技型民企 " 这一群体能够推动今日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之局面,两大节点的关键政策不容忽视。一是 1998 年省委省政府 " 两个决定 "," 放开 " 非公经济;二是 2021 年提出了 " 秦创原 "," 释放 " 科技潜力,横跨 20 年的政策叠加,陕西的比较优势就此确立,可以预见的是,这一优势将愈发清晰。

金融棒棒糖对逆转的理解是:" 民营 + 科创 " 的结合,核心在于直接打通了 " 企业家精神 " 和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也就能从根本上促成了陕西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局面的逆转。

来源 / 西安金融棒棒糖

相关标签

陕西 经济增长 国企 破产 上市公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