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当初承诺只需交几万元,就能享受十几万元装修效果,成为样板间供人参观还有提成可拿,结果交钱后却迟迟不动工 ……" 近日,来自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的业主,向记者投诉北京尚维塞科技 ( 北京 ) 有限公司坑骗他们。
受害者众——
全国多地业主称被骗,涉案金额或逾千万
3 月 8 日,家住河北省沧州的吴先生告诉记者,2023 年 9 月,自称是 " 大行家 " 工作人员的刘某电话联系他,承诺做活动有优惠,送家电、送烟机,价位 8.8 万全屋整装,设计图上所有的原图复制,百分之百还原效果。1 个月至 40 天就能装修完工,有 3 个月开放日,让周边的潜在客户前来参观的话,一次有 500 元至 1000 元不等的提成。
吴先生说,随后他前往位于北京大兴区的北京尚维塞科技 ( 北京 )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维塞公司),先交付了 1 万元定金,2023 年 10 月 12 日交付 7.8 万元尾款。对方承诺一个月整屋全包完工后即可拎包入住,还送家电。
然而,直到 2023 年 11 月 28 日,房子装修迟迟未动。吴先生多方打听,才知道尚维塞公司已处于半瘫痪状态,大批职员不明原因离去。联系当初的对接人员无果后,吴先生专门跑到尚维塞公司总部,发现已人去楼空。吴先生气愤地说,自己总共交了 8.8 万元装修款,如今只收到发来的 3 桶涂料、20 包瓷砖和一些劣质墙板。
3 月 9 日,家住山西省介休市的张女士告诉记者,2023 年 6 月份她在抖音上看到 " 大行家 " 的广告后留言,业务员白某联系她。通过交流相约同年 7 月 21 日到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尚维塞公司参观。
尚维塞公司总监唐某某接待称,将他们家做成样板间是一举两得。同时说折扣幅度大,送家电、家具、卫生间的所有东西等,可直接拎包入住。并承诺,以后有人看了样板间有回扣,别人定了材料也有回扣,如果一次性交款 380800 元再赠送 10 万元材料。
张女士不到一个月期间分 4 次转给尚维塞公司共计 36 万元整。此后她就催着装修,2023 年 10 月 24 日收到一车地砖。没想到打开地砖查看时,发现不少是残损货。
察觉有问题后,2023 年 11 月张女士赶往尚维塞公司协商未果后报警,之后尚维塞公司不仅按市场高价扣除了地板砖款,还扣除了大额违约金以及设计费 ( 设计只有通过微信发的一张电子版效果图 ) 。
张女士说,自己为了减少损失认可了 12.5 万的费用,对方承诺剩余款项 23.5 万元分 5 次返还,并在辖区派出所办案人员见证下签了协议。然而第一次返款日期 2023 年 11 月 15 日,对方仅退 1 万元后就再没有音讯,至今 22.5 万元没着落。
业主王先生介绍,据他目前了解掌握的情况,类似遭遇的业主在河北、山西、山东等地都有,大家组织的一个维权群里就已达 90 人左右,涉及业主金额有数万到数十万不等,估计应该超过千万了。
维权艰难——
部分业主报案后未立案,个别业主打赢官司难执行
3 月 14 日,业主吴先生介绍,感觉自己被骗后,他向警方报案。但在 2024 年 4 月 27 日,北京市公安局大兴分局出具《不予立案通知书》显示:吴 XX 等人,你 ( 单位 ) 于 2024 年 3 月 4 日提出控告的尚维塞科技 ( 北京 ) 有限公司涉嫌合同诈骗案,我局经审查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之规定,决定不予立案。
吴先生又向检察机关进行反映,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检察院认为北京市公安局大兴分局说明的不立案理由成立。
业主张先生介绍,他们有的业主通过法院打过官司,因公司列为经营异常,找不到公司负责人,赢得官司还是一场 " 空 "。张先生提供多份今年以来被法院执行尚维塞公司案件,显示有的 8 万多、有的 14 万多,合计执行总额在 72 万左右。
涉事公司——
已被列入失信、税收违法及多个司法案件之中
记者上网搜索发现:尚维塞科技 ( 北京 ) 有限公司 ( 曾用名:北京润百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成立于 2019 年,公司已被列入经营异常,税收违法,失信被执行人,及多个司法案件之中。
记者根据业主提供的业务员、客户经理电话分别联系,有的停机,有的电话号码已换作他人使用。业主们介绍,他们现在已无法直接联系尚维塞公司的人员。
3 月 10 日,一位自称是北京润百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前法定代表人的男士告诉记者,他早在 2023 年上半年就以合法的手续通过中介将公司转让了,后来变成了尚维塞科技 ( 北京 ) 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实际法定代表人和老板他并不清楚。
同时他还介绍,从去年他就陆续接到很多人投诉反映尚维塞科技 ( 北京 ) 有限公司以装修之名行骗,他建议受骗者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
业内人士——
" 样板间 " 骗局多有发生,切勿贪小便宜吃大亏
3 月 10 日,记者采访到装修行业资深人士张先生,他直言受害者多是首次装修缺乏经验,容易被低价和所谓的 " 样板间 " 诱惑。业主们希望通过参与所谓的 " 样板间 " 活动节省装修成本,却因贪小便宜吃了大亏。
张先生介绍,这种从 " 样板间 " 到 " 空手套 " 的骗局其实已经很多年了。基本的操作手法是:装修公司以 " 样板间 " 活动吸引,承诺 " 交钱送材料 ",但交钱后仅收到少量劣质材料,装修公司以 " 设计师离职 " 等为由拖延,最终失联。有的签订 " 样板间 " 合同,约定完工时间后,却没有工人施工,进而以公司 " 资金链断裂 " 为由拒绝退款,最终卷款跑路。
律师说法——
打着房屋装修名义实施合同诈骗,欺骗性和隐蔽性较强
北京市康达(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晓静认为,打着房屋装修名义实施的合同诈骗行为欺骗性和隐蔽性较强。市民在进行房屋装修时要保持警惕,谨防受骗。
根据《刑法》第 224 条之规定,不法分子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无实际履约能力的情况下,通过虚构法人主体资格等方式,在签订、履行装饰装修合同过程中,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且达到刑事追诉数额标准,其行为已涉嫌构成合同诈骗罪。公民遇到不法分子诈骗行为时应及时报警,拨打 110 或携带相关协议、付款凭证、失联等有关材料到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侦查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如公安机关认为不予立案,则市民作为消费者可以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投诉,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介入将公司列入经营异常名单并进行公示。同时,市民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解除合同,退还相关费用。
除由公安机关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出面打击违法行为外,市民在选择装修公司时,自身也要提防各种不现实的低价诱惑,尤其要检索是否有涉法涉诉以及经营异常信息。在签订合同时尽量约定按照装修进度的各个节点分期支付装修款,以免上当受骗。
来源 / 华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