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年 西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引进前苏联时期建筑风格,建造了大量的筒子楼,其主要分布于工矿企业。
筒子楼多为二三层,楼中央有个门洞,进去后有条狭窄过道,过道两边是住房。
▲ 2023 年 西安
楼房面积不大,大概有个十几平米,有一扇木制玻璃窗,说的具体点,就像现在的单身公寓,只是公寓过道不放杂物,才显得敞亮。
▲ 2014 年 西安
当年住在筒子楼里的人还是蛮自豪,比住在棚户区里的人要优越一些,至少楼里有自来水。
但和现在的单元房没法比,因为筒子楼里没卫生间、厨房、阳台,一大家子挤在里面,生活起居很不方便。
▲ 2007 年 西安
改革开放后,百姓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大量的筒子楼被拆除。
但在一些老旧社区,因资金和土地所有权等问题仍保留着,大多用来做单身公寓。
▲ 2006 年 陕西安康
我就是在筒子楼里长大的,整整生活了 18 年,记忆非常深刻,甚至还带有一丝怀念。
几年前,我还回到曾居住过的筒子楼看了看,好像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 2011 年 西安
遗憾的是,我住的那栋楼早拆了,如今盖起了高楼,后悔当初没拍张照片留作纪念。
▲ 2013 年 西安
我居住的筒子楼是个工字型,中间部分是单间,两头是套间。楼里住了 42 户人家,分上下两层。楼中央有个楼梯,上到第 13 个台阶后,分两侧上二楼。
▲ 2023 年 西安
水房紧靠楼梯口,有 5 个阀门,楼里的人都在这刷牙洗脸,只是左边那个龙头常年滴水,也无人维修。
▲ 2023 年 西安
水房很热闹,夏天娃娃坐在木盆里洗澡,爷们光着膀子,穿条大裤衩在水池边擦身,女人在一旁搓洗衣服。
因为没安水表,地面很快就成了 " 河流 "。不过,住户都知道地漏口有根粗铁丝,捅几下,积水就排走了。
▲ 2011 年 北京
整栋楼里没茅房,每天一大早,刚睡醒的住户就会端着尿壶去楼外上茅房。距离不是很远,就是卫生差点,死猫烂狗全扔进去了,茅房大坑几乎成了筒子楼里的 " 垃圾桶 "。
▲ 2022 年 西安
茅房里有 3 个蹲坑,早起人多,后来者只能端着尿壶排队。
有人急得直跺脚,但谁都不好意思加塞,只能硬憋,手捂住肚皮,干着急。
▲ 2021 年 西安
筒子楼过道属于公摊部分,堆满了各家杂物,视线很不好,外来人一定要小心翼翼,不像老住户轻车熟路。
▲ 2023 年 西安
由于过道面积受限,只能几户人家共用一个炉灶。
每到饭点,楼道里就像打仗似的,洗菜做饭忙得不亦乐乎,谁先点火谁先做饭,整个过道烟熏火燎。
▲ 2011 年 北京
前面人家菜刚出锅,后来者赶紧抱来自家柴米油盐一字排开,全摊在火炉旁的案板上。那时没电饭煲,炒一两个菜就可以开饭了。
▲ 2007 年 陕西咸阳
如果家里要请客,就要提前回来点火,不然就要等到猴年马月。
遇到哪家炖肉,整栋楼都能闻到,娃娃冲着香味就跑去了。
▲ 2011 年 西安
不过,哪家有硬菜,一般会给邻居分享,对方也不客气,下次有好吃的也一样,邻里关系相处得非常好。
▲ 2011 年 北京
不过,米面油就没那么大方了,因为都缺口粮,许多人家每天只吃两顿,咋舍得把口粮让给他人?
至于酱油醋啥的,都非常慷慨,因为谁都有青黄不接的时候,不像今天住在高楼里的人,还不好意思开口。
▲ 2015 年 陕西铜川
楼里的人很少坐在屋里吃饭,可能是闲地方小。
每到饭点,男女老少端着饭碗集中在楼梯口,有点像现在建筑工地里的农民工,都蹲在地上,边吃边聊,大家挺开心的。
用今天的话说,这里就是个 " 微信朋友圈 ",什么小道消息都在这里传播。
▲ 2011 年 西安
一旦有外来人,所有目光就像仪仗队似的,一直目送到进那家门。
如果是青年男女,那话题就多了,原来这家小子相了个漂亮姑娘,难怪天天给脸上抹雪花膏。
▲ 2006 年 陕西安康
那时,年轻人谈恋爱很少去对方家里,因为各家姊妹多,巴掌大点的地方咋谈情说爱?
如果进了对方家门,那就八九不离十,不像现在的年轻人搞对象,发几条微信就搞定了。
那时搞对象,通常是托熟人先打听女娃有主吗?家里几个人上班?一旦人家有男朋友了,大妈就会劝小伙:" 拉倒吧,人家男朋友比你还壮实。"
▲ 2011 年 北京
因为楼里只有一个门洞,进进出出谁都熟悉,特别是青年男女进了哪家门,整栋楼都摇铃了。
▲ 2024 年 西安
筒子楼里没阳台,每到阳光灿烂的时候,各家都会把铺盖拿到院子里晾晒。
见乌云袭来,楼里大妈就像个高音大喇叭:" 下雨啦,快收衣服啦。" 邻居听到熟悉的高喊声,纷纷跑出来收衣服。
▲ 2000 年 江西吉安
每逢过年,娃娃喜欢放鞭炮,大人一定会叮嘱不要在楼道里放,因为筒子楼大都是木制结构,加之乱七八糟的杂物,很容易引发火灾。
我们当地就曾发生过一起筒子楼着火,当时又没灭火器,等消防车赶来,整栋楼都化为灰烬。
▲ 2011 年 西安
我居住的筒子楼里有 100 多号人,只要听到脚步声,大致能判断出谁回来了。
特别是夏日,各家都敞开门睡觉,顶多为了保护隐私,挂个半截子门帘。一阵狂风袭来,门帘 " 跑光 " 了,床上的大裤衩一目了然。
▲ 2011 年 西安
新婚夫妇就很尴尬,家里实在腾不出夫妻房。
但也有办法,在狭小的屋里加装阁楼,就像绿皮火车上的卧铺,空间不大,勉强能弯腰,麻烦的是要爬上爬下。
各家都有这样的小阁楼,即便不住人,也可用来储存杂物。
▲ 2011 年 北京
筒子楼有个很大的缺陷,就是隔音太差,夫妻俩吵架外面听得一清二楚,许多黄段子都是从筒子楼里衍生出来的。尤其是夜深,四面八方传来呼噜声,搞得有些人翻来覆去睡不着。
▲ 2023 年 西安
但很少听说有人偷情,因为受居住环境影响,楼道里过个人影都知道,一旦出了这种事那可不得了。
当年把这种男人叫 " 作风败坏 ",女人叫 " 破鞋 ",这要人家咋在楼里抬得起头?
▲ 2014 年 西安
楼里的人不是你想搬走就搬走,那时没这个条件,不像现在,大不了把房卖了,再去买套新房。
▲ 2002 年 重庆
筒子楼里的故事实在太多,它就像一个大家庭,充满着市井生活,形成了特有的文化。
楼里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彼此都知根知底,有时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个不停,过后又开怀大笑。
▲ 2024 年 西安
时光在流逝,筒子楼里的喜怒哀乐、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一直在延续,给楼里的人都留下了深刻记忆。
▲ 2011 年 北京
来源 / 草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