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微医医疗大模型登顶两大权威医疗大模型评测榜引发广泛关注。在 "AI+" 的浪潮下,围绕医疗大模型的竞赛如火如荼,但 AI 医疗的商业化难题依旧是绝大多数科创企业无法逾越的高峰。在这方面,微医控股在天津的实践走在了全国前列,也走在了国际前列。
资深观察人士指出,微医控股不仅在大模型等硬科技比拼上取得领先,还在落地场景中获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是 AI 医疗赛道鲜有的实现 " 上天入地 " 全闭环的科创企业。
年收入跻身前三甲
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交出高能成绩单
AI 浪潮下,围绕大模型的角力不断上演,权威大模型评测平台成为各大科技公司比拼 AI 成色的必争之地。
日前,知名中文医疗大模型开放评测平台 MedBench 新一轮榜单揭晓,在其自测榜单中,天津数字健共体的运营方——微医控股的微医医疗大模型以总分 94.7 分,力压蚂蚁医疗大模型和 WiseDiag 等知名大模型成为榜首。不仅如此,过去半年,其大模型还在国内权威医疗大模型测评平台 CMB ( Comprehensive Medical Benchmark in Chinese ) 多次登顶,微医医疗大模型因此成为双榜冠军。
硬核科技含量之外,外界对于微医控股人工智能医疗服务的落地关注度更高。2024 年 12 月 31 日,微医控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其在天津的亮眼业绩尤为引人关注——
招股书显示,2021 年至 2023 年,微医控股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 9.62 亿元、13.68 亿元和 18.63 亿元。2024 年上半年收入 18.18 亿元,同比增长 107.4%,其中,来自人工智能医疗服务的收入达 14.4 亿元,占比近八成。业内人士分析,微医控股的人工智能医疗服务来自微医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也就是说,2024 年上半年,该人工智能总医院的营收已超过 14 亿元。
招股书里还有两个数字值得注意: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天津人工智能医院作为总牵引的健共体中,多病种及糖尿病会员数量已经达到约 90 万人;2024 年 4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天津医保多病种年度人均额度约为人民币 8000 元。
业内人士透露,通过 AI 赋能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并形成能力、服务、利益共同体后,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收入高速增长,2024 年度总收入已跃居天津医疗机构前三强,或已迈入 50 亿元大关。
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的 AI 赋能成绩单,同样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的六个月,微医控股 "AI 医生 " 的处方不合理提醒遵从率达到了 99.97%;"AI 健管 " 让单名健管师管理的人数从 2022 年的约 550 名增加至 2024 年上半年的约 2000 名 ……
数据表明,人们对于 AI 医疗的各种畅想,正在天津一步步变为现实。
四方共赢突破世界难题
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正走向全国
公开资料显示,得益于 "AI 医生、AI 药师、AI 检查、AI 健管、AI 智控 " 五大智能体的深度应用,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覆盖的诊前、诊中、诊后等全流程医疗服务,均实现提质增效。
在天津,由人工智能总医院牵头,协同全市 266 家基层医疗机构、2000 余个基层医疗服务站、卫生室组建的紧密型数字医联体,用了三年多时间,就实现了患者健康指标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升、降低医保支出增幅 " 两升一降 " 成效。
数据显示,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6 月,在管糖尿病会员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由 17.8% 上升至 44.2%,血压达标率由 19.5% 上升至 61.5%,血脂达标率由 24.8% 上升至 27.9%。基层医疗机构门诊人次增长显著,增幅达 23% 至 50%。医保支出增幅也显著下降,从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6 月,天津健共体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中,糖尿病患者人均额度盈余率超过 25%。
基于人工智能总医院的赋能,天津数字健共体内各参与方之间的关系被重构,"AI 赋能 + 健康绩效 " 正在突破医疗卫生体系如何实现 " 四方共赢 " 的世界难题:患者健康改善、医生收入提升、医院能力及门诊量提升、医保增幅下降。
招股书披露,微医控股正将该模式向多地复制。同时,微医控股还计划与中国数字医疗行业的其他参与者合作,为中国的 AI 医院建立一个标准化的评估系统。微医控股曾首创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并成功促进了互联网医疗行业规范的建立。当前,微医控股正和各方积极酝酿医疗 AI 行业规范的创建,这一工作旨在促进医疗 AI 在中国规范发展并与世界接轨。
可以预见,在新一轮医疗健康产业变革中,人工智能总医院有望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微医样本和天津经验,有望创造新的奇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