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河口古镇
山水相融,春光无限。漫步在兰州市西固区河口古镇,青砖黛瓦间,古今风貌交相辉映," 古渡河口 " 焕发出勃勃生机。
今年,兰州市着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 " 兰州样板 ",在巩固去年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新建 12 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古渡河口 " 作为其中的一条,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分外亮眼。
特色产业激活发展动能
人勤春来早。走进西固区河口镇河口村,一排排砖瓦砌筑的牛舍整齐划一,一头头膘肥体壮的奶牛映入眼帘。村民们调配饲料、喂牛、挤奶,笑容中夹流着汗水,身上带着一股干劲与闯劲。" 合作社现有奶牛 1300 头,日产鲜奶 13 吨。相信在政府的支持和公司的努力下,农场将会越来越好。" 兰州欣源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盛说。
今年以来,西固区以 " 古渡河口 " 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契机,全力谋划推动河口镇欣源生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新建保鲜仓库、奶制品质量检测中心、奶制品加工厂房约 5000 平方米,配套种植饲料玉米 1000 余亩,着力打造全市首个 " 从一棵草到一杯奶 " 的奶牛养殖全产业链。
一枝独秀不是春。在张家台村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农民们正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春耕生产。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 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带来了发展新机遇,我们鼓励村民抢抓春耕大好时机,积极扩展高原夏菜产业,以 800 余座高原夏菜种植大棚和温室为基地,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打造‘黄贵妃’西甜瓜、‘果乐蔬香’精品果蔬等具有高辨识度的特色品牌。" 张家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晓宗说。
文旅融合增加群众收入
走进河口古镇,街道两旁各类特色美食飘香四溢。在一条小巷道内,名为 " 老院子 " 的农家乐凭借一手正宗的柴火鸡烹饪技术,在 60 余家农家乐中脱颖而出,成为网红打卡点。" 这座院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我们几代人在这里长大。旅游旺季,平均每天接待 10 桌游客,每月营业额达到 10 万余元。"" 老院子 " 经营户张钱友说。
近年来,河口镇全力实施河口古镇恢复建设项目,完成了 37 户古民居的保护修缮工程,打造了 " 四街四门四牌楼、一楼一桥一码头 " 的核心景观群,建成喀啰川广场、古镇漂流、十里黄河金岸等观光旅游打卡点。一个个农家小院 " 蝶变 " 农家乐、特色民宿,借着河口古镇旅游业发展先机,村民们吃上了 " 旅游饭 ",鼓了 " 腰包 ",乐上心头。
西固区在推进 " 古渡河口 " 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赓续千年文脉,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推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纱灯提质改造,打造古纱灯网红墙,开展古韵体验系列活动,形成特色文化活动品牌;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网红农家餐饮店,有力推进 " 一家一景、一店一特 " 工程;大力丰富品质文化供给,通过社火表演、马戏专场、非遗专场、灯展灯谜等板块,提升节日期间游客体验。
环境整治打造绿美乡村
" 以前的 109 国道两旁脏乱差,现在整齐干净,还栽了不少树,家家户户院子里都养了绿植、果树,家里家外都很美。" 河口镇岗镇村村民对身边环境的变化感触颇深。
河口镇全面推行 " 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一美化 " 行动,加大 109、312 国道沿线环境和市容市貌整治力度,拆除破旧广告、清理垃圾、清除杂草、整治流动摊点、规范加水点 …… 一系列措施让沿街面貌整洁一新。
此外,该镇对 7500 平方米的残破墙面进行了改造升级,在全镇范围内开展 " 村村万树 · 绿美乡村 " 行动,栽种云杉、金丝柳等 1650 余株,绿化面积达 5000 平方米。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通讯员 郭炯 文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