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03-08
社区护理“零距离”,“她”力量守护居民健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2025 年 3 月 8 日是第 115 个国际劳动妇女节,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有这样一群 " 她们 ",用专业护理技术,织就了一张有温度的社区健康守护网。南京市秦淮区月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团队从线上到线上,从医疗到公卫,365 天守护辖区居民,这份热忱,也让她们拥有了属于团队的 " 粉丝 "。

三天上门一次,互联网护理高效应答

在月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站的工作台账上," 互联网 + 护理 " 服务记录本密密麻麻写满出诊信息。近一年,该中心护理团队共完成服务百余次,平均下来,每三天就要上门一次。这项服务,包含了标本采集、更换导尿管、打针、换药、鼻饲等 25 项专业服务,服务半径涵盖整个辖区。

" 那天雪下得睁不开眼,但患者还饿着肚子等我们。" 主管护师赵姣姣回忆去年冬天的出诊,因为采血需要空腹完成,她七点不到便赶到中心,骑上电动车冒雪出发,半小时后,她叩响了患者家门。这样的 " 风里来雨里去 " 并非个例,为配合医疗操作的特殊要求,不管在什么时间,护理团队接到单子,便会立即出发。

鼻饲管更换是一项考验技术的服务。前不久,赵姣姣与同事一起为一名瘫痪在床的老人更换鼻饲管,因老人咽喉反射敏感,赵姣姣每将导管插入一点,老人就会呛咳,同事帮忙舒缓老人的呛咳,她站在床边,扶着导管,一动不动,等老人缓过来,再进一步推进,30 分钟后,赵姣姣终于完成了更换,她的额头也已布满汗珠。

乘车一小时来打针,只因护士 " 手法 " 好

上门护理只是这群护理人的工作 " 小插曲 ",大多数的时间,她们在注射室、输液大厅、治疗室为患者服务。52 岁的癌症患者周女士(化姓),一直需要通过注射胸腺肽来提高免疫力,但频繁地去大医院排队打针并不方便,后来,她了解到社区医院也能注射,便赶来了月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评估药品后,开具了处方,周女士顺利完成了注射。" 没想到,这儿的护士打针手法这么好,一点都不疼。"

这一 " 打针不疼 " 的口碑,其实早已在周边传开,该中心日均注射量超 50 人次,有人专门乘车一小时来打针。" 一开始我们注射用的是常规速度,敏感人群当即表示有些疼,我们便降低了推针的速度,没想到效果还挺好。" 赵姣姣介绍,化疗患者常用的 " 升白针 ",孕妈打的 " 保胎针 ",这类药物在注射时,患者疼痛感都比较强烈," 如果能帮他们减轻这份痛苦,我们也很开心。"

社区护理没有惊天动地,但每个细节都关乎生命质量。从 3 个月大的孩子,到 90 多岁的老人,他们都在这里共享着同款温暖。" 给婴幼儿测骨密度比较困难,我们都是两个人一起上,一个人拿着玩具吸引注意力,另一个人就能稳住小腿,仔细检测。" 赵姣姣笑着说,面对坐着轮椅的九旬老人,她们也会主动搀扶老人,以方便老人的形式进行治疗。

人手一个健康群,24 小时暖心服务

" 张护士,明天还能帮我约个体检?" 下午四点,正在给患者登记健康档案的张燕脂,忽然接到了一个视频电话,张燕脂熟门熟路地登记下了信息。" 都认识,我们平常要做慢病管理随访工作,为了方便,就留了自己的微信,方便交流。" 张燕脂打开手机里的月牙湖健康群,记者看到,群里已经有二百多名居民。

艾灸、刮痧、拔罐 …… 张燕脂还是一名专科护士,她曾被送往江苏省中医院接受培训。" 三个月的学习,收获很大!" 她感叹,适宜中医技术的确可以帮助患者解决不少问题,有的人睡眠不好,可以用气交灸缓解,头部刮痧还能缓解失眠症状。她告诉记者,未来,中心还将开设中医护理门诊,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除了健康建档、慢病随访这类工作,公卫工作渗透在每处细节。每天清晨 7:30 的体检大厅,护士的身影随处可见,心电图、视力筛查、口腔检查 …… 她们积极为体检居民服务。" 平时,我们也会下社区,做健康宣教,把健康送到居民身边。" 副主任护师朱晓蓉告诉记者。他们作为护理人员,守护的不仅是生命体征的数字,更是居民的心安。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梅书华 文 / 摄

相关标签

医疗 互联网 电动车 瘫痪 癌症患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