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03-18
立足“百馆之城”,苏州启动33个馆校思政育人项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思政教育的 " 大学校 "。3 月 17 日,在底蕴深厚的江苏省苏州中学校,苏州市 " 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 " 推进会暨示范教学活动举行,首批 33 个馆校思政育人项目现场发布。同时,以苏州碑刻博物馆为独特课堂,大中小学校巧妙地将历史、地理、文化与艺术知识相融合,开启沉浸式思政课堂。

作为 " 百馆之城 "" 百园之城 "" 百戏之城 ",苏州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是开展思政课的重要支撑。为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汇聚馆校联动合力、创新文化育人模式,此前,苏州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与市文广旅局、市委党史工办多部门协同,推荐遴选了首批苏州市 " 大思政课 " 实践教学基地,活动现场举行授牌仪式。

现场,苏州市 " 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 " 馆校思政育人项目正式启动。活动前期,苏州为 33 家博物馆分别匹配了大中小学校,并根据各馆特色确定了课程主题。接下来,这些项目将根据各地馆校的独特馆藏、历史背景及教育资源,精准对接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点,让思政教育从传统课堂中 " 活 " 起来。

在持续推进 " 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 " 建设的过程中,苏州正探索 " 文化 + 教育 " 协同育人、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路径。" 从苏州碑刻博物馆的石碑间穿行,让古老的文字在指尖流淌,听它们低语千年的智慧与沧桑 ……" 现场,来自苏州市劳动路实验小学校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场 " 童赞家乡 · 百馆之城文化行 " 的情景剧,生动演绎了他们眼中的家乡苏州。

活动后,一场以《方寸之间见家国》为主题的大中小 " 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 " 示范教学课堂在苏州碑刻博物馆内精彩开启。苏州市实验小学校的老师带领学生们了解苏州碑刻博物馆的基本概况,激发探索欲望。在宋碑馆中,学生通过寻找代表 " 天地人城 " 的四块宋碑,认识到《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平江图》的珍贵价值,感受古代科技与文化的魅力。

江苏省苏州中学校则创新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以南宋《平江图》碑为核心载体,通过 " 碑刻探源 巷陌寻脉——院士明志 " 三重维度,解码苏州千年传承的家国情怀。课程依托苏州碑刻博物馆实景教学,特邀专家解读国宝《平江图》碑。通过 359 座古桥、水陆双棋盘格局,揭示中国古代 " 象天法地 " 的规划智慧,展现苏州人 " 顺天应理 " 的生态哲学。

苏州市职业大学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技能,探究苏州碑刻博馆作品背后的精湛技艺,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从 " 一块石头如何成为一件经典的碑刻作品 " 问题出发,以碑博馆珍藏的宋代米芾《千字文》为例,由碑刻技艺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碑刻这门 " 指尖艺术 " 的独特魅力,引导青年大学生在碑刻技艺中感受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奋斗精神等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近年来,苏州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汇聚馆校联动合力、创新文化育人模式,创新开展 " 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 "。本次评课专家、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建华表示,苏州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做得很好," 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 " 把苏州 2500 多年的历史搬到实践课堂之中,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极大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形式,让 " 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 "" 活 " 起来。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徐晓安

相关标签

苏州 思政课 博物馆 教学 大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