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科技 03-09
小米16 Pro上马的3D打印中框,是手机轻薄化浪潮的关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差不多两周前,OPPO 时隔两年刚刚发布了全新一代折叠旗舰—— Find N5,最大的亮点就是变薄了,而背后的核心技术改进之一就是官方说的「3D 打印钛合金天穹铰链」。

包括 OPPO 和很多博主、媒体都围绕「钛合金」做了宣传和报道,但其实很多人都忽略了极其关键的「3D 打印」技术。

就在昨天(3 月 7 日),知名分析师郭明錤发布了他的最新产业调查结果,指出小米预计将在 2025 年底发布的小米 16 Pro 上,采用 3D 打印而成的金属中框。

图 / X

这是手机行业前所未有的做法。

在之前除了 OPPO Find N5 直接用 3D 打印技术制造折叠屏所必需的铰链,2023 年发布的荣耀 Magic V2,其实也在折叠铰链上采用了 3D 打印技术,只不过仅停留在铰链的「轴盖」部分。此外,苹果从 Apple Watch Series 9 之后就引入了 3D 打印技术,并借此生产 Apple Watch 产品的部分钛金属机构件。

但即便 3D 打印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比起两年前已经从「轴盖」升级到了「铰链」,手机金属中框的引入,却又有完全不同的意义——3D 打印技术正在从超高端的折叠旗舰,逐步向主流旗舰渗透。

但小米究竟能不能全球首发 3D 打印成型的金属中框,还没有定论。因为根据郭明錤以及彭博 . 社等媒体早前的报道,iPhone 高端机型(iPhone 17 Pro)也有计划引入 3D 打印来直接制造生产金属中框。

金属 3D 打印产线,图 / 铂力特(BLT)

更重要的是,3D 打印技术的引入听上去只是手机制造工艺的一次升级,对于消费者来说,又能有什么变化?或者更具象地说,小米 16 Pro 或者 iPhone 17 Pro 如果采用 3D 打印而成的金属中框,会给产品体验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细究之下,这种变化可能比想象中更大。

作为折叠屏最核心的机械结构,铰链系统的性能可以直接决定了折叠屏的可靠性和体验,而更薄更强的铰链,也是折叠屏一直在追求的方向。

2023 年,荣耀 Magic V2 发布,最核心的关键词就是「薄」,宣发时最重要的宣传也是全球最薄折叠屏手机,展开厚度仅有 4.7mm,折叠厚度也仅有 9.9mm。

在全球最薄折叠屏的背后,是荣耀联合瑞声科技在荣耀 Magic V2 上引入了 3D 激光打印而成的钛合金轴盖,设计更轻薄,结构强度也更高。而这,也是 3D 打印技术在手机行业的第一次大规模应用。

荣耀 Magic V2 的铰链部分,图 / 荣耀

但相比之下,OPPO Find N5 无疑是更进了一步,直接基于 3D 激光打印技术制造了 N5「钛合金天穹铰链」——主要是翼板和轴外中框,实现了折叠厚度仅有 8.93 毫米的极致轻薄机身。

为了做到这一点,OPPO 选择将钛合金全面引入到铰链之中,这种材质的优势雷科技早在 2023 年的报道的中就曾提及,这里就不再赘述,大体就是兼顾了轻量和强度。但要在钛合金铰链的翼板上做到了难以置信的 0.15 毫米超薄厚度,这种精度几乎已经挑战传统 CNC 加工的极限。

不过 3D 打印技术的引入,让过去需要多道复杂工序才能实现的微妙结构,现在一次性打印成型就能解决,不仅可以做到 ±0.02mm 的打印精度,甚至还能大幅提升结构强度:

一举多得。

图 / OPPO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厂商青睐 3D 打印,尤其是结合钛合金这种材料?答案就隐藏在传统工艺难以跨越的「成本与性能」困境里。

传统的 CNC 加工,材料利用率低、成本高昂,稍有复杂的结构就意味着更长的加工时间与更高的报废率。尤其在钛合金这种昂贵而又坚韧的材料上,不仅成本高昂且浪费严重,复杂结构的实现也极为困难。

而 3D 打印,却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矛盾,可以几乎零浪费地制造出结构极为复杂的部件。同时这些结构的意义在于重量减轻、散热性能提升、以及整体产品体验的提高。

以铰链为例,传统铰链生产不仅需要进行复杂的锻造、切削、抛光等一系列繁琐流程,而且成品良率并不高。但 3D 打印工艺却直接改变了游戏规则——通过逐层堆积材料,一次性将复杂结构直接打印成型,不仅材料利用率接近 100%,而且精度和强度也都大幅提升,甚至能制造出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镂空结构。

最后我们要知道,钛合金的材料成本不是大头,真正昂贵的是加工成本。据行业媒体南极熊 3D 打印网援引供应链人士称,荣耀 Magic V2 那个阶段,钛合金轴盖的材料成本仅 30 元左右,但加工成本要去到 200-300 元之间,是折叠屏结构件中最昂贵的模块。

如果说 OPPO 和荣耀在超高端定位的折叠屏上对 3D 打印技术的应用,只是「小试牛刀」,那么小米和苹果在旗舰主流机型上对 3D 打印中框的布局,或许已经表明手机行业对 3D 打印技术应用的深层认同。

Find N5,图 / OPPO

以今年下半年到来的小米 16 Pro 和 iPhone 17 Pro 为例,如果成功导入 3D 打印技术,手机厂商显然更有能力进一步优化手机的整体重量和手感。

传统手机中框通过 CNC 切削加工,虽然已经足够精细,但加工过程中浪费严重、成本高昂,很难实现极致的轻薄化设计。而 3D 打印技术能从根本上打破这些瓶颈,不仅让材料利用率大幅提升,也给了手机设计师更大的创作自由度,手机中框不再只是简单的结构件,而可以演变为拥有复杂镂空结构、精准的散热微通道的「功能零件」。

更重要的是,这种新工艺可以帮助厂商突破传统制造方式的瓶颈,能够实现手机的真正「轻薄化」和结构上的新突破。

小米 15,图 / 雷科技

在 MWC25 上,雷科技报道团发现,三星将此次展台的 C 位留给了前不久发布的 Galaxy S25 Edge(但还未正式上市,价格也没确定),其最大的特性是超薄机身,根据官方的数据,它的整机厚度仅有 5.84 毫米,作为对比,如今主流手机的厚度基本都在 7-9mm 之间,更薄的机身让它有了普通手机完全不具备的优雅感。

(图片来源:雷科技现场摄制)

这是手机行业即将发生的 " 轻薄化 " 浪潮的前奏,iPhone"Slim" 呼之欲出,国产 TOP 手机巨头也在布局轻薄旗舰,在手机 " 减重 " 进程中,钛合金这样的材料很重要,3D- 打印这样的工艺同样重要。

而且考虑到当前手机行业比拼的焦点早已从硬件参数转移到了复杂功能的优化上,厂商们要拼端侧 AI、拼大底影像,几乎每一家旗舰机都试图塞进更大的摄像模组、更强的芯片,以及更大的电池等等,随之而来的就是散热、结构和重量的挑战。

但 3D 打印技术的引入,恰恰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解法。借助钛合金材料更高的强度与更低的重量,以及 3D 打印实现复杂镂空结构的能力。而不仅是铰链、中框,理论上 3D 打印技术还可以应用在手机各个部件上。

未来,手机厂商完全有可能在手机中框内部实现前所未有的散热优化设计,或是围绕更大 CMOS 影像模组的轻量化支撑结构等等。

从这个角度看,从 CNC 工艺到 3D 打印,或许也是旗舰机型持续卷入 AI 和影像大战背后的关键一环。毕竟,手机的轻薄和强度直接关系到用户的握持体验,而更出色的散热则决定了 AI 与影像这些耗能大户能否充分释放性能潜力。

前路也并非一片坦途。想要让 3D 打印技术真正进入手机核心部件的大规模生产,依旧面临不少挑战,比如高昂的设备投入成本、规模化后尺寸精度的一致性问题以及生产效率,都是摆在苹果、小米、OPPO、荣耀这些头部厂商面前的难题。

2024 年中郭明錤就在一篇博客中透露,Apple Watch 部分机构件虽然已经由 3D 打印直接生产,并且生产效率也有了明显改善,但还是需要 CNC 后处理。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苹果至今仍未将 3D 打印技术引入 iPhone。

网友饭制 iPhone 17 渲染图,图 / X

而荣耀、OPPO 将 3D 打印技术引入折叠屏,一方面在于折叠屏面临的痛点更明显,3D 打印技术可以明显改善,另一方面也是折叠屏的超高端定位,在成本上更能承压。简单来说,投入产出比算得过来,3D 打印技术自然也就成为了他们的选择。

但今天的 3D 打印,是不是主流旗舰可以承担成本的一项技术,能不能带来合理的受益,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确认。

不过,任何技术跃迁的过程都是如此艰难。

更重要的是,这种困难的背后,是一次手机乃至消费电子行业在制造端实现真正突破的机会,正如苹果最初将 CNC 工艺引入 MacBook。3D 打印钛合金中框,也许只是一次工艺升级,但它背后或许藏着已经卷到极致的智能手机,继续进化的下一把钥匙。

接下来,小米与苹果谁能率先完成这场革新?至少在当下,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问题。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3d打印 小米 折叠屏 荣耀 3d打印技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